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络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络学
  • 李鼎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19·1706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115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1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经络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经络概论1

1.1 经络概念的起源1

1.1.1 血气、脉、经络1

1.1.2 对气血运行的认识2

1.2 理论系统的形成3

1.2.1 经络的命名3

1.2.2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4

1.2.3 经络与自然界的关系4

1.2.4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5

1.3 经络系统的概貌6

1.3.1 十二经脉6

1.3.2 奇经八脉10

1.3.3 十二经别11

1.3.4 十五络脉12

1.3.5 十二经筋12

1.3.6 十二皮部13

1.4 经络的功能13

1.4.1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14

1.4.3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15

1.4.2 抗御病邪,反映症候15

1.5 临床运用和发展16

1.5.1 分经辨证16

1.5.2 循经考穴17

1.5.3 子午流注18

1.5.4 药物归经19

1.5.5 历代关于经络的著述19

2.1.1 手太阴肺经21

2. 手足太阴与阳明21

2.1 手太阴21

2.1.2 手太阴络脉23

2.1.3 手太阴经别23

2.1.4 手太阴经筋24

2.2 手阳明25

2.2.1 手阳明大肠经25

2.2.2 手阳明络脉27

2.2.3 手阳明经别27

2.2.4 手阳明经筋28

2.3 足阳明29

2.3.1 足阳明胃经29

2.3.2 足阳明络脉32

2.3.3 足阳明经别32

2.3.4 足阳明经筋33

2.4 足太阴34

2.4.1 足太阴脾经34

2.4.4 足太阴经筋37

2.4.3 足太阴经别37

2.4.2 足太阴络脉37

3. 手足少阴与太阳41

3.1 手少阴41

3.1.1 手少阴心经41

3.1.2 手少阴络脉43

3.1.3 手少阴经别44

3.1.4 手少阴经筋44

3.2 手太阳44

3.2.1 手太阳小肠经44

3.2.2 手太阳络脉46

3.2.3 手太阳经别47

3.2.4 手太阳经筋47

3.3 足太阳48

3.3.1 足太阳膀胱经48

3.3.2 足太阳络脉51

3.3.3 足太阳经别51

3.3.4 足太阳经筋51

3.4 足少阴52

3.4.1 足少阴肾经53

3.4.2 足少阴络脉55

3.4.3 足少阴经别55

3.4.4 足少阴经筋55

4. 手足厥阴与少阳59

4.1 手厥阴59

4.1.1 手厥阴心包经59

4.1.2 手厥阴络脉60

4.1.3 手厥阴经别60

4.2.1 手少阳三焦经61

4.1.4 手厥阴经筋61

4.2 手少阳61

4.2.2 手少阳络脉64

4.2.3 手少阳经别64

4.2.4 手少阳经筋64

4.3 足少阳64

4.3.1 足少阳胆经64

4.3.2 足少阳络脉68

4.3.3 足少阳经别68

4.3.4 足少阳经筋68

4.4 足厥阴70

4.4.1 足厥阴肝经70

4.4.2 足厥阴络脉72

4.4.3 足厥阴经别72

4.4.4 足厥阴经筋72

5.1 督脉76

5.1.1 分布部位76

5. 奇经八脉76

5.1.2 功能与病证78

5.2 任脉78

5.2.1 分布部位78

5.2.2 功能与病证80

5.3 冲脉80

5.3.1 分布部位80

5.4.1 分布部位82

5.4 带脉82

5.3.2 功能与病证82

5.4.2 功能与病证83

5.5 阳蹻、阴蹻83

5.5.1 分布部位83

5.5.2 功能与病证85

5.6 阳维、阴维85

5.6.1 分布部位85

5.6.2 功能与病证87

5.7.2 统率、主导作用88

5.7.3 渗灌、调节作用88

5.7.1 沟通、联络作用88

5.7 奇经八脉的综合作用88

6. 经络的分部关系和运用90

6.1 根结、标本与气街90

6.1.1 根结与根、溜、注、入90

6.1.2 标本与气街91

6.1.3 四海92

6.2 经络分部93

6.2.1 头面部93

6.2.2 颈项咽喉部96

6.2.3 胸胁腰背部97

6.2.4 腹部100

6.3 六经辨证与关、阖、枢100

6.3.1 六经辨证100

6.3.2 关、阖、枢102

6.4 药物归经103

6.4.1 十二经用药103

6.4.2 奇经八脉用药104

7.1.2 循经感传现象的特点106

7.1.1 循经感传现象的调查106

7. 经络现象及其现代研究106

7.1 经络现象的基本特征106

7.2 经络现象的近代研究108

7.2.1 研究概况108

7.2.2 关于循经感传出现率108

7.2.3 今后努力方向109

7.3 对经络的各种见解109

7.3.1 经络与生物电109

7.3.2 经络与脉管110

7.3.3 经络与神经节段111

7.3.4 经络与中枢神经112

7.3.5 第三平衡论112

7.3.6 控制论与经络113

7.4 国外对经络研究的概况114

7.4.1 神经论114

7.4.2 肌肉论114

7.4.3 特殊结构论114

7.4.4 整体现象1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