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江世益,张鲁雁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702993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81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1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免疫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抗原的免疫原性和专一性1
第一节 抗原与免疫原1
第二节 抗原的分类1
一、根据抗原的性能分类1
二、根据抗原的来源分类2
三、根据抗原的化学组成分类3
第三节 构成免疫原的条件4
一、异物性4
二、大分子物质4
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4
第四节 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5
一、抗原决定簇6
二、抗原决定簇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7
三、载体效应10
四、抗原的结合价10
第五节 重链病11
五、交叉反应11
二、免疫佐剂12
第五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2
一、遗传因素12
三、荷电状态13
第六节 抗原结构的免疫化学13
一、蛋白质抗原13
二、多糖抗原16
三、病毒抗原18
四、肿瘤抗原21
第二章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25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26
一、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四链模型26
二、结构域和功能区26
三、超变区29
四、铰链区29
五、轻链和重链29
六、免疫球蛋白分子中的糖31
七、免疫球蛋白分子的酶解碎片34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抗原决定簇和变异体35
一、同种型35
二、同种异型37
三、独特型38
第三节 抗体的生物学特性39
一、与抗原特异性结合40
二、激流补体41
三、结合细胞组织42
一、lgG44
第四节 人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特性44
五、Ca2区的分解代谢速率控制44
四、通过胎盘44
二、lgA47
三、lgM49
四、lgD52
五、lgE53
第五节 抗体的进化53
二、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呈一定比例56
第三章 抗体的亲和力及其热力学和动力学56
一、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56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56
第二节 抗体的亲和力57
第三节 影响抗体亲和力的因素57
一、基因控制57
第五节 抗体亲和力常数测定方法58
三、环境因素58
第四节 抗体亲和力常数58
二、年龄58
第六节 抗体亲和力的热力学62
第七节 抗体亲和力的动力学64
第八节 抗体亲和力的疾病的关系65
一、抗体亲和力和免疫复合物疾病65
二、抗体亲和力和自身免疫性疾病65
三、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抗体亲和力65
四、抗体亲和力和感染、接种的关系66
一、氢键66
二、范德华力66
三、库仑引力66
第九节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生物力66
四、疏水作用67
五、立体排斥力67
第四章 抗体分子的空间结构68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电镜观察68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分子的X线晶体衍射分析69
第三节 Mcgλ轻链二聚体和lgG(New)Fab'碎片的空间结构70
第四节 Fc区域的空间结构73
第五节 Mcgλ轻链二聚体的构象变化75
第六节 抗原结合部位的构造77
一、X线晶体衍射法77
二、电子自旋共振法80
三、核磁共振法83
第五章 单克隆抗体分子85
第一节 由骨髓瘤分泌的均一抗体85
一、由矿物油诱发成骨髓瘤85
二、小鼠骨髓瘤细胞的命名86
三、骨髓瘤和骨髓瘤蛋白的应用87
一、特定抗原细胞选用88
二、骨髓瘤细胞系88
第二节 由杂交细胞瘤分泌的均一性抗体88
三、细胞融合和克隆化89
四、收取抗体89
第三节 抗体分子的均一性鉴定90
一、等电聚集分析法90
二、抗体亲和力常数测定91
三、氨基酸序列分析91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临床上的应用92
一、用于临床诊断92
二、光免疫疗法--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新方法92
三、催化性抗体及其应用95
第六章 抗体的基因99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99
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基因100
二、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基因101
三、C区基因103
四、膜结合型免疫球蛋白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的基因104
第二节 基因重排104
一、V区基因重排104
二、12~23bp规则106
三、茎环结构107
四、重链类别转换107
二、连接的多样性109
一、重链VDJ和轻链VJ片段的重组连接109
第三节 抗体的多样性109
三、体细胞突变110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控制和组织特异性表达110
一、基因重排控制110
二、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110
第七章 补体分子结构及其激活途径112
第一节 补体激活的第一途径--经典途径113
一、各种补体蛋白质114
二、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120
第二节 补体激活的第二途径--替代途径122
一、补代因子性质122
二、替代途径激活过程123
第三节 补体引起细胞膜损伤的机制124
第四节 补体系统中的调控蛋白124
一、C1-lnh125
二、C4bp125
三、H因子125
四、l因子125
五、过敏毒素灭活剂125
六、备解素125
七、S-蛋白125
十三、CD59126
十二、HRF126
十一、DAF126
十、MCP126
九、CR1126
八、Sp-40,40126
第八章 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识别127
第一节 细胞膜结构127
一、脂质成分127
二、蛋白质成分129
第二节 细胞骨架130
第三节 细胞膜脂区流动法131
第四节 细胞表面受体分子的共性133
第五节 细胞-细胞分子识别134
第六节 T淋巴细胞抗原受体135
一、TCR结构135
二、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136
三、TCR的基因139
第七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140
一、抗原受体141
二、免疫球蛋白受体141
三、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和粘附分子141
四、脑和胸腺抗原141
五、NCAM141
六、生长因子和淋巴因子受体141
七、病毒受体141
八、肿瘤抗原141
一、蛋白质-蛋白质沉淀法142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溶解度142
第九章 抗体的分离和纯化142
二、脱水沉淀法143
一、饱和硫酸铵溶液的制备145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电荷146
一、离子交换层析147
二、电泳分离150
第三节 分子的大小和形状157
一、凝胶层析157
二、分子筛电泳161
三、超滤法161
四、沉降法161
第四节 配体专一性161
一、lgG的分离162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方法162
二、lgM的分离163
三、lgA的分离163
四、从小鼠腹水中分离纯化抗CEA单克隆lgG抗体163
第十章 临床免疫化学164
第一节 沉淀检测164
一、界面环状沉淀检测164
二、单向免疫扩散检测164
三、双向免疫扩散检测166
四、免疫电泳167
五、电免疫扩散法167
第二节 凝集试验169
六、浊度法169
第三节 补体试验170
一、50%补体溶血试验170
二、补体结合试验172
第四节 标记免疫测定172
一、荧光免疫法172
二、放射免疫法173
三、免疫酶标法174
四、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BAS)用于免疫化学检测177
五、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179
第五节 电化学免疫测定法180
一、酶标电化学免疫测定法180
二、非标记电化学免疫测量法181
三、电位离子载体调节免疫测定法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