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辩证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信领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4682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3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辩证法-应用-农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业辩证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农业的发展历史及现代农业的特征1
一、农业及其性质特点1
(一)什么是农业1
(二)农业的性质3
(三)农业的特点4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9
(一)原始农业9
(二)传统农业10
(三)现代农业12
(四)生态农业19
三、我国农业的特点19
第二章 农业的合理结构22
一、农业是生态系统和生产系统的综合体22
(一)农业是一个生态系统22
(二)农业是一个生产系统25
二、农业结构的内在联系26
(一)动植物和人类之间建立起来的“食物链”集中体现了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关系26
(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表现在动植物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上29
(三)农业生产内部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还表现为农业和社会经济间的相互作用30
三、积极主动地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31
(一)合理的农业结构的标准31
(二)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效益的历史教训33
(三)建立合理的农业结构35
第三章 农业生物的内在矛盾及对它的利用控制(上)44
一、同化和异化及对它的调节和控制44
(一)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及其相互关系45
(二)对农业生物同化异化矛盾的调节和控制46
二、生长和发育的矛盾及对它的调节和控制51
(一)生长、发育及其相互关系51
(二)对生长和发育的调节和控制51
三、个体和群体的矛盾及对它的调节和控制54
(一)个体、群体及其关系54
(二)对个体、群体关系的调节和控制55
第四章 农业生物的内在矛盾及对它的利用控制(下)60
一、遗传、变异的矛盾及对它的利用和控制60
(一)遗传、变异及其相互关系60
(二)对遗传、变异矛盾的利用和控制62
(三)基因工程的现状和发展前景82
第五章 农业生物与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及其利用87
一、农业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97
(一)环境农对农业生物的作用和影响88
(二)环境对农业生物的制约91
(三)农业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94
二、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利用、控制和改造96
(一)合理采用农业技术,以满足农作物需要的基本条件97
(二)在系统的综合平衡基础上改造生态环境102
(三)按照生态系统关系,在生物圈的整体平衡上控制改造生态环境104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111
第六章 粮食危机113
一、粮食生产的现状113
(一)全球性粮食危机113
(二)我国粮食生产现状114
(三)我国粮食生产未来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115
二、粮食供求紧张是农业生产的焦点119
(一)人类对粮食的需求119
(二)粮食需求与生产的矛盾121
三、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出路125
(一)依靠政策,调动粮业发展的积极性125
(二)依靠科学,发掘粮业发展的潜力128
(三)依靠投入,加大粮业发展的后劲134
第七章 土地锐减137
一、有限的土地资源137
(一)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财富137
(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138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139
二、土地问题的严重性140
(一)土壤侵蚀加剧140
(二)土壤沙化蔓延142
(三)草原退化严重143
(四)土地资源锐减143
三、解决土地问题的途径144
(一)合理利用土地,珍惜每一寸耕地145
(二)切实保护土地,谨防现有耕地再遭破坏147
(三)积极治理土地,使废弃土地重新“献宝”148
(四)强化土地意识,健全土地法制,把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变为每个国民的自觉行动149
第八章 “水荒”日紧水利问题突出152
一、水的分布与循环152
(一)水的分布152
(二)水的循环153
二、“水荒”的形成154
(一)水的时空分布不均154
(二)水的过量消耗155
(三)水体的严重污染157
(四)“水荒”的形成159
三、解决“水荒”的途径161
(一)制定科学的水资源政策,合理用水161
(二)实行严格的水质控制,减少污染163
(三)废水回收,一水多用164
(四)海水淡化,增辟水源165
四、兴修水利,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166
(一)兴修水利,确保“农业命脉”强劲有力166
(二)“水荒”日紧,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169
第九章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安排173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概念及其经济特征173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概念173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经济特征174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估算175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发展趋势176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类型及其特点、意义176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176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类型178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181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184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困境和成因185
(一)人口发展过程的影响186
(二)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下降186
(三)农村经济人口结构单一也制约着富余劳动力的安置186
(四)农村劳动适龄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参与就业能力较差186
(五)乡镇企业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187
(六)农村就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较低187
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188
(一)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纳入国民经济调控目标188
(二)充分发挥农业内部就业潜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189
(三)发展壮大乡镇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192
(四)实行农村兼并,大力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93
(五)加快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农民的非农化转移195
(六)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向农民工外出就业提供服务,为富余劳动力转移保驾护航196
第十章 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198
一、什么是生态农业198
(一)生态农业的含义198
(二)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199
(三)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201
二、发展生态农业是摆脱农业生态环境危机的唯一出路202
(一)“石油农业”的特点和危害203
(二)乡镇企业对农业环境的污染206
(三)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现状207
三、我国生态农业的现状与未来208
(一)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工作者到实际工作者,都愈来愈重视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208
(二)随着不同生态环境和不同经济技术水平的生态农业试点工作的逐步展开,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的生态农业典型,它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210
(三)生态农业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潜力211
第十一章 科教兴农214
一、农业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214
(一)现代科学技术是推动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214
(二)科教兴农是我国农亚发展的必然选择217
(三)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18
二、科教兴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20
(一)科教兴农的基本原则220
(二)科教兴农的主要内容223
三、基础在于农业教育231
参考文献234
后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