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的整合与认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化的整合与认知](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1153238.jpg)
- 田文棠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54197428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的整合与认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文化整合现象分析3
一、文化整合论简论3
(一)文化整合的基本含义3
(二)文化整合与文化变迁8
(三)文化整合的社会时代依据10
(四)文化整合的民族认同基础14
(五)文化整合的深层心态导因16
二、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形成发展的一条主线20
(一)儒道思想的异同比较20
(二)人生哲学的立论根据不同21
(三)人生哲学的论证方法不同24
(四)人生哲学的理想追求不同27
(五)儒道思想的文化背景不同31
(六)儒道思想的纵向互补33
(七)儒道思想的横向互补36
三、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哲学自我建构的基本模式40
(一)儒道互补模式的形成与演变40
(二)儒道互补模式的内容与形式48
(三)儒道互补模式的现代化重建54
(一)《易传》在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57
四、《易传》是战国时期儒道互补的结晶57
(二)《易传》总体结构的儒道互补65
(三)《易传》基本思想的儒道互补69
五、儒家文化与天人哲学76
(一)儒家文化的伦理性质与天人哲学的价值取向76
(二)儒家文化的道德本体与天人哲学的哲学范畴81
(三)儒家文化的修养方式与天人哲学的基本特征85
六、老子与文化90
(一)老子反文化吗90
(二)老子究竟如何看待文化95
(三)老子文化思想观念的作用和影响102
七、荆楚文化与庄子思想106
(一)荆楚文化对庄子思想的影响106
(二)哲学上的相对主义108
(三)文学上的浪漫主义115
八、魏晋思想与中国文化的转换120
(一)文化格局的转换120
(二)文化基础的转换125
(三)文化精神的转换131
(四)文化转换的根据135
九、刘勰《文心雕龙》的儒道互补自然文化观137
(一)“文德”范畴的文化生成论含义137
(二)“文意”范畴的文化符号学含义152
(三)“文思”范畴的文化主体论含义155
(四)“文变”范畴的文化变迁论含义159
(五)“文会”范畴的文化融合论含义163
十、中国佛教的文化特征与现代转换166
(一)中国佛教的文化特征167
(二)中国佛教的现代转换175
十一、三秦文化生成流变中的整合现象厘析183
(一)三秦文化的融合形成183
(二)三秦文化的融合流变187
下篇:文化认知现象分析195
十二、文化认知论简论195
(一)文化认知的性质195
(二)文化认知的特征200
(三)文化认知的构成206
(四)文化认知的范畴211
(一)作为意识主体的主体认识212
十三、意识主体与主体认识212
(二)主体认识的内部结构215
(三)主体认识的多种功能220
(四)主体认识的思维方式与表现形式224
十四、张载“天人合一”的文化认知结构特征228
(一)“天人合一”的本体思维框架229
(二)诚明互补的认知思维取向233
(三)养心成性的践形思维内核237
十五、传统医学家的文化认知结构内涵243
(一)阴阳五行、相互交错的“养气”知识体系244
(二)过济不及、余补所缺的“中庸”价值取向248
(三)“冥冥独悟”、辩证认知的“双向”思维方法251
十六、中国佛家的文化认知建构分析256
(一)佛家文化认知定势的形成256
(二)佛家文化认知定势的建构264
十七、李二曲“明体适用”的文化认知结构取向273
(一)“明体适用”的折衷主义思想274
(二)“非从外入”的唯心主义认识论277
(三)“何论俦类”的初步民主意识279
后记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