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姑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姑县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117001.jpg)
- 四川省美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36396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85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8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姑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8
建置沿革50
第一章 建置沿革50
第一节 置县50
第二节 县名由来52
第二章 政区52
第一节 美姑县52
第二节 洪溪县55
第三章 镇区乡57
第一节 巴普镇57
第二节 巴普区57
第三节 牛牛坝区62
第四节 甲谷区67
第五节 柳洪区72
第六节 侯播乃拖区75
第七节 峨曲古区78
第八节 洪溪区82
第九节 瓦侯区85
第一章 地形地貌88
第一节 山脉88
第二节 地貌类型89
第二章 地质91
第一节 地层及岩性91
第二节 构造与形态92
第三章 气候94
第一节 气候特征94
第二节 温度95
第三节 降水98
第四节 日照与辐射99
第五节 蒸发100
第六节 风速风向100
第四章 水系102
第一节 河流102
第二节 湖泊103
第五章 土壤 植被103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103
第二节 农业土壤109
第三节 植被111
第六章 自然资源112
第一节 土地112
第二节 水113
第三节 矿藏114
第四节 野生植物116
第五节 野生动物119
第七章 自然灾害125
第一节 低温125
第二节 干旱126
第三节 冰雹126
第四节 暴雨126
第五节 寒潮 大雪127
第六节 泥石流128
第七节 病虫害128
第一章 地理环境131
第一节 位置 面积131
第二节 气候131
第三节 地质地貌132
第四节 土壤植被132
第五节 居民133
第六节 交通134
第二章 生物特征134
第一节 珍稀动物134
第二节 珍稀植物135
第三章 管理136
第一节 机构136
第二节 保护措施137
第四章 考察活动140
第一节 国际友人考察140
第二节 国内人员考察140
第三节 县内人员考察140
第一章 人口总量142
第一节 人口发展142
第二节 人口分布143
第三节 人口与耕地146
第二章 人口构成146
第一节 民族146
第二节 性别147
第三节 年龄148
第四节 职业149
第五节 文化150
第三章 人口变动151
第一节 出生与死亡151
第二节 人口迁移152
第四章 计划生育153
第一节 机构153
第二节 宣传教育154
第三节 政策与措施155
第四节 改革“近亲婚配”习俗156
经济综合管理157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貌157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157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158
第三节 工业经济结构159
第四节 农业经济结构160
第五节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161
第六节 国家投资162
第七节 人民生活162
第二章 计划管理164
第一节 计划篇制164
第二节 计划项目165
第三节 物资计划管理165
第三章 劳动管理166
第一节 体制166
第二节 劳动用工制度167
第三节 劳动就业167
第四节 工人工资168
第五节 职工福利169
第六节 安全生产170
第七节 劳动保护171
第四章 审计监督172
第一节 体制172
第二节 审计范围172
第三节 审计处理172
第五章 物价管理173
第一节 管理权限173
第二节 价格174
第三节 物价检查175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176
第一节 市场管理176
第二节 工商登记与管理177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178
第四节 广告 商标管理179
第七章 标准计量管理180
第一节 计量180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181
第八章 统计管理183
第一节 统计监督183
第二节 统计调查184
第三节 普查185
第九章 土地管理186
第一节 权属186
第二节 征地186
第三节 清理土地187
第十章 科技管理187
第一节 科技队伍管理187
第二节 科技项目管理189
第三节 科技成果管理190
农业191
第一章 生产关系191
第一节 奴隶制生产关系191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192
第三节 国营农场195
第二章 改善农业基本条件195
第一节 兴修水利195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197
第三节 农机具198
第四节 积肥造肥200
第三章 耕地和农作物201
第一节 耕地201
第二节 农作物分区202
第三节 粮食作物203
第四节 经济作物207
第四章 农村经营管理210
第一节 计划管理210
第二节 劳动管理211
第三节 财务及物资管理212
第四节 收益分配213
第五节 经济效益218
第五章 农业科技220
