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摄影构图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摄影构图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1169656.jpg)
- (美)克莱门茨(B.Clements),(美)罗森菲尔德(D.Rosenfeld)著;姜雯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长城出版社
- ISBN:8269·32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摄影构图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原序1
第一章 艺术和摄影5
一、艺术形式的不断变化5
二、艺术和描绘自然7
三、艺术和抽象的视觉美点密切相关12
四、构图——从混乱中找出秩序16
五、摄影中的冒牌美术17
六、视觉形象思维和文字概念20
七、艺术和手艺24
第二章 形状27
一、画面和图形的相互关系28
二、形状的创造34
三、对自然界各种形状的观察35
四、自由形状和复合形状39
七、剪纸造形法42
五、减图造形法42
六、增图造形法42
八、烧纸造形法43
九、随意造形法43
十、单个形状的拍摄44
十一、直观构图46
十二、两个或多个形状的构图47
十三、空间的划分49
十四、各种艺术风格的相互依存关系52
十五、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相结合的构图54
十六、表现各种形状的照片55
第三章 线条——不存在的事实58
一、对自然界和人造物中线条的观察58
二、理解线条的特性62
三、线条的语汇62
四、画面中的线条69
五、线条的象征性联想作用73
六、轮廓线或边线75
第四章 明暗——摄影的要素78
一、照片的质量79
二、明和暗的造型作用79
三、灰色级谱81
四、高调和低调82
五、对自然界明暗的联想作用85
六、明和暗在美学上的运用——气氛87
七、明暗配置89
第五章 质感95
一、触觉鉴别95
二、触摸欲望96
三、质地激起的情感反应96
四、触觉和视觉的相互关系97
五、视觉质感98
六、工具和质地101
七、自然界的质地104
第六章 立体感114
一、空间对气氛的塑造作用115
二、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115
三、实心立体物和空心立体物116
四、形状和立体物116
五、意义不明确的轮廓119
六、立体性质的表现120
七、用轮廓线表现立体感125
八、立体物的相互关系126
九、户外题材的立体感128
十、自然界的立体感130
十一、深度空间和浅度空间131
十二、含蓄的立体感132
十三、肖像和人体摄影的立体感134
第七章 设计原理137
一、构图手段137
二、构图方法139
三、个别原理之间的各个有关方面141
四、先入之见的构图模式143
五、图片分析144
六、心理学的探讨145
第八章 趣味中心147
一、树立单一的主要概念147
二、视觉的选择性150
三、从属景物150
四、突出表现一个景物151
五、背景的作用153
六、复合趣味中心157
一、单一物体的布局159
第九章 布局159
二、人像摄影的布局163
三、布局对摄影意图的强调作用168
四、指出着重点173
第十章 对比——利用差异进行对比176
一、利用大小进行对比178
二、利用明暗进行对比182
三、利用形状进行对比186
四、利用方向进行对比187
五、利用情绪进行对比190
六、利用质感进行对比192
七、利用思想和内容进行对比193
第十一章 节奏——格局和步调196
一、通过相似点形成和谐感198
二、节奏199
四、重复形成的节奏201
三、节奏的视觉快感201
五、间隔的重复206
六、复合结构207
七、交替形成的节奏209
八、渐变形成的节奏211
九、辐射形成的节奏213
十、中轴线上的辐射214
十一、视觉的动感216
十二、含蓄的运动217
十三、随意线条中的节奏和动感218
十四、随意形状中的节奏和动感221
第十二章 揭开平衡的真象223
一、对称平衡224
二、平衡的传统观念225
三、非对称的平衡227
四、物理力和视觉力感229
五、假想垂直中轴线的顽固性232
六、稳定的必要性值得怀疑234
七、用直觉处理平衡关系234
第十三章 统一——拍摄意图的单一性236
一、从单数到多数236
二、拍摄对象在主题中的统一241
三、相似形状和相似方向的重复242
四、通过组合求统一243
五、统一的多变性247
六、通过对比求统一248
七、通过一体化求统一248
八、明和暗的统一250
九、通过流畅线条求统一252
十、背景对统一感的作用254
第十四章 结束语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