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变革年代 困扰中国的十大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莫增斌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32799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变革年代 困扰中国的十大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第一章 通货膨胀——关不住的活老虎6
● 1979—1994年通货膨胀纪实6
○ 通货膨胀:1979—1984年6
○ 通货膨胀:1985—1989年10
○ 通货膨胀:1993—1994年15
● 通货膨胀的原因在哪里?17
○ 价格改革——顺水推舟的涨价17
○ 经济的低效率——推波助澜的源泉19
○ 流通秩序——火上浇油的力量23
○ 财政银行——关不住的钞票“水龙头”25
● 轻度通货膨胀仍不可避免29
○ 价格体系尚未理顺30
○ 经济的低效益仍是源泉32
○ 历史与现实——对军队建设、国际建设地位、作用的重新思考33
○ 流通秩序的混乱尚未理清35
○ 难以改变的财政、信贷不平衡36
○ 既要放价又要管价38
● 治理通货膨胀,政府责无旁贷38
○ 压缩需求和增加供给并举40
○ 改革与发展齐头并进44
第二章 失业——前进路上的“陷阱”47
●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失业47
○ 昔日医治“失业”之策与企业冗员的膨胀48
○ 两亿五千万农民干什么去?50
○ 机关干部——新的潜在失业源52
○ 黑户口——未被统计的未来失业大军54
○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困惑55
● 政府的两难选择57
○ 普遍就业还是经济增长58
○ 遵循市场原则还是保护高就业60
○ 现在和未来——人口政策和就业之间的两难选择62
○ 珠江三角洲的启示65
● 转变观念,发展自己——你会有饭吃65
○ 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巨大“蓄水池”67
○ 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关键69
○ 学会弄潮——官员新去处72
○ 走向市场——3000万劳动大军重新就业74
第三章 国有大中型企业——患病的巨人77
● 昨日的辉煌与今日的暗淡77
○ 辉煌的昨天77
○ 改革、奋争与成败80
○ 暗淡与困境84
● 为什么搞不活?89
○ 何谓活力?89
○ 搞不活的原因在哪里(Ⅰ)——宏观政策差异92
○ 搞不活的原因在哪里(Ⅱ)——企业经营机制问题97
○ “所有制”的困惑与改革目标100
● 股份制与公司化——大势所趋,不是私有制的最后选择100
○ 股份制、公司制与公司化改造103
○ 股份制与公司化——大势所趋,不可逆转108
第四章 腐败——中国第一顽症115
● 当今腐败现象透视115
○ 腐败现象大曝光115
○ 腐败也“创新”118
○ 腐败者“忏悔录”122
○ 根源何在?123
●腐败与反腐败的较量126
○ 昨天的廉政建设与第一次反腐败浪潮127
○ 组织与法制——反腐新举措(Ⅰ)131
○ 1990年扫荡腐败——反腐新举措(Ⅱ)133
○ 1993年扫荡腐败——反腐新举措(Ⅲ)134
● 腐败是不可避免的吗?136
○ “他山之石,可以攻错”136
○ 权力制约和监督——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143
第五章 农民与农村——潜伏的活火山148
● 农民与农村状况今昔观148
○ “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农民与农村148
○ 旧貌换新颜151
○ 一封来信与农民负担155
● 繁荣下的忧思——农民负担面面观155
○ 原因何在?159
● 农民与农村——中国历史变迁的主体和根据地162
○ 代起代落中的农民与农村162
○ 一位深谙中国农民与农村问题的历史伟人——毛泽东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之路163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已走到尽头167
● 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170
○ “墙外开花墙内香”170
○ “ 民工潮”——农村劳动力大转移172
第六章 东西部差距——失衡的天平178
● 东西部差距究竟有多大178
○ 贫困的西部人生活状况179
○ 急剧拉大的东西部差距181
○ 2000年大趋势——差距将继续拉大185
● 西部有金可淘吗?189
○ 丰富的能源190
○ 富饶的矿产资源191
○ 具有相对优势的可利用土地192
○ 自然资源综合比较——优势仍很明显193
○ 富饶下的思考194
● 西部地区:不甘寂寞,跃跃欲试195
○ 80年代的奋争195
○ 大潮新起199