第一节 技术管理机构220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221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23
第四节 农业科技人员224
第五节 科技成果225
林业226
第一章 主要林区和林木种类226
第一节 森林资源226
第二节 主要林区226
第三节 林木种类227
第二章 森林培育230
第一节 机构230
第二节 采种育苗230
第三节 植树造林231
第四节 迹地更新235
第五节 育林236
第三章 森林保护237
第一节 林政管理237
第二节 护林防火238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40
第四节 检疫242
第四章 林权与区划243
第一节 山林权属243
第二节 林业区划244
第五章 林木采伐245
第一节 采伐245
第二节 采伐量246
第三节 采伐管理247
畜牧249
第一章 生产体系249
第一节 国营249
第二节 集体249
第三节 户营250
第二章 饲草饲料250
第一节 天然草场250
第二节 人工种草252
第三节 饲料253
第三章 畜禽生产254
第一节 牛254
第二节 马256
第三节 猪258
第四节 羊260
第五节 家禽263
第六节 蜜蜂264
第四章 疾病防治264
第一节 防疫机构264
第二节 主要疫病265
第三节 预防267
第五章 科技成果269
第一节 绵羊改良269
第二节 畜禽疫病防治270
第三节 资源调查271
工业272
第一章 行业272
第一节 开采 冶炼业272
第二节 木材采运及加工业275
第三节 食品工业276
第四节 电力工业278
第五节 建材工业282
第六节 化学工业283
第七节 机械修造业285
第八节 纺织 缝纫 印染业286
第九节 造纸 纸制品 印刷业287
第十节 其它工业288
第二章 管理296
第一节 行政管理296
第二节 企业管理296
第三章 技术革新299
第一节 技术引进299
第二节 技术改造299
第四章 职工301
第一节 基本情况301
第二节 管理人员301
第三节 职工培训302
第四节 科技人员302
交通303
第一章 道路303
第一节 出境小道303
第二节 驿道304
第三节 公路305
第二章 桥梁307
第一节 溪涧小桥307
第二节 驿道桥308
第三节 公路桥310
第三章 运输312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312
第二节 机动车辆运输314
第四章 公路养护314
第一节 机构314
第二节 养护形式315
第五章 管理315
第一节 路政315
第二节 安全316
邮电318
第一章 机构318
第一节 县局318
第二节 支局所318
第二章 邮政319
第一节 邮政业务319
第二节 邮路与投递320
第三章 电信324
第一节 电报324
第二节 电话324
第三节 电信质量326
商业329
第一章 市场329
第一节 形成和发展329
第二节 场期331
第三节 集市贸易成交额331
第二章 商业经济成份332
第一节 个体332
第二节 集体333
第三节 国营333
第三章 行业贸易336
第一节 粮食 油料336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344
第三节 医药 药械347
第四节 工业品347
第五节 副食品350
第六节 日用杂品352
第七节 农业生产资料352
第八节 工业生产资料354
第九节 文化用品355
第十节 林产品355
第十一节 废旧物资回收356
第四章 饮食 服务357
第一节 饮食业357
第二节 服务业358
第五章 管理359
第一节 票证管理359
第二节 财务管理361
财税370
第一章 管理体制370
第一节 财政370
第二节 税务371
第二章 财政收人371
第一节 农业四税371
第二节 工商税收373
第三节 企业上交374
第四节 补助收入375
第五节 其它收入376
第六节 预算外收入377
第三章 财政支出378
第一节 经济建设支出378
第二节 事业费379
第三节 行政经费381
第四节 发展与开发资金381
第五节 价格补贴383
第六节 其它支出383
第七节 预算外支出385
第四章 财政管理386
第一节 预算管理386
第二节 会计管理387
第三节 财务管理388
第四节 公产管理389
第五章 税务390
第一节 税制390
第二节 税种390
第三节 税收管理392
第四节 税收减免394
金融395
第一章 货币395
第一节 金银395
第二节 人民币396
第三节 货币流通396
第二章 存款 储蓄399
第一节 财政性存款399
第二节 工商业存款400
第三节 信用社存款401
第四节 基本建设存款401
第五节 储蓄402
第三章 信贷404
第一节 民间借贷404
第二节 农业贷款405
第三节 商业贷款407
第四节 工业贷款408
第五节 基建贷款409
第四章 金融管理411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1
第二节 现金管理411
第三节 信贷管理412
第四节 结算管理413
第五节 基建投资管理414
城建环保416
第一章 县城建设416
第一节 党政机关建房416
第二节 街道建筑417
第三节 市场建筑421
第四节 服务设施422
第五节 文娱场所423
第六节 陵园424
第七节 供水供电424
第八节 环卫管理426
第九节 房产管理427
第十节 城建规划428
第二章 区乡(镇)建房429
第一节 区级党政机关建房429
第二节 乡(镇)党政机关建房430
第三节 区乡街市建设436
第三章 农房建设437
第一节 试点437
第二节 农房改造437
第四章 城镇环境保护438
第一节 绿化438
第二节 “三废”监测438
第五章 建筑业439
第一节 队伍439
第二节 设计439
第三节 机具440
第四节 材料440
第五节 投资和效益441
党群442
第一章 中共地方党组织442
