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功能分区与食物安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业功能分区与食物安全研究
  • 卢良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2620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80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农业资源-农业区划-研究-中国;农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功能分区与食物安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3

农业功能分区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3

一、农业多功能综合分区与区域功能定位3

(一)农业多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3

(二)农业多功能综合分区方案5

(三)区域农业主体功能定位6

二、重点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11

(一)东北区11

(二)黄淮海区12

(三)长江中下游区13

(四)西北内陆区14

三、我国农业区域协调性特征15

(一)农业区域协调的概念与内涵15

(二)我国省际农业区域协调性状况16

(三)促进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17

四、粮食产销区协调发展问题18

(一)粮食产销区不协调的突出表现18

(二)协调发展需解决的关键问题20

(三)促进产销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21

五、生物质能源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22

(一)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22

(二)生物质能源发展对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影响24

(三)我国应对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25

六、我国食物浪费问题26

(一)食物各环节浪费现象严重27

(二)现阶段餐饮浪费现象突出27

(三)食物浪费的原因分析29

(四)减少浪费的措施29

七、居民膳食结构变化问题30

(一)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的3个阶段30

(二)居民膳食的变化特点32

(三)区域居民膳食消费比较33

(四)促进居民合理膳食消费的对策建议34

八、农业投入品对食物质量安全的影响35

(一)我国主要农业投入品的现状分析35

(二)农业投入品影响食物质量安全的主要方式36

(三)区域主要农业投入品的比较37

(四)减少农业投入品对食物质量安全危害的对策措施38

主要参考文献39

分论45

第一章 农业功能分区研究45

一、农业功能分区的意义45

二、农业功能的地域分异特征46

(一)农产品供给功能46

(二)就业和生存保障功能50

(三)生态功能52

(四)文化功能53

(五)外部制约因素54

三、农业功能分区与区域主体功能56

(一)农业功能分区的原则和依据56

(二)农业功能分区方案57

(三)区域主体功能定位58

主要参考文献64

第二章 重点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研究66

一、东北地区66

(一)东北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66

(二)东北地区近20年农业发展变化72

(三)东北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75

(四)东北地区农业综合生产潜力分析79

(五)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战略思路与目标80

(六)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主要措施87

二、黄淮海地区89

(一)黄淮海地区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90

(二)黄淮海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91

(三)黄淮海地区农业发展战略95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102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基本特征102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06

