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纪之交的抉择 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成中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554579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利迪尔,D.(1902~1945)-传记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纪之交的抉择 论中西哲学的会通与融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引子1
第一章 当代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1
第一节 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大势1
一、世纪之交的哲学变局1
二、对分析理性和形上理性的反思5
三、理性的发展过程7
四、多元理性的建立11
五、西方哲学向何处去?24
第二节 分析哲学的方法义涵25
一、现代逻辑的分析方法26
二、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35
三、非逻辑分析的语言哲学44
四、奎因的机体主义50
第三节 从诠释学到本体诠释学55
一、诠释学产生的理论背景55
二、诠释学的历史发展过程62
三、当代诠释学的两大争论70
四、本体诠释学要义82
第二章 当代美国哲学及中国哲学在美国84
第一节 美国哲学的发展及其未来84
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84
二、美国哲学孕育于美国文化88
三、美国哲学的发展趋向90
四、形上学与本体问题92
五、语言与逻辑问题95
六、知识与真理问题98
七、价值与正义问题102
八、当代美国哲学的意义和地位105
第二节 中国哲学在美国的回顾(1963~1985)与展望108
第三章 中西哲学的融合117
第一节 中西哲学范畴的差异117
一、中国哲学范畴的历史发展117
二、西方哲学范畴的特征120
三、中国哲学范畴的特征127
四、中国哲学范畴的特性:五行的对应性131
五、中国哲学范畴的特性:阴阳的辩证性134
六、中国哲学范畴的辩证性:《易经》与老庄139
七、中国哲学的本体范畴145
八、天、道范畴分析148
九、性、命范畴分析150
十、理、气范畴分析154
十一、心、性范畴分析162
十二、中国哲学范畴的四大特征170
第二节 中国哲学中的和谐化辩证法173
一、过去认识上的模糊与当前的任务173
二、儒学中的和谐与冲突形上学175
三、道家思想中的和谐与冲突形上学179
四、和谐化的辩证法182
五、与冲突辩证法的比较184
六、与超越辩证法的比较186
七、和谐化辩证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角色188
八、和谐化辩证法中的内外之对偶191
九、法礼、义利之冲突的和谐化194
十、知行问题及其和谐化196
十一、理气、理欲、体用之对偶及其和谐化198
十二、和谐化范型的未来发展200
第三节 对《易经》中理气、有无之考察201
一、《易经》的三个层面202
二、《易经》对理气的区分203
三、《易经》对理气的解释208
四、理气结构的日趋分化212
五、理与气乃是一个整体215
六、气化的简易性即气化之理220
七、从理气谈有无222
第四节 怀特海与《易经》、《老子》之比较229
一、怀特海的“象征指涉”论229
二、《易经》作为“象征指涉”系统之意义233
三、《老子》作为“象征指涉”系统之意义238
第五节 怀特海与宋明儒学之比较246
一、类同的主题——创生性范畴247
二、怀特海的创生性范畴248
三、宋明儒学的“太极”与创生性254
四、宋明儒学的理气与创生性260
五、两种创生性之差异266
第六节 中西因果律之比较269
一、西方哲学中因果律的标准模型270
二、因果作用法则在存有论方面的预设272
三、中国式的因果律模型273
四、中国式因果律模型的三大原理279
五、中国式因果律模型:串连式思考282
六、中国式因果律模型:辩证法则286
第四章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289
第一节 现代化的哲学意义和哲学理想289
一、关于现代和现代化的概念289
二、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哲学291
三、传统哲学在现代化中扮演什么角色294
一、对五四以来反省中国哲学的回顾296
第二节 中国哲学所面临的现代化的挑战296
二、比较、思考与批判299
三、建构、解构与重建304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现代化305
一、中国哲学为什么要现代化305
二、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根据306
三、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内涵310
四、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方法312
五、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方向316
第四节 中国哲学的重建321
一、重建中国哲学的涵义321
二、重建中国哲学的途径327
三、从《易经》看中国哲学的重建333
四、儒家哲学传统的重建340
一、中国哲学在世界文化潮流中的地位347
第五节 中国哲学的世界化347
二、中国哲学对世界的影响349
三、现代化、本土化与世界化350
第六节 中国哲学走向现代世界何以可能?352
一、中国哲学走向现代世界的条件353
二、中国哲学走向现代世界的可能性357
附录 深入西方哲学的核心——我的哲学教育与哲学探索362
一、楔子:哲学的定位和定性362
二、家庭背景和青少年时代368
三、大学时代376
四、赴美留学382
五、哈佛的哲学熏陶387
后记399
编者说明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