第一节 县委442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443
第三节 重大决策与活动447
第四节 基层组织452
第五节 党员发展455
第六节 县委部门及工作456
第七节 纪律检查464
第二章 群众团体466
第一节 工会466
第二节 青年团467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469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471
第五节 其它群众组织472
政权474
第一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474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会47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76
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479
第四节 县人大常务委员会480
第二章 行政机构485
第一节 县政府485
第二节 区乡行政机构491
第三节 主要政事活动492
第四节 政务管理498
政协506
第一章 组织机构506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506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510
第三节 工作机构514
第四节 委组活动515
第二章 协商与监督518
第一节 协商民改 平叛518
第二节 协商建设519
第三节 参观视察520
第四节 参政议政521
第五节委员提案521
军事532
第一章 人民武装机构523
第一节 武装委员会523
第二节 县武装部523
第三节 区乡(镇)武装机构524
第二章 驻军525
第一节 美姑驻军525
第二节 原洪溪县驻军525
第三节 县中队525
第三章 民间武装526
第一节 家支武装526
第二节 自卫武装526
第四章 民兵527
第一节 整组527
第二节 训练528
第三节 活动529
第五章 兵役532
第一节 征兵机构532
第二节 兵源征集532
第六章 兵事辑要533
第一节 诸葛亮南征过卑水533
第二节 杨应龙镇压凉山彝族533
第三节 鄂尔泰平息土司叛乱533
第四节 多隆武进兵井叶特西534
第五节 清道光十七年事件534
第六节 驱赶土司535
第七节 周达武进攻牛牛坝535
第八节 布尔克事件536
第九节 雷建通道事件536
第十节 冤家械斗536
第十一节 平息叛乱537
公安·司法540
第一章 公安540
第一节 机构540
第二节 清匪 肃特540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542
第四节 禁烟肃毒542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543
第六节 治安管理544
第七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548
第二章 人民检察549
第一节 机构549
第二节 刑事检察550
第三节 经济检察551
第四节 法纪检察552
第五节 监所检察552
第六节 控告、申诉和信访检察553
第三章 人民审判554
第一节 机构554
第二节 刑事审判554
第三节 民事审判555
第四节 经济审判556
第五节 行政审判557
第六节 信访与申诉557
第七节 人民陪审员制558
第八节 纠正冤假错案558
第四章 司法行政559
第一节 机构559
第二节 人民调解559
第三节 司法服务561
第四节 法制宣传561
民政564
第一章 优抚564
第一节 拥军优属564
第二节 优待565
第三节 抚恤566
第四节 优抚先代会566
第五节 烈士褒扬566
第二章 复退军人安置567
第一节 安置机构567
第二节 城镇安置567
第三节 农村安置568
第三章 社会救济568
第一节 灾害救济568
第二节 农村救济569
第三节 城镇救济570
第四章 社会福利570
第一节 社会福利院570
第二节 五保供养571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571
第四节 康复院571
第五章 其它工作572
第一节 婚姻登记572
第二节 殡葬改革573
文化艺术547
第一章 彝族口头文学574
第一节 神话574
第二节 传说575
第三节 故事578
第四节 歌谣580
第五节 “克智”582
第二章 彝族民间艺术584
第一节 音乐584
第二节 舞蹈589
第三节 工艺美术590
第三章 文物593
第一节 碑碣593
第二节 化石 石器593
第三节 汉砖 陶器594
第四节 古墓594
第五节 民间文物594
第六节 馆藏文物595
第七节 彝文著述596
第四章 群众文化597
第一节 设施597
第二节 文艺创作598
第三节 文艺活动599
第五章 图书发行602
第一节 政治读物602
第二节 教材603
第三节 科学技术书籍603
第四节 彝文图书604
第五节 少年儿童读物604
第六节 图片604
第六章 电影605
第一节 影片放映与发行605
第二节 电影宣传607
第七章 地方文献整理和出版607
第一节 经济 地理类607
第二节 文史类609
教育611
第一章 普通教育611
第一节 幼儿教育611
第二节 小学612
第三节 中学615
第二章 成人教育617
第一节 城镇617
第二节 农村619
第三节 农校621
第三章 普通教育教学621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621
第二节 教学研究625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626
第四节 招生与升学626
第五节 勤工俭学628
第四章 管理629
第一节 管理机构629
第二节 人事管理630
第三节 学校管理630