(三)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分析111

(四)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综合发展战略117

(五)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管理措施121

主要参考文献123

第三章 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124

一、农业区域协调的概念与标志124

(一)农业区域协调的概念124

(二)农业区域协调的标志125

二、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与模型125

(一)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126

(二)区域农业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126

(三)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模型130

三、我国省际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131

(一)评价指标选择131

(二)指标权重的确定132

(三)我国省际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结果136

四、我国区际农业区域协调性剖析138

(一)发展基础指标分析138

(二)优势发挥指标分析140

(三)发展环境指标分析141

(四)发展结果指标分析144

五、农业区域协调的国际经验与启示147

(一)基本经验147

(二)主要启示150

六、促进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152

(一)加强农业区域协调立法建设152

(二)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152

(三)均衡区域农村公共服务153

(四)营造区域农业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153

主要参考文献153

第四章 不同区域食物生产变化与粮食供需平衡分析154

一、不同区域食物生产现状与特征155

(一)东部地区主要食物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中西部地区稳步增长155

(二)主要食物产量稳步增长,东、中、西部地区各具特色158

(三)人均食物占有量不断增加,区域之间差距较大166

二、影响未来食物生产的因素分析171

(一)经济水平172

(二)生产资源172

(三)基础设施173

(四)农业投入173

(五)科技进步174

三、不同区域主要食物生产预测174

(一)不同区域粮食生产预测175

(二)不同区域蔬菜生产预测179

(三)不同区域水果生产预测180

(四)不同区域油料生产预测181

(五)不同区域肉类生产预测181

(六)不同区域蛋类生产预测182

(七)不同区域奶类生产预测183

(八)不同区域水产品生产预测184

四、不同区域居民主要食物家庭消费现状分析190

(一)各地区家庭粮食消费总量均呈下降趋势,中部地区降幅较大191

(二)各地区家庭蔬菜消费总量趋减,呈现东高西低的状态193

(三)东部地区家庭食用油消费总量增长明显,中西部地区有所下降195

(四)各地区家庭肉类消费总量上升,西部地区增幅明显196

(五)各地区家庭家禽消费高速增长,东部为家禽主要消费区198

(六)西部地区家庭鲜蛋消费量增加,东中部地区呈下降趋势199

(七)各地区家庭水产品消费增长迅速,东部地区消费量最高201

(八)东部地区家庭鲜奶消费量最高,中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大202

(九)各地区家庭水果消费总量增加,西部人均消费下降204

(十)各地区居民食物家庭消费现状小结205

五、不同区域粮食其他消费现状分析207

(一)在外就餐207

(二)饲料用粮210

(三)工业用粮211

(四)种用粮212

(五)损耗213

(六)不同地区粮食供需平衡分析213

六、不同区域食物消费影响因素分析215

(一)区域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215

(二)区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215

(三)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216

(四)食物质量和安全216

(五)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217

七、不同区域未来粮食需求与供求平衡判断217

(一)2010年各地区粮食消费目标与供求平衡分析217

(二)2015年各地区粮食消费目标与供求平衡分析219

(三)2020年各地区粮食消费目标与供求平衡分析220

(四)2030年各地区粮食消费趋势与供求平衡分析221

八、对策分析222

(一)确定不同区域食物安全目标222

(二)加强区域食物综合生产能力建设222

(三)实施东中部地区粮食安全对口保障战略223

(四)建立东部食物主销区对中部主产区的经济扶助战略223

(五)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降低粮食储运损耗224

(六)逐步推行分餐制,减少在外就餐的食物浪费224

第五章 区域食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对策226

一、区域食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背景分析227

(一)食物质量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227

(二)食物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228

(三)食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紧迫性230

(四)开展区域食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231

二、区域食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231

(一)区域食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系统过程231

(二)区域食物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理论指标体系的构建232

三、食物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以主要农业投入品为例234

(一)我国主要农业投入品的现状235

(二)农业投入品影响食物质量安全的主要方式236

四、全国食物质量安全特征分析与风险评估239

(一)全国食物质量安全的特征分析239

(二)全国食物质量安全水平的变化242

五、东部地区食物质量安全的区域特征与风险评估243

(一)东部地区食物质量安全的区域特性分析243

(二)东部地区食物质量安全水平的变化245

六、中部地区食物质量安全的区域特征与风险评估246

(一)中部地区食物质量安全的区域特征分析246

(二)中部地区食物质量安全水平的变化249

七、西部地区食物质量安全的区域特征与风险评估250

(一)西部地区食物质量安全的区域特征分析250

(二)西部地区食物质量安全水平的变化253

八、不同区域食物质量安全风险分析254

(一)不同区域食物质量安全水平比较254

(二)不同地区食物质量安全关键风险因素分析255

九、加强我国食物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途径选择263

(一)有效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263

(二)食物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264

(三)提高食物质量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的现实途径267

(四)提高区域食物质量安全水平的优先突破口268

主要参考文献270

第六章 不同区域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改善重大对策研究272

一、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变化的特点分析272

(一)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变化特点273

(二)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变化特点的分析278

(三)中国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81

二、不同区域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比较分析283

(一)不同区域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分析284

(二)中国城乡居民营养状况的变化分析293

(三)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结构中的不合理问题分析295

三、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趋势预测297

(一)中国城镇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的趋势分析297

(二)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的趋势分析300

四、影响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因素分析303

(一)食物供给水平303

(二)经济发展水平305

(三)社会发展水平309

五、节约食物资源,实现中国居民合理消费模式的政策建议312

(一)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313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以营养健康为主要目标的结构调整模式314

(三)以食物资源效用最大化为出发点,规范食物消费行为319

(四)加强组织管理,建立高效食物营养管理体系320

(五)制定法规政策,加强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的宏观调控321

(六)发展食品加工业,促进食物多元化以及城乡食物交流322

(七)制定区域食物发展战略,推进区域性食物资源共享323

(八)加大宣教力度,合理引导食物消费行为324

主要参考文献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