图书介绍

电力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力系统
  • 南京工学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6·4062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62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力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状况1

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1

1-1 电力系统1

11-1 电力系统1

目录1

1-1-2 电力系统发展简史2

1-1-3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3

1-1-4 电力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4

1-1-5 电力系统研究工具简介5

1-2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和电压等级6

1-2-1 电力系统的结线方式6

1-2-2 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8

1-2-3 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9

1-3-1 电力系统的负荷11

1-3-2 负荷曲线11

1-3 电力系统的负荷11

1-3-3 负荷特性13

1-4 电力线路的结构14

1-4-1 架空线路的导线和避雷线15

1-4-2 架空线路的杆塔16

1-4-3 架空线路的绝缘子和金具18

1-4-4 电缆线路21

小结24

2-1-1 单位长度线路的参数25

第二章 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25

2-1 电力线路的参数和等值电路25

2-1-2 一般线路的等值电路33

2-1-3 长线路的等值电路35

2-2 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40

2-2-1 双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40

2-2-2 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42

2-2-3 自耦变压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44

2-2-4 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45

2-3 发电机、负荷的参数和等值电路46

2-3-1 发电机的电抗和电势46

2-3-2 负荷的功率和阻抗47

2-4 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48

2-4-1 电压级的归算48

2-4-2 标么制53

2-4-3 电力系统的等值网络59

小结61

第三章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况的分析和计算62

3-1 电力线路和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62

3-1-1 电力线路上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62

3-1-2 电力线路上的电能损耗65

3-1-3 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67

3-2 辐射形网络的潮流分布69

3-3 环形网络的潮流分布77

3-3-1 环式网络中的功率分布77

3-3-2 两端供电网络中的功率分布80

3-3-3 环形网络中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81

3-3-4 环形网络中功率的强制分布82

3-4 网络变换法91

3-4-1 等值电源法91

3-4-2 负荷移置法92

3-4-3 星-网互换法95

3-5 长电力线路的运行特性99

3-5-1 传播常数、特性阻抗和自然功率99

3-5-2 线路上的电压、电流分布101

小结105

第四章 电力系统潮流分布的计算机算法105

4-1 网络方程式106

4-1-1 结点电压方程106

4-1-2 回路电流方程109

4-1-3 多电压级网络110

4-1-4 网络的线图和关联矩阵116

4-1-5 两种网络方程的比较118

4-2-1 结点导纳矩阵的形成119

4-2 结点导纳矩阵和结点阻抗矩阵的形成119

4-2-2 结点导纳矩阵的修改121

4-2-3 结点阻抗矩阵的形成和修改——支路追加法123

4-3 功率方程和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130

4-3-1 功率方程和变量、结点的分类130

4-3-2 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133

4-4 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138

4-4-1 牛顿—拉夫逊法简介138

4-4-2 潮流计算时的修正方程式140

4-4-3 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145

4-4-4 潮流计算时稀疏技术的运用149

4-5 P-Q分解法潮流计算155

4-5-1 潮流计算时的修正方程式155

4-5-2 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158

4-6 关于敏感度分析161

4-6-1 敏感度方程式161

4-6-2 敏感度矩阵162

4-6-3 敏感度分析163

小结166

第二篇 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优化和调整169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169

