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调谐器原理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调谐器原理与设计
  • 李鼎新,高葆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0910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71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7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子调谐器原理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电子调谐器的作用1

一、彩色电视接收机的基本组成1

二、电子调谐器在彩色电视接收机中的作用3

第二节 电子调谐器的工作原理3

一、电子调谐器的工作频带3

二、电子调谐器的主要电路型式4

三、电子调谐器的基本工作原理6

四、彩色电视机与黑白电视机对电子调谐器的不同要求12

五、电子调谐器的种类14

一、电子调谐器的参数分类16

第一节 参数概述16

第二章 电子调谐器的基本参数要求16

二、确定参数及其指标的原则和依据18

第二节 频率覆盖和选择性19

一、接收频道范围和测量频道19

二、高频幅频特性23

三、中频幅频特性26

四、调谐器总幅频特性27

五、对中频幅频特性和总幅频特性的深入讨论27

第三节 信号电平与灵敏度32

一、功率增益32

二、噪声系数34

三、调谐器射频输入端电压驻波比40

四、自动增益控制与最大输入电平43

第四节 本振特性44

一、本振频率漂移45

二、自动频率控制灵敏度49

第五节 干扰与抗干扰49

一、调谐器射频输入端本振干扰电压50

二、本振辐射干扰场强67

三、镜象抑制比70

四、中频抑制比72

五、直射波干扰抑制比72

六、高低频道干扰抑制比73

七、U/V干扰比75

八、差拍干扰抑制比77

十、1/2中频抑制比78

九、彩色副载波干扰抑制比78

十一、交义调制干扰抑制比80

十二、调谐器射频输入端输入抗扰度85

第三章 电子调谐器的主要元器件和材料97

第一节 器件97

一、双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97

二、双极型晶体管109

三、变容二极管116

四、开关二极管120

五、集成电路125

第二节 元件135

一、电阻器135

二、电容器141

三、滤波器与陷波器150

四、中频线圈151

五、天线输入插座152

六、电感与线圈154

七、谐振线158

八、磁芯159

第三节 材料159

一、印制电路板159

二、漆包线164

三、金属材料166

四、辅料170

一、认定的目的和内容173

二、认定的程序173

第四节 电子调谐器用元器件、材料的一般认定程序和方法173

三、元器件的常规检查和测试方法175

四、可靠性认定的试验方法179

五、各类元器件的认定试验187

六、印制电路板的认定试验187

第四章 电子调谐器的设计202

第一节 基本电路设计202

一、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程序202

二、输入回路设计203

三、场效应管(FET)调谐放大器219

四、本级振荡器的电路设计264

五、混频电路设计283

六、混频器输出回路设计310

一、自动增益控制电路设计316

第二节 附加电路设计316

二、自动频率控制电路设计323

三、统调与波段转换电路设计326

四、干扰辐射抑制电路设计337

五、非线性失真与抗干扰设计339

六、预分频器和锁相环路相关电路350

设计350

第三节 结构设计356

一、屏蔽隔离设计356

二、SMD印制线路板的设计367

第四节 可靠性设计369

一、设计原则与设计程序369

二、可靠性指标的预计和分配374

三、可靠性工程设计384

四、可靠性考核试验方案395

第五章 电子调谐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402

第一节 线性电路的稳态分析402

一、节点分析法403

二、改进节点法408

三、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412

四、直流线性分析程序416

五、交流稳态分析418

第二节 半导体器件模型423

一、概述423

二、二极管模型424

三、双极型晶体管模型426

四、结型场效应管模型429

五、MOS场效应管模型431

六、宏模型435

第三节 非线性电路的直流分析439

一、非线性电路的处理方法439

二、非线性元件的直流伴随模型442

三、改进牛顿-拉夫森方法447

四、直流分析程序框图449

第四节 非线性电路的瞬态分析450

一、概述450

二、瞬态分析的数值解法452

三、储能元件的离散化电路模型458

四、步长的选择462

五、非线性瞬态分析程序框图464

第五节 灵敏度分析方法465

一、概述465

二、伴随网络法465

第六节 容差分析472

一、概述472

二、元件参数的统计分布473

三、多个元件参量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476

四、最坏情况分析477

五、统计分析方法478

第七节 电路的最优化设计482

一、最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482

二、目标函数483

三、单变量函数最优化485

四、多变量函数的直接优化法489

五、多变量函数的梯度优化法493

第八节 电子调谐器计算机辅助设495

计举例495

一、通用电路分析程序SPICE495

二、电子调谐器计算机辅助设计500

第九节 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工作510

站简介510

一、工程设计工作站的构成510

二、工程设计工作站的软件工具及其功能510

三、工程设计工作站的主要工作方式514

四、典型CAE系统工作站举例517

一、带有中放单元的电子调谐器523

第六章 新型电子调谐器和新技术523

第一节 具有附加电路的电子调谐器523

二、带有本振输出、预分频电路或锁相环系统的电子调谐器525

第二节 CATV(电缆电视)电子调谐器527

一、欧洲电缆电视电子调谐器528

二、北美CATV电子调谐器529

三、美国CATV181频道电子530

调谐器530

第三节 IC(集成电路)电子调谐器537

一、使用TUA2000集成电路的537

电子调谐器537

二、使用CX20155集成电路的电子调谐器537

一、关于DBS接收系统540

第四节 DBS(卫星电视广播)电子调谐器540

二、关于BS调谐器542

第五节 LCD(液晶电视)电子调谐器546

一、结构特点546

二、主要技术规格546

三、电路概要548

第六节 文字广播电子调谐器549

一、整机概要549

二、主要电路552

第七节 二次变频式电子调谐器554

一、U/V全频道二次变频式电子554

调谐器554

调谐器555

二、CATV用UP/DOWN电子555

第七章 国内外主要电子调谐器介绍558

第一节 国内主要电子调谐器介绍558

一、TDQ-1型电子调谐器558

二、TDQ-2型电子调谐器559

三、TDQ-3A型电子调谐器563

四、TDQ-3B型电子调谐器564

五、TDQ-4型电子调谐器566

第二节 日本主要电子调谐器简介571

一、ET-43C型电子调谐器572

二、TNS-3961型电子调谐器576

三、ET-563A型电子调谐器581

一、产品介绍584

第三节 频率合成调谐系统及电子调谐器介绍584

二、齐尼斯公司的调谐器电路特点586

三、主要技术指标588

四、电子调谐器及调谐系统的连接589

五、数字键盘面板591

六、数字键盘电路图591

七、调谐器及调谐系统电路图591

第八章 电子调谐器关键生产技术597

第一节 生产技术特点综述597

第二节 表面组装技术600

一、表面组装技术发展概况600

二、表面组装技术600

三、表面组装质量控制619

一、概述620

第三节 电子调谐器的调试技术620

二、仪器特性介绍622

三、调谐器的波形特性调试628

第四节 电子调谐器的测量技术633

一、主要电气参数测量方法633

二、数据自动测试技术643

三、波形自动检查技术652

附录659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视广播接收机电子式调谐器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659

附录二、世界各国电视频率表670

附录三、世界各国电视系统参数表679

附录四、电子调谐器用主要半导体器件参数682

附录五、世界各国抗干扰及辐射限额值规格6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