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
  • 高丙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15125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民俗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钟敬文1

内容提要1

引论 正视关于民俗学对象的理论难题1

第一节 理论主张与个案研究侧重不同对象的问题1

第二节 事关民俗学理论建设的对象问题5

一、关于民俗之“民”的问题5

自序6

二、关于民俗之“俗”的问题6

三、民俗学作为独立学科的问题7

一、汤姆斯:以乡民为主的国民10

第一节 英美学者眼中的“民”10

第一章 民俗之“民”:学科史上的民俗学对象(上)10

二、比较神话学派:种族12

三、人类学派民俗学家:乡民和野蛮人13

四、从纳特到弗斯特:农民16

五、多尔逊:乡下人和部分城市人19

六、邓迪斯:任何人组成的任何“民群”23

第二节 小结:认识“人”与“民”的关系27

第三节 中国学者眼中的民俗之“民”31

一、愈之:不分阶层的民族全体31

二、《歌谣周刊》:按自然属性分类的国民33

三、《民俗周刊》:突出社会阶级属性的平民或民众35

四、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劳动人民36

五、钟敬文:以人民为主的全民族39

第四节 小结:全民族在什么意义上是“民”?41

第二章 民俗之“俗”:学科史上的民俗学对象(下)46

第一节 英美学者眼中的民俗之“俗”46

一、汤姆斯的创议:“民众的知识”与古俗的列举46

二、人类学派民俗学家:古代遗留物49

三、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口头文学52

四、多尔逊:传统民间文化55

五、邓迪斯:传统民俗形式56

第二节 小结:从古俗到传统民俗形式59

第三节 中国学者眼中的民俗之“俗”65

一、英国人类学派的影响65

二、欧洲大陆民俗学的影响67

三、钟敬文所代表的“新的驿程”70

第四节 小结:从古俗到生活文化73

第三章 注重生活和整体:萨姆纳关于民俗的理论76

第一节 萨姆纳关于民俗的概念体系77

第二节 萨姆纳关于民俗的基本理论82

一、论民俗的起源82

二、论民俗与社会意识诸形态及社会结构的关系86

三、论民俗的变化89

四、论民俗的生活功能92

五、论民俗相对于主体的价值97

第三节 萨姆纳的理论贡献和启示99

第四章 文化事象和生活整体: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103

第一节 民俗事象研究103

一、什么是民俗事象研究103

二、民俗事象研究举例105

第二节 民俗整体研究109

一、什么是民俗整体研究109

二、国外民俗整体研究简介111

第三节 两种学术取向的互补114

第五章 生活世界:民俗学的领域和学科位置118

第一节 民俗学的学科位置问题118

一、民俗学学科位置的奠定118

二、民俗学学科位置的动摇123

三、民俗学学科位置的再认识126

第二节 胡塞尔论“生活世界”128

一、“生活世界”概念128

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131

第三节 民俗学的“生活世界”133

一、人的生活世界133

二、生活世界是民俗学的领域137

第六章 民俗生活139

第一节 民俗生活:民俗学的重要对象139

一、从“民间文化”到“生活文化”139

二、民俗: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文化142

三、民俗生活:用普遍模式建构的活动过程144

四、可操作的研究对象:民俗和民俗生活145

第二节 民俗模式:民俗研究的操作单位146

一、民俗模式解析146

二、民俗模式研究的概念体系149

三、民俗模式的生活属性154

第三节 民俗生活:主体在民俗模式中的存在160

一、主体对民俗模式的认知161

二、主体对民俗生活的建构163

综论 完整的研究对象和全面的学术取向169

附录一 萨姆纳论民俗172

民俗:论惯例、风度、风俗、德范和精神的社会学意义172

第一章 民俗与德范论纲173

第二章 德范的特性203

附录二 邓迪斯论民俗之“民”谁是民俗之“民”209

引用书目232

外文参考书目234

英文目录2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