5-1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169

5-1-1 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动及其调整169

5-1-2 有功功率负荷曲线的预计170

5-1-3 有功功率电源和备用容量171

5-2-1 耗量特性172

5-2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172

5-2-2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173

5-2-3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174

5-2-4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的推广运用180

5-2-5 网络损耗的修正186

5-3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192

5-3-1 发电设备的最优组合顺序192

5-3-2 发电设备的最优组合数量193

5-3-3 发电设备的最优启停时间194

5-3-4 各类发电厂的特点197

5-3-5 各类发电厂的合理组合198

5-4 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201

5-4-1 自动调速系统及其调节特性201

5-4-2 频率的一次调整204

5-4-3 频率的二次调整208

5-4-4 频率调整厂的选择212

5-4-5 关于有功功率和频率的自动调整214

小结218

第六章 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219

6-1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220

6-1-1 无功功率负荷和无功功率损耗220

6-1-2 无功功率电源221

6-1-3 无功功率的平衡224

6-2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分布227

6-2-1 等网损微增率准则227

6-2-2 网损微增率的计算230

6-2-3 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分布231

6-3-1 负荷自然功率因数的提高232

6-3 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负荷的最优补偿232

6-3-2 最优网损微增率准则233

6-3-3 无功功率负荷的最优补偿234

6-4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电压管理和几种主要调压措施236

6-4-1 电压波动和电压管理236

6-4-2 借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241

6-4-3 借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242

6-4-4 借改变网络中无功功率分布调压245

6-4-5 借串联电容器调压248

6-4-6 几种调压措施的比较251

6-5 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调压措施的组合和自动调压252

6-5-1 分析调压措施组合时的敏感度方程式252

6-5-2 分析调压措施组合时的敏感度矩阵252

6-5-3 调压措施的组合——调压问题的敏感度分析255

6-5-4 关于无功功率和电压的自动调整261

小结264

第七章 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电磁特性——同步发电机266

7-1 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式266

第三篇 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和计算266

7-1-1 同步发电机的磁链方程式267

7-1-2 派克变换271

7-1-3 同步发电机的电压方程式281

7-2 同步发电机的暂态参数和等值电路283

7-2-1 同步发电机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284

7-2-2 同步发电机的正常运行方式287

7-2-3 同步发电机的暂态电势和暂态电抗290

7-2-4 同步发电机的三相短路电流295

7-2-5 强行励磁的影响303

7-3 同步发电机的次暂态参数和等值电路308

7-3-1 同步发电机的次暂态电势和次暂态电抗309

7-3-2 同步发电机的三相短路电流316

7-4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零序参数327

7-4-1 对称分量法328

7-4-2 同步发电机不对称短路时的高次谐波电流331

7-4-3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阻抗333

小结335

7-4-4 同步发电机的零序阻抗335

第八章 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电磁特性——异步电动机、变压器和电力线路336

8-1 异步电动机的参数和等值电路336

8-1-1 异步电动机的暂态参数337

8-1-2 异步电动机的负序和零序参数339

8-2 变压器的零序参数和等值电路339

8-2-1 双绕组变压器340

8-2-2 三绕组变压器342

8-2-3 自耦变压器343

8-3 电力线路的零序参数和等值电路347

8-3-1 “导线—大地”回路的阻抗348

8-3-2 架空输电线路的零序阻抗349

8-3-3 电缆线路的零序阻抗359

8-3-4 架空输电线路的零序电纳360

8-4 电力系统故障运行时的等值网络363

8-4-1 短路故障时的等值网络363

8-4-2 非全相运行时的等值网络365

小结367

第九章 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和计算368

9-1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368

9-1-1 短路电流中的非周期分量368

9-1-2 短路电流中的周期分量374

9-1-3 短路电流的计算机算法384

9-2 电力系统不对称短路的分析387

9-2-1 单相接地短路388

9-2-2 两相短路389

9-2-3 两相接地短路391

9-2-4 正序等效定则393

9-2-5 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400

9-3 电力系统非全相运行的分析404

9-3-1 单相断线405

9-3-2 两相断线407

9-4 电力系统简单故障的计算机算法409

9-4-1 计算机计算的一般原理409

9-4-2 计算机计算算例414

9-5-1 双重故障的分析418

9-5 电力系统复合故障的分析418

9-5-2 多重故障的分析425

小结426

第四篇 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427

第十章 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机电特性427

10-1 同步发电机组的特性和方程式组428

10-1-1 同步发电机组的运动方程式428

10-1-2 原动机的机械转矩431

10-1-3 发电机的电磁转矩432

10-1-4 发电机的功-角特性方程433

10-1-5 发电机的电磁暂态过程方程式450

10-2 异步电动机组的特性和方程式组452

10-2-1 异步电动机组的运动方程式452

10-2-2 被驱动机械的机械转矩452

10-2-3 电动机的电磁转矩452

10-2-4 电动机的电磁暂态过程方程式454

10-3-1 励磁系统主回路458

10-3 自动调节励磁系统的表示方式458

10-3-2 自动调节励磁装置460

10-3-3 自动调节励磁系统的表示方式461

10-4 自动调节转速系统的表示方式467

10-4-1 自动调节转速装置467

10-4-2 原动机的蒸汽容积和水锤效应469

10-4-3 自动调节转速系统的表示方式470

小结473

第十一章 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474

11-1 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概述474

11-2 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不计自动调节系统的作用477

11-2-1 小扰动法的原理和应用477

11-2-2 不计自动调节励磁作用时的静态稳定性482

11-3 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计及自动调节系统的作用487

11-3-1 不连续调节励磁对静态稳定性的影响487

11-3-2 按偏移调节励磁时的静态稳定性490

11-3-3 按导数调节励磁时的静态稳定性500

11-3-4 调节励磁对静态稳定性的影响综述507

11-4 电力系统电压和频率的稳定性508

11-4-1 电源的静态电压特性509

11-4-2 负荷的静态电压特性510

11-4-3 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513

11-4-4 电源的静态频率特性516

11-4-5 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516

11-5 复杂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518

11-5-1 同步发电机组的线性化方程式组518

11-4-6 电力系统频率的稳定性518

11-5-2 网络方程式522

11-5-3 自动调节系统的线性化方程式组526

11-5-4 全系统微分方程式组的形成529

11-5-5 静态稳定性的计算过程532

11-6 保证和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533

11-6-1 减小发电机或变压器的电抗533

11-6-2 采用自动调节装置533

11-6-3 减小线路电抗534

11-6-4 采用串联电容器补偿535

11-6-5 改善系统的结构536

小结537

第十二章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538

12-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述538

12-2 简单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不计自动调节系统的作用545

12-2-1 等面积定则545

12-2-2 分段计算法546

12-2-3 改进欧拉法551

12-3-1 计及自动调节系统的必要性555

12-3 简单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计及自动调节系统的作用555

12-3-2 计及自动调节励磁系统作用时的暂态稳定性557

12-3-3 计及自动调节转速系统作用时的暂态稳定性564

12-4 复杂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不计自动调节系统的作用569

12-4-1 用于暂态稳定计算的线性网络方程式570

12-4-2 网络方程式和转子运动方程式的交替解算573

12-5 复杂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计及自动调节系统的作用584

12-5-1 隐式积分法584

12-5-2 用于暂态稳定计算的发电机组方程式585

12-5-3 用于暂态稳定计算的非线性网络方程式587

12-5-4 网络方程式和发电机组方程式的联立解算589

12-6 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593

12-6-1 故障的快速切除和自动重合闸593

12-6-2 强行励磁和快速关闭汽门596

12-6-3 电气制动和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596

12-6-4 设置开关站和采用强行串联补偿598

12-6-5 采用单元结线方式和连锁切机599

12-6-6 设置解列点、异步运行和再同步601

小结605

附录 线性稀疏矩阵方程式的直接解算607

附-1 高斯消元法607

附-2 因子表法609

附-3 三角分解法610

附-4 消去结点法612

附-5 结点编号的最优顺序617

参考书目6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