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据网络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据网络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1132418.jpg)
- (美)(K.里德)(Kenneth Reed)著;尹相东,张信成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801243935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据网络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1
1.0 本章目标1
1.1 网络连接1
1.1.1 点对点信道1
1.1.2 广播信道3
1.2 网络扩充3
1.3 网络拓扑结构4
1.4 协议5
1.5 程序和进程6
1.6 协议分层的原理8
1.6.1 协议层次8
1.6.2 分层的通信系统9
1.6.3 抽象级别9
1.6.4 分层和路由选择9
1.6.5 协议栈10
1.6.6 协议和地址10
1.7 打包和拆包11
1.8 总结11
1.9 光盘中的补充信息12
2.0 本章目标13
2.1 OSI模型综述13
第二章 OSI模型的1~4层13
2.2 物理层14
2.3 数据链路层15
2.4 网络层17
2.5 传输层19
2.5.2 连接管理20
2.5.3 流量控制和数据缓冲20
2.5.1 寻址20
2.5.4 资源利用21
2.5.5 服务质量21
2.5.6 传输层小结22
2.6 总结22
2.7 光盘中的补充信息23
第三章 OSI模型的5~7层24
3.0 本章目标24
3.1 会话层24
3.1.2 对话25
3.1.1 建立、引导和结束一次会话25
3.1.4 会话层小结26
3.1.3 行为管理26
3.2 表示层27
3.2.1 数据表示27
3.2.2 数据安全27
3.2.3 数据压缩27
3.2.4 数据表示问题27
3.2.5 数据安全28
3.2.7 表示层小结30
3.2.6 数据压缩30
3.3 应用层31
3.3.1 应用类型31
3.3.2 用户应用程序31
3.3.3 应用层小结35
3.4 总结35
3.5 OSI模型1~7层总结35
3.6 光盘中的补充内容36
4.1 局域网历史37
第四章 局域网体系结构37
4.0 本章目标37
4.1.1 以太网的发展38
4.1.2 IBM公司发展的令牌环38
4.1.3 IEEE为工厂中的局域网发展了令牌总线38
4.1.4 廉价局域网,快速局域网39
4.2 传输方法和介质40
4.2.1 光缆40
4.2.2 双绞线40
4.2.3 总线拓扑结构41
4.2.4 纯环42
4.2.5 星型环拓扑结构42
4.3 局域网协议43
4.4 局域网协议问题44
4.5 媒体访问控制途径44
4.6 以太网(802.3)44
4.6.1 以太网媒体访问45
4.6.2 以太网的帧46
4.6.4 每秒100兆位的以太网47
4.6.3 以太网结构举例47
4.6.5 100Base-T以太网48
4.6.6 100VG-AnyLAN49
4.7 令牌环(802.5)50
4.7.1 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50
4.7.2 令牌环协议50
4.7.5 令牌环结构52
4.7.6 令牌环帧格式52
4.7.4 监视功能52
4.7.3 令牌提前释放52
4.7.7 令牌环的优点54
4.7.8 令牌环的缺点54
4.8 令牌总线54
4.8.1 令牌总线的优点55
4.8.2 令牌总线缺点55
4.9 FDDI56
4.9.1 双工信道57
4.9.2 流通同步57
4.10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57
4.12 无线局域网59
4.11 局域网协议小结59
4.12.2 无线技术的优点60
4.12.3 无线技术的缺点60
4.12.1 无线局域网结构60
4.13 总结61
4.13.1 局域网性能、容量选择和使用62
4.14 光盘中的补充信息63
5.0 网络操作系统简介64
5.1 本章目标64
第五章 网络操作系统体系结构64
5.2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65
5.2.1 远程过程调用(RPC)66
5.2.2 网络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和OSI模型68
5.2.3 客户机/服务器术语68
5.2.4 客户机/服务器环境68
5.2.5 网络操作系统(NOS)69
5.3 XEROX网络系统70
5.3.1 XNS协议70
5.4 NOVELL NETWARE72
5.3.2 XNS应用72
5.4.1 NetWare客户机73
5.4.2 NetWare服务器73
5.4.3 NetWare产品74
5.4.4 NetWare协议B77
5.5 BANYAN VINES80
5.5.1 主机通信特征81
5.5.2 多平台支持81
5.6 UNIX81
5.7 LANTASTIC82
5.7.1 LANtastic产品83
5.8 IBM PC局域网84
5.8.1 主机通信软件85
5.9 APPLE TALK与OSI模型85
5.9.1 主机通信软件87
5.10 WINDOWS NT87
5.10.1 多任务操作系统90
5.10.2 多平台支持90
5.10.3 网络支持90
5.10.5 多文件系统支持91
5.10.4 安全性91
5.10.6 磁盘管理和容错92
5.10.7 Windows NT体系结构92
5.10.8 Windows NT注册表(Registry)93
5.10.9 Windows NT市场应用程序94
5.10.10 Windows NT与NetWare94
5.10.11 基本的NetWare连接94
5.10.12 NetWare的网关服务95
5.10.15 TCP/IP协议和实用程序96
5.10.14 Windows NT与Internet96
5.10.13 NetWare的文件和打印服务96
5.10.16 Internet服务97
5.11 总结97
5.12 光盘中的补充信息98
第六章 TCP/IP体系结构99
6.0 TCP/IP简介99