● 中央政府的地区发展观208
○ 他山之石——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208
○ 历史的回顾——繁荣与衰落211
○ 新中国的两次投资倾斜对西部的影响212
○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214
○ 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215
○ 缩小地区差别——列入“国家议程”218
第七章 台湾——中国统一的最后棋子221
● 蒋氏家族的衰落与“台独”势力的猖獗221
○ 蒋经国之逝与“传位之谜”221
○ 蒋家王朝的结束224
○ “台独”势力的猖獗226
○ “台独”新动向230
● 李登辉到底何许人也?232
○ 政坛“黑马”与总统之路232
○ 李登辉的“中国统一”观235
● 所谓“一国两府”240
○ 缘起与内容240
○ “大气候”与“小气候”242
○ “一国两府”的实质——阻碍中国统一246
● 台湾军备之一瞥248
○ 军队编制与“将官”之现状248
○ 不断发展的台军武器装备250
○ 台军之战斗力与核武器之“谜”253
○ 祖国统一,众望所归255
● 大趋势:中国走向统一255
○ 祖国统一,两岸共同利益之所在257
○ 台湾的“大陆政策”是“死胡同”260
第八章 香港——中国人的家园267
● 屈辱的历史267
○ 香港自古是中国的领土268
○ 蓄谋已久269
○ 英国侵占香港岛271
○ 南九龙半岛被强占272
○ 强盗行径——“新界”被强行租让273
● 彭定康玩的什么牌?274
○ 小引:收回香港,大势已定274
○ 港督彭定康其人276
○ 背信弃义,出尔反尔278
○ 节外生枝,阻挠谈判282
○ 私相授受九号码头工程的专营权284
○ 一反常态,欲打“台湾牌”286
○ 末代港督的险恶居心288
○ 故伎重演,本质依旧293
● 同一片黄土——割不断的内地与香港296
○ 理由之一:中国政府的历史承诺296
○ 理由之二:依赖于内地的香港297
○ 理由之三:爱港人士心向祖国299
○ 预则立,不预则废300
● 1997收回香港:中国人有这个能力和决心300
○ “另起炉灶”302
○ 保证香港继续繁荣303
○ 工作卓有成效的香港预委会304
○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306
第九章 国防——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310
● 挑战犹存——国际战略形势与中国周边利益浅析310
○ 世纪之交,世界向何处去?310
○ 四面依然有“楚歌”314
○ “计划安乐椅”——计划经济与战争和国防建设320
● 市场经济——另一种挑战320
○ 市场经济对国际建设的冲击和挑战324
○ 困惑:马放南山,刀枪入库?326
● 无兵不安,振兴国防330
○ 永恒的主题: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330
○ 和平、战争与国家兴亡337
○ 迎接挑战,保卫21世纪的中国341
● 约束与畸变:计划经济下的体制“桎梏”中的利益冲突347
○ 计划经济体制与个人利益347
第十章 道德价值观念——来自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其所引起的裂变347
○ 隐形的非生产性竞争350
○ 无序的非建设性抗争351
○ 集中的大一统管理352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观(Ⅰ)婚姻与家庭353
○ 传统观念的崩裂353
○ 以“质量”为中心、以经济为基础的婚姻生活355
○ 婚姻中的“市场原则”357
○ 罪恶的泥沙——卖淫现象蔓延361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观(Ⅱ)机会均等还是收入平等362
○ 从“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既患寡又患不均362
○ 计划经济:按权、按级分配与均分贫困365
○ 市场经济:机会均等,不是结果相同367
●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价值观(Ⅲ)竞争——不管你愿意不愿意369
○ “市场革命”369
○ 市场竞争:价格是资源配置优化的杠杆371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个人比较优势372
○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374
● 传统文化的扬弃和新观念的诞生375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376
○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出路378
结束语 别无选择383
后记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