第四节 经费管理631
第五章 教师632
第一节 教师队伍632
第二节 师资培训633
第三节 教师待遇634
第六章 教育经费635
第一节 来源635
第二节 支出636
第七章 学校设施637
第一节 校舍637
第二节 设备637
广播电视639
第一章 广播设施639
第一节 县广播站639
第二节 农村有线广播网640
第二章 广播业务641
第一节 转播641
第二节 自办节目642
第三节 通讯与采篇人员642
第四节 播音员培训643
第三章 电视设施644
第一节 电视差转台644
第二节 卫星地面接收站645
第四章 电视业务646
第一节 转播646
第二节 自办节目647
第三节 试验与革新648
第五章 管理649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体制649
第二节 自办节目管理650
第三节 经费管理651
体育652
第一章 民族传统体育652
第一节 摔跤652
第二节 赛马653
第三节 投掷石子653
第四节 较力654
第二章 学校体育654
第一节 小学654
第二节 中学654
第三章 社会体育655
第一节 职工体育655
第二节 老年体育655
第三节 农村体育655
第四章 人才培训656
第一节 选拔培训运动员656
第二节 业余体校656
第三节 教练员裁判员培训657
第四节 师资培训657
第五章 运动会658
第一节 县运动会658
第二节 参加州运动会658
第三节 参加省运动会659
第四节 参加全国国际运动会661
卫生663
第一章 机构663
第一节 卫生局663
第二节 人民医院663
第三节 卫生防疫站664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站664
第五节 妇幼保健站664
第六节 区医院664
第七节 乡卫生院666
第八节 农村医疗站666
第九节 单位医务室667
第二章 爱国卫生运动668
第一节 机构668
第二节 环境卫生668
第三章 卫生防疫与保健669
第一节 地方病669
第二节 传染病673
第三节 人群计划免疫675
第四节 卫生监督监测677
第五节 妇幼保健679
第六节 计划生育指导681
第四章 医疗682
第一节 中医682
第二节 西医683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685
第四节 彝族民间验方685
第五章 管理689
第一节 医政689
第二节 药政690
第三节 卫生经费691
第四节 公费医疗691
第五节 彝族医疗费减、免692
第六章 医学教育与学术活动692
第一节 培训692
第二节 交流692
第三节 学术论文693
社会风俗694
第一章 等级和家支694
第一节 等级694
第二节 家支697
第二章 习惯法规704
第一节 制裁奴隶704
第二节 土地买卖 租赁 地租705
第三节 财产继承706
第四节 劳役贡赋707
第五节 债权债务707
第六节 婚姻与婚姻纠纷708
第七节 窃 劫 纵火709
第八节 侮辱 虐待 殴打的处理710
第九节 伤害和命案711
第三章 习俗713
第一节 信仰713
第二节 婚姻 家庭718
第三节 丧葬722
第四节 礼仪724
第五节 岁时727
第六节 生活728
第七节 生产735
第八节 交易736
第四章 方言和谚语737
第一节 方言737
第二节 谚语744
人物749
一、人物传记749
莫说尾几749
桑和柱750
阿陆呷呷752
阿侯阿力753
吉曲达基754
莫说吉克日756
沙马说么757
阿侯乌哈758
二、人物简介759
三、革命烈士英名录760
四、英雄模范801
五、科技人员804
六、县人在外地任县团级以上职务人员表815
文存817
一、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政李字第44号批复817
二、关于一九五四年春进美姑的请示报告817
三、美姑办事处彝族人民代表会议决议820
四、关于我县实情调查专题报告820
五、关于宣传和教育群众不种大烟的通知822
六、收借奴隶主枪弹的情况报告823
七、四川省人民委员会<56>省民字第0396号文转国务院<56〉国议周字第28号决议824
八、在民改复查补课中加强民族文物收集工作的通知824
九、关于迅速作好禁止金银流通统一使用人民币的宣传工作的紧急通知825
十、中共凉山州委组织部通知826
十一、中共美姑县委关于合并美姑县委、洪溪县工委的通知827
十二、四川省人民委员会<60〉川字第0037号通知转1960年1月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93次会议决议827
十三、关于贯彻执行中发[1982]15号文件和凉委发[1982]34号文件的通知828
十四、美姑县林区野外用火管理办法(试行)830
十五、关于保护水产资源的通告831
十六、关于篇修《美姑县志》征集文物史料通告832
十七、关于加强县志篇纂工作的几项决定834
十八、关于保护通信线路的通知836
十九、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三年建成“三亩地”837
二十、美姑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关于严格保护大熊猫的决议841
二十一、中共美姑县委美姑县人民政府批转县志篇纂委员会《关于抓紧完成<美姑县志>篇纂任务的安排意见》的通知842
二十二、中共美姑县委 美姑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机关定乡扶贫工作的通知844
附录846
一、美姑县甘古乡阿尼乃乌村发掘的明朝万历十六年的“播州营”石刻碑846
二、修志责任书847
三、《美姑县志》历届篇纂机构及人员848
四、美姑县部门志稿一览表850
五、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批准《美姑县志》出版的通知853
后记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