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表面活性剂分析和试验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日)北原文雄等著;毛培坤译 著
- 出版社: 轻工业出版社
- ISBN:7501904065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表面活性剂(学科: 分析) 表面活性剂(学科: 测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表面活性剂分析和试验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Ⅰ篇 物化性能试验2
第一章 表面物化性能2
1.1 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2
1.1.1 表面张力测定法3
1.1.2 界面张力测定法8
1.1.3 表面和界面吸附12
1.2 液-固界面吸附20
1.2.1 概论20
1.2.2 表面活性剂吸附性的测定方法22
1.2.3 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结果23
1.3 润湿、浸透、疏水性25
1.3.1 试样的制备25
1.3.2 接触角的测定27
1.3.3 浸透29
1.3.4 疏水性30
1.4 摩擦30
1.4.1 摩擦试验机30
1.4.2 摩擦试验法34
1.4.3 摩擦的评价34
1.5 界面电现象36
1.5.1 双电层36
1.5.2 界面动电现象39
文献46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物化性能52
2.1 胶束的形成和临界胶束浓度52
2.1.1 cmc的测定法53
2.1.2 各种不同c m c测定法的差56
2.1.3 不纯物的影响58
2.1.4 表面活性剂的精制法61
2.2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63
2.2.1 胶束形状的变化64
2.2.2 胶束大小、分子量的测定67
2.3 胶束溶液的增溶能力71
2.3.1 增溶的热力学模型71
2.3.2 最大增溶量的测定72
2.3.3 最大增溶量的一般倾向74
2.3.4 增溶位置的研究77
文献78
3.1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起泡性83
第三章 应用物性83
3.1.1 表面张力84
3.1.2 泡膜的薄化速度85
3.1.3 膜弹性(Gibbs效应和Marangoni效应)85
3.1.4 分离压效应(disjoining pressure)87
3.1.5 表面粘性88
3.1.6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88
3.1.7 温度特性90
3.1.8 水的硬度90
3.1.9 泡膜稳定化的有机添加剂90
3.1.10 消泡剂91
3.2.1 乳状液的类型92
3.2.2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92
3.2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92
3.2.3 选择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的一般指标93
3.2.4 微乳状液96
3.3 分散性97
3.3.1 现有分散力试验法97
3.3.2 分散性测定法的分类98
3.3.3 凝聚速度法99
3.3.4 准平衡论(准静)法102
3.3.5 各种凝聚实验方法的比较107
3.3.6 混合方式和搅拌强度的影响108
3.4 去污力试验法110
3.4.1 污垢的分类和附着方式111
3.4.2 衣料用洗涤剂去污力的评价113
3.4.3 衣料用洗涤剂在非水系中的去污力评价128
3.4.4 厨房洗净剂的洗净力评价129
文献131
第Ⅱ篇 检测和分析139
第四章 化学分析139
4.1 定性分析139
4.1.1 离子类型的判定(阴离子、阳离子)139
4.1.2 副成分的除去140
4.1.3 根据与反电荷表面活性剂生成沉淀来判定140
4.1.4 根据形成表面活性剂-染料络合物来判定140
4.2 定量分析143
4.2.1 常量分析143
4.2.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微量分析167
文献169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171
5.1 基础理论171
5.1.1 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方法171
5.1.2 分离方式和表面活性剂173
5.1.3 分离原理175
5.1.4 反相色谱178
5.1.5 离子对色谱181
5.1.6 正相(吸附)色谱183
5.1.7 离子交换色谱185
5.2 应用186
5.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86
5.2.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93
5.2.3 两性表面活性剂196
5.2.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97
5.2.5 副产物和未反应物205
5.2.6 表面活性剂添加物209
5.3 凝胶渗透色谱213
5.3.1 聚乙二醇平均分子量的测定214
5.3.2 聚乙二醇的分离217
5.3.3 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分离218
5.3.4 用制备液相色谱测定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的酯组成219
文献221
第六章 其他液相色谱225
6.1 盐析色谱225
6.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226
6.1.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228
6.2 纸色谱229
6.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230
6.2.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233
6.2.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离235
6.3 薄层色谱236
6.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40
6.3.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44
6.3.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46
6.3.4 其他249
文献249
第七章 气相色谱253
7.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53
7.1.1 烷基苯磺酸盐(LAS)253
7.1.2 α-烯基磺酸盐(AOS)255
7.1.3 链烷磺酸盐(SAS)258
7.1.4 脂肪醇硫酸盐259
7.1.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260
7.1.6 肥皂262
7.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63
7.2.1 烷基三甲基铵盐263
7.2.2 二烷基二甲基铵盐264
7.2.3 烷基苄基二甲基铵盐265
7.2.4 烷基吡啶盐265
7.2.5 烷基聚氧乙烯胺266
7.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67
7.3.1 脂肪酸单一、二乙醇酰胺267
7.3.2 脂肪酸乙二醇酯268
7.3.3 单脂肪酸甘油酯269
7.3.4 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271
7.3.5 脂肪酸蔗糖酯273
7.3.6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73
7.3.7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73
7.3.8 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pluronic型)274
7.3.9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274
7.3.10 聚氧乙烯脂肪酸失水山梨醇酯275
7.4 两性表面活性剂276
7.4.1 N-烷基甜菜碱型和磺基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277
文献278
第八章 结构分析280
8.1 可见、紫外光谱281
8.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82
8.2 红外光谱282
8.2.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291
8.2.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97
8.2.4 两性表面活性剂303
8.3 核磁共振307
8.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09
8.3.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18
8.8.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23
8.3.4 两性表面活性剂332
8.4 色谱-质谱335
8.5 结构分析实例336
8.5.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例—1336
8.5.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例—2339
8.5.3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例—3341
8.5.4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例—4342
8.5.5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分析例—5343
文献345
第九章 自动化分析348
9.1 自动分析器法348
9.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49
9.1.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50
9.1.3 磷酸盐351
9.1.4 硅酸盐352
9.1.5 碳酸盐353
9.1.6 漂白剂354
9.1.7 羧甲基纤维素355
9.2 流动注入法356
9.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57
9.2.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58
文献359
第Ⅲ篇 生物化学的试验法361
第十章 生物降解试验361
10.1 概论361
10.1.1 生物降解试验的意义361
10.1.2 生物降解的定义361
10.1.3 影响生物降解性的因素362
10.1.4 试验方法的概述和选择364
10.2 生物降解试验法365
10.2.1 JIS生物降解试验法(振荡培养法)365
10.2.2 OECD法367
10.2.3 半连续式活性污泥法373
10.2.4 根据“有关化学物质的审查和制造等法规”要求的试验法375
10.2.5 其他消失试验377
10.3 表面活性剂的分析法378
10.3.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378
10.3.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379
10.3.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384
10.3.4 根据有机化合物变化的分析方法386
文献387
第十一章 毒性试验390
11.1 毒性试验的分类391
11.2 一般毒性试验392
11.2.1 急性毒性试验392
11.2.2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397
11.3.1 局部刺激试验404
11.3 特殊毒性试验404
11.3.2 皮肤过敏试验412
11.3.3 生殖试验415
11.3.4 致癌试验430
11.3.5 诱变试验434
文献440
第十二章 抗菌性试验454
12.1 杀菌力试验455
12.1.1 酚系数求取法455
12.2 抑菌力试验457
12.2.1 最小阻止发育浓度的求取法458
文献459
主要缩写符号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