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学
  • 张厚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7500603428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

一 政治的涵义1

二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

三 政治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5

第二节 政治学发展述略6

一 古代社会的政治学6

二 近代政治学的兴起7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8

第三节 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11

一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1

二 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方法13

第一篇 总论17

第一章 国家与阶级17

第一节 阶级的形成与国家的产生17

一 阶级的形成与国家的产生17

二 评几种国家起源说21

第二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本质和职能24

一 国家的历史类型24

二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25

第三节 国家的消亡27

一 国家的消亡的历史必然性27

二 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29

三 评“国家永恒论”和“废除国家论”31

一 革命的根源33

第一节 革命的根源和作用33

第二章 国家与革命33

二 革命的根本问题34

三 革命、改良和改革35

四 暴力在革命中的地位36

第二节 革命的历史类型37

一 奴隶起义37

二 农民战争38

三 资产阶级革命38

一 无产阶级革命本质特征和任务39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39

二 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40

三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方式43

第三章 国家形式46

第一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46

一 政体和决定政体的因素46

二 关于政体的分类和各种学说48

三 政体的类型50

一 单一制国家53

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53

二 联邦制国家54

三 邦联56

四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58

第三节 国家的治理形式61

一 民主的治理形式61

二 专制独裁与法西斯暴政63

一 国家与法产生的历史过程66

第一节 国家与法的关系66

第四章 国家与法66

二 国家政权是产生法的前提67

三 法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工具68

第二节 剥削阶级类型国家法的特征和作用69

一 奴隶制国家法的特征和作用69

二 封建制国家法的特征和作用70

三 资本主义法的特征和作用71

一 社会主义国家法的产生和特征7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法的特征和作用73

二 法在社会主义国家生活中的作用75

三 加强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76

第五章 国家行政管理78

第一节 国家行政管理的概念、目标和作用78

一 国家行政管理的概念78

二 国家行政管理的作用80

三 国家行政管理的目标81

第二节 国家行政管理的组织体制83

一 首长制与委员制84

二 集权制与分权制85

三 层级制与分离制87

四 完整制与分离制88

第三节 国家行政管理过程90

一 决策90

二 执行91

三 反馈92

四 监督93

一 政策管理的方法94

第四节 国家行政管理的方法和技术94

二 国家行政管理的技术96

第六章 国家与宗教99

第一节 宗教的起源、本质和作用99

一 宗教的起源99

二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101

第二节 剥削阶级国家与宗教104

一 宗教斗争与阶级斗争104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106

二 从政教合一至政教分离106

三 宗教在当代西方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10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与宗教109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政策112

第七章 国家与民族115

第一节 民族的形成及其同阶级的关系115

一 民族的定义115

二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118

三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119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族问题121

一 资本主义条件下民族问题的实质121

二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压迫和民族运动1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127

一 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实质127

二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127

三 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发展趋势132

第一节 政治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34

一 政治家的概念134

第八章 国家与政治家134

二 政治家的历史作用136

第二节 剥削阶级政治家140

一 奴隶主及封建主阶级政治家140

二 资产阶级政治家141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治家144

一 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产生144

二 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本质特征145

第一节 奴隶制国家的阶级本质149

一 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149

第二篇 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149

第九章 奴隶制国家政治149

二 奴隶制国家的阶级结构150

三 奴隶制国家的基本职能151

第二节 奴隶制国家的政体形式153

一 奴隶制君主制153

二 奴隶制共和制(城邦)155

一 封建制国家的经济基础159

第一节 封建制国家的阶级本质159

第十章 封建制国家政治159

二 封建制国家的阶级结构162

三 封建制国家的基本职能163

第二节 封建制国家的政体形式165

一 割据君主制165

二 等级代表君主制167

三 专制君主制168

四 共和政体171

第一节 分权学说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原则175

一 分权学说的思想渊源及发展175

第三篇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175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175

二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与三权分立179

第二节 君主立宪政体181

一 二元制君主产宪制181

二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183

第三节 共和制政体185

一 议会制185

二 总统制188

三 委员会制190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国家机构193

第一节 立法机关193

一 议会的由来与发展193

二 议会制度195

第二节 最高行政机关和地方政府198

一 最高行政机关的概念198

二 最高行政机关的组阁步骤与职权199

三 资本主义国家的地方政府201

四 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和警察203

第三节 最高司法机关204

一 法院的职责和构成204

二 司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206

第四节 国家元首207

一 国家元首的地位、产生办法及任期207

二 国家元首的职权和待遇209

一 政党的概念和特征210

第一节 政党210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210

二 政党的产生211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政党的特点和作用214

一 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点214

二 资产阶级政党的主要作用216

第三节 资产阶级政党制度218

一 两党制218

二 多党制222

三 一党制224

第十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226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26

一 文官和文官制度的涵义226

二 文官制度的形成227

三 文官制度的发展230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内容与比较235

一 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235

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的比较240

三 对文官制度的评价243

第十五章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245

第一节 普选制的形成245

一 选举制度的沿革245

二 普选制的形成246

第二节 选民及候选人资格248

一 选民资格248

二 候选人资格250

一 选区划分类别252

第三节 选区划分252

二 选区划分原则253

第四节 选票计算255

一 多数代表制255

二 比例代表制257

第五节 选举类型与选举程序260

一 选举类型260

二 选举程序261

一 人民、公民和国民263

第一节 人民、公民、国民及资产阶级的人权学说263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的法律地位263

二 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由来和发展267

三 对资产阶级人权学说的评价269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71

一 资本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法定内容271

二 资本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275

三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发展趋势27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基本特征281

一 无产阶级共和制思想的产生281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政体281

第四篇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281

三 社会主义共和制同资本主义共和制的基本区别284

二 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取共和制28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共和政体的形式286

一 巴黎公社组织形式286

二 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287

三 社会主义自治民主制291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产生和发展298

第十八章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98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298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9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301

一 国家机关的基本构成301

二 中央国家机关302

三 地方国家机关306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10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发展的新阶段310

二 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基本任务312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314

第一节 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发展及基本特征314

一 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314

二 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316

第二节 工人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和自身建设317

一 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力量317

二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自身建设318

一 党政关系321

第三节 党政关系、党群关系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321

二 党群关系325

三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326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3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的特点330

一 干部与干部制度的含义330

二 干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31

三 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的内容与特点333

一 苏联的干部制度336

第二节 苏联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制度336

二 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的干部制度338

第三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341

一 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特点及存在的弊病341

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344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348

第一节 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产生及其基本原则348

一 巴黎公社的选举制度348

二 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351

一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选举制度3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与改革355

二 社会主义时期的选举制度358

三 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选举制度361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法律地位3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主人翁地位364

一 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确立364

二 确保人民的主人翁地位3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67

一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般规定367

二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特点369

三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发展情况372

第五篇 发展中国家政治与国际政治377

第二十三章 发展中国家政治377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产生及其特点377

一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解体与发展中国家的产生377

二 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379

一 政治体制类型382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趋势382

二 政党制度390

三 政治民主化进程392

第二十四章 国际政治394

第一节 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394

一 国家间交往的出现394

二 全球性国际关系的形成395

三 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397

一 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400

第二节 国际法在调节国际关系中的作用400

二 国际法的特征和种类402

三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404

四 国际法在调节国家关系中的作用405

第三节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406

一 国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406

二 国际组织的类别和特征408

三 联合国409

四 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