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路网结构体系规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路网结构体系规划
  • 蔡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9902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规划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路网结构体系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引言3

1.2面对问题的困惑3

1.3当前研究成果的不足4

1.4研究课题的提出7

1.4.1路网系统评价8

1.4.2研究重点确定8

1.5本书的内容组织9

参考文献11

2城市道路网的基本模式与相关概念13

2.1路网基本模式划分15

2.2路网图形模式分类15

2.3路网交通组织模式分类16

2.4路网的基本技术指标17

2.5本章小结17

参考文献17

3路网组成元件及其理论通行能力分析19

3.1路网基本组成元件分析21

3.2交通流理论21

3.3机动车路段交通特性分析21

3.3.1基本通行能力21

3.3.2交叉口间距与路段通行能力折减24

3.3.3多车道折减系数29

3.3.4交叉口间距及其他因素对路段车速的影响30

3.3.5公交专用道与非专用道的交通特性分析31

3.3.6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分析32

3.4非机动车路段交通特性分析33

3.5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分析33

3.5.1纯机动车交叉口34

3.5.2非机动车交叉口37

3.5.3混合交叉口37

3.6本章小结41

参考文献41

4路网运输效率分析43

4.1以往的路网运输效率分析45

4.2新的路网运输效率概念45

4.3基本公式推导46

4.4路网规划效率评价指标的基本作用47

4.4.1路网效率评价指标间的基本关系47

4.4.2路网运输效率评价指标与传统技术指标的基本关系48

4.5路网运输效率评价指标的应用49

4.5.1交通设施基本造价、交通设施占地与路网规划模式的合理选择49

4.5.2协调交通组织情况下的路网运输效率分析52

4.5.3单向交通组织的运输效率分析53

4.5.4不同交通方式的运输效率比较56

4.6本章小结60

参考文献60

5交通协同控制的基本规律认识61

5.1灯控平交体系的基本规律认识63

5.1.1极少连续转向63

5.1.2插队优先63

5.1.3木桶定律63

5.1.4车队离散63

5.1.5信号灯周期与交叉口通行能力增幅递减、延误递增规律64

5.2绿波协同体系的基本规律认识64

5.2.1相位与周期协调64

5.2.2归队原则65

5.2.3双向空档递减规律65

5.2.4单向空档一致65

5.2.5相位尽量最少66

5.2.6单向交通线控效果分析66

5.3公交运行协同性分析66

5.4本章小结67

参考文献68

6合理路网密度确定69

6.1目前对交叉口最佳间距的认识71

6.1.1当前主要观点分析71

6.1.2规范中的观点冲突72

6.1.3目前主要的推理方法分析72

6.1.4现有推理方法评析74

6.2居民个体交通出行效率分析法与最佳路网密度确定76

6.2.1居民出行效率分析法的基本原理76

6.2.2居民出行效率分析法的形成77

6.2.3公式参数取值范围分析80

6.2.4干路网最佳间距分析81

6.2.5步行与自行车的交通需求83

6.2.6对居民出行效率法的进一步分析84

6.3公交运行与最佳路网密度分析84

6.3.1最佳公交线网密度的公式推导85

6.3.2城市中心区的最佳线网密度分析87

6.3.3公交最佳站距分析91

6.3.4城市边缘区最佳公交线网密度分析100

6.3.5基本结论102

6.4转向比例与最佳路网密度102

6.4.1分析条件假设103

6.4.2左转与右转比例公式推导103

6.4.3合理干路网密度分析104

6.5交通迂回系数与最佳路网密度分析106

6.5.1概念确立106

6.5.2一般性公式的推导107

6.5.3街区外交通迂回系数的运用108

6.5.4单向交通情况下的街区外交通迂回系数分析112

6.5.5运输效率综合比较与合理路网间距选择113

6.6交通需求强度与适宜的干路网密度分析115

6.7快速路的适宜路网密度分析116

6.7.1最大居民出行时耗与快速路路网密度分析116

6.7.2用地节约与快速路路网密度分析119

6.7.3城市发展布局优化与快速路路网密度分析119

6.7.4立交桥最小间距与快速路路网密度分析120

6.8本章小结121

参考文献122

7路网组织模式构建123

7.1路网模式构建的外部条件确定125

7.1.1交通用地比例分析125

7.1.2道路宽度、路网间距的比较范围界定127

7.1.3应考虑的交通方式和交通用地面积计量分析128

7.1.4路网模式的比较前提与主要比较内容确定128

7.2路网组织模式:断面分流模式分析129

7.2.1模式简介129

7.2.2纯机动车模式130

7.2.3机非断面分流组合模式133

7.2.4断面分流模式与路网分流模式比较135

7.3路网组织模式:降序组合138

7.3.1模式简介138

7.3.2通行能力计算139

7.3.3路网模式改进——取消左转交通的其他办法140

7.3.4不同路网模式的综合指标分析142

7.4路网组织模式:机非内外交换143

7.4.1基本设想143

7.4.2具体实施方式145

7.4.3适用范围与主要技术参数148

7.4.4改良方案技术的经济分析149

7.5单向平面分流体系153

7.5.1路网基本统计指标153

7.5.2路段与进口车道通行能力比较154

7.5.3交叉口信号配置与通行能力比较154

7.5.4交叉口的协调性分析160

7.5.5路网运输特性分析161

7.6路网组织模式总结163

7.7本章小结170

参考文献171

8路网等级结构分析173

8.1路网等级结构的定义175

8.2国外道路等级划分175

8.3我国道路等级划分177

8.3.1历史演变177

8.3.2现行分类方法177

8.3.3现行道路等级分类的基本原则178

8.3.4现行分类的主要问题180

8.4改善道路等级结构的几点建议182

8.5本章小结185

参考文献186

9路网宏观组织结构分析187

9.1我国城市交通问题解析189

9.1.1城市交通问题的普遍性原因189

9.1.2城市交通问题的客观原因分析190

9.1.3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观原因分析191

9.1.4城市路网的结构性问题分析192

9.1.5对交通问题形成原因的进一步剖析192

9.2城市布局结构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201

9.2.1现代城市空间规划思想的形成202

9.2.2城市布局结构发展战略分析202

9.2.3城市布局结构发展战略选择208

9.3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分析209

9.3.1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一般描述209

9.3.2交通方式与城市布局的相互关系分析209

9.4促进道路交通与城市布局协调发展的基本措施223

9.4.1交通需求管理的局限性与交通体系扩容升级的必要性223

9.4.2道路交通体系升级的门槛效应与渐进策略的可行性分析223

9.4.3我国城市交通结构恶化的部分原因与渐进策略的突破口224

9.4.4基本策略:干预道路资源配置,优化交通结构229

9.5城市结构单元的路网组织结构分析238

9.5.1中心区路网组织结构分析239

9.5.2城市发展轴路网组织结构分析243

9.5.3居住区路网组织结构分析256

9.5.4城市快速路系统分析261

9.5.5路网结构单元组合270

9.6本章小结272

参考文献273

10结论与展望275

10.1主要结论277

10.2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282

附录283

附录Ⅰ:Vissim微观交通仿真在本书路网组织模式中的应用285

附录Ⅱ:各路网模式的交叉口信号组织292

后记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