6.1 本章目标100
6.2.2 Internet协议(IP)和Internet控制信息协议(ICMP)101
6.2 TCP/IP层综述101
6.2.1 IP子网+地址方案协议(ARP)101
6.2.3 传输控制协议(TCP)102
6.2.4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02
6.3 TCP/IP命令和寻址102
6.4 网络、子网和节点的Internet寻址103
6.5 网络层概念105
6.6 传输层概念105
6.7 TCP/IP应用和应用服务106
6.9 TCP/IP协议108
6.9.1 ARP和RARP108
6.8 Internet地址108
6.8.2 寻址方案的缺点108
6.8.1 带点的十进制表示法108
6.9.2 RARP109
6.9.3 IP数据报格式109
6.9.4 路由IP数据块110
6.9.5 传输控制协议格式111
6.10 总结111
6.11 光盘补充信息112
第七章 SNA体系结构113
7.0 本章目标113
7.1 IBM硬件和群集控制器113
7.2 通信控制器和集中器114
7.3 其它37×5功能116
7.4 IBM令牌环特性116
7.5 SNA概述117
7.5.3 PU和LU119
7.5.2 数据流协议119
7.5.1 SNA节点服务和协议119
7.5.4 系统服务控制点(SSCP)120
7.5.5 SNA的逻辑分层结构121
7.5.6 网络可寻址单元122
7.5.7 SNA会话123
7.5.8 网络可寻址单元(NAU)服务123
7.5.9 路径控制网络(PCN)服务124
7.5.10 SNA功能的分层124
7.5.11 SNA分层服务124
7.5.12 SNA消息格式125
7.5.13 SNA程序126
7.5.14 SNA中的对等式通信128
7.5.15 APPC129
7.5.16 APPN129
7.6 ESCON组成部分131
7.7 总结133
7.8 光盘中的附加信息134
8.2 本章目标135
8.3 DEC产品综述135
8.1 DNA简介135
第八章 DNA体系结构135
8.3.1 VAXclusters136
8.3.2 局部VAX群集(LAVC)137
8.3.3 DECnet/S网关138
8.3.4 终端服务器和LAT138
8.3.5 维护操作过程(MOP,Maintenance Operation Procedure)140
8.4 DNA综述140
8.5 总结142
8.4.1 网络应用程序142
第九章 网络互连的体系结构145
9.1 网络互连简介145
9.2 本章目标145
9.3 网络集成145
9.4 中继节点(relay和中继器)146
9.4.1 中继器的例子148
9.5 网桥151
9.5.2 网桥和格式转换152
9.5.1 网桥和通信量隔离152
9.5.3 广域网桥153
9.5.4 令牌环网桥153
9.5.5 以太网网桥154
9.5.6 桥接算法155
9.5.7 广播156
9.5.8 生成树157
9.5.9 透明(生成树)网桥157
9.5.10 源路由159
9.5.11 网桥的局限性160
9.6.1 防火墙161
9.6 路由器161
9.6.2 多种数据链路协议162
9.6.3 多协议路由器162
9.6.4 多条数据路径162
9.6.5 TCP/IP路由器163
9.7 网关164
9.7.1 协议转换器164
9.7.2 网关和远程访问166
9.8 集线器166
9.8.1 集线器的复杂性167
9.8.2 端口交换和段交换168
9.9 交换器169
9.10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170
9.11 选择网络互连元素174
9.11.1 中继器174
9.11.2 网桥174
9.11.3 路由器175
9.11.4 集线器175
9.12 总结176
9.11.5 网关176
9.13 CD-ROM中的附加信息177
第十章 Internet178
10.1 本章目标178
10.2 Internet的历史178
10.2.1 如何访问Internet179
10.2.2 浏览工具180
10.2.3 与Internet有关的问题180
10.2.4 Internet的展望180
10.2.5 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181
10.2.6 Mosaic182
10.3 总结184
10.4 CD-ROM上的补充信息185
第十一章 远程通信186
11.1 远程通信简介186
11.2 本章目标186
11.2.1 历史回顾187
11.2.2 网络现状188
11.2.3 未来展望188
11.3 远程通信服务和概念189
11.3.1 长途公司190
11.3.2 分组公司191
11.3.3 价目表191
11.3.4 1996年的远程能信改革法192
11.3.5 模拟语音网络192
11.3.6 远程通信的元素193
11.3.7 WAN链路选择197
11.4.1 拨号连接199
11.4 点对点的选择199
11.4.2 租用线路200
11.4.3 亚速率设施200
11.4.4 数字电话学——T1,分裂的T1,T3201
11.4.5 交换-56202
11.4.6 同步光纤网(SONET)204
11.5 交换的选择205
11.5.1 X.25综述207
11.5.2 集成服务数字网211
11.5.3 宽带ISDN(B-ISDN)和异步传输模式(ATM)213
11.5.4 帧中继214
11.5.5 信元中继、B-ISON和ATM216
11.5.6 异步传输模式217
11.5.7 ATM小结223
11.5.8 市域网224
11.5.9 交换多兆比特数据服务(SMDS)226
11.5.10 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或Fiber Channel)227
11.6 总结229
11.7 CD-ROM上的补充信息232
12.2 连结性233
12.2.1 Novell局域网233
第十二章 网络举例233
12.1 示例网络简介233
12.2.2 主干连结的要点236
12.3 总结238
12.4 CD-ROM上的补充信息238
词汇284
附录A 缩略语表284
附录B 使用CD-ROM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