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保卫实用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保卫实用心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176192.jpg)
- 刘援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3067·302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保卫实用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绪论1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1
一、心理的本质1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
第二节 经济保卫实用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0
一、经济保卫工作对心理学的要求10
二、经济保卫实用心理学的对象12
三、经济保卫实用心理学的任务15
四、经济保卫实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7
第二章 经济保卫干部的心理品质及其形成20
第一节 “四化”建设对经济保卫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20
一、党的中心任务要求加强经济保卫队伍的建设20
二、改革需要加强经济保卫队伍的建设22
三、经济保卫工作的特点要求加强经济保卫队伍的建设23
第二节 经济保卫干部应具有良好而深刻的情感26
第三节 经济保卫干部应具备广泛的兴趣28
第四节 经济保卫干部应具备坚强的意志30
一、日常工作中的自觉性31
二、紧急情况下的果断性31
三、复杂情况下的自制力32
四、困难面前的坚韧性32
第五节 经济保卫干部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33
一、良好的适应能力35
二、敏锐而深刻的观察力35
三、准确良好的记忆力36
四、善于适当分配的注意力37
五、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力37
六、明确而富于感染的言语表达力38
七、必要的组织和思想工作能力38
八、抓住重点的概括力38
九、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39
第六节 经济保卫干部心理品质形成的条件41
一、积极实践加深对自己社会角色的理解41
二、不断改变知识结构、提高文化修养43
三、学点心理学,自觉改善心理品质44
四、科学的干部管理50
第三章 治保会工作的心理问题57
第一节 治保会工作的社会评价57
一、当前人们对治保工作的态度58
二、态度形成的过程58
三、消极态度对行为的影响62
四、态度发展的趋向63
第二节 治保工作者的情感和意志65
一、治保工作者是社会活动家65
二、社会活动家应具备的情感和意志67
第三节 治保工作应注意的心理问题67
一、领导态度对治保人员需要层次的影响68
二、通过明确工作任务消除不协调感69
三、强化作用与心理平衡70
第四节 治保会的成员结构72
一、信念结构72
二、年龄结构74
三、知识结构75
四、智能结构76
五、素质结构77
第四章 要害部位管理工作的心理问题78
第一节 要害保卫工作的意义和要害部位的确定78
一、做好要害保卫工作的意义78
二、要害部位的确定和调整79
第二节 对要害部位工作人员的管理80
一、要害部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心理品质80
二、注意行为观察迁时调整人员82
第三节 要害工作意识的形成和强化83
一、充分发挥纪律、制度和措施的影响作用83
二、要害工作意识与班组建设90
第四节 要害部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92
一、减少不良刺激92
二、空间环境设置93
三、做好交接班时的安全工作94
四、科学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间96
第五章 预防和调查治安灾害事故的心理问题99
第一节 责任事故肇事者的心理99
一、肇事者的动机99
二、肇事者的认识103
三、肇事者的意志105
第二节 有关群众的心理106
一、事故发生过程时群众的反应106
二、事故发生后群众的心理108
第三节 事故发生后经济保卫干部的心理109
一、沉着、冷静组织补救,及时控制现场109
二、自觉、主动地开展调查工作110
第四节 消除心理障碍、恢复生产114
一、查明事故原因,消除隐患114
二、解除疑虑,稳定群众情绪115
三、改变场景,消除不良刺激115
第六章 处理治安案件中的心理问题118
第一节 治安案件肇事者常见的心理特点118
一、从事违法和轻微犯罪活动的心理因素119
二、从事违法和轻微犯罪活动后的态度124
第二节 治安案件中被害人的心理特点126
一、案发后最初表现的不同态度126
二、查明情况后表现的不同态度127
第三节 治安案件中证人的心理特点128
一、证人的地位和对案件典型性的要求129
二、证人中经常存在的几种不正确态度129
第四节 调查、处理治安案件时要注意的心理问题130
一、了解群众的态度131
二、心理相容与群众证言133
三、处理方式134
四、处理时间136
第七章 对群众性闹事事件的心理分析138
第一节 群众性闹事事件的种类和形成138
第二节 事件中群众的心理和行为140
一、事件参与者的认识141
二、事件参与者的感情和意志143
三、事件参与者的心理机制与行为144
第三节 疏导工作中的心理学应用147
一、瓦解闹事群体的结构147
二、控制和疏导的方法148
第八章 控制铤而走险人员工作的心理问题150
第一节 挫折是铤而走险的主要心理因素150
一、挫折的因素和形成151
二、容忍力和攻击行为152
第二节 铤而走险人员的外部行为153
一、行为具有危险性153
二、行为仍具有一定的可控性154
三、铤而走险人员与无理取闹者的区别155
第三节 对铤而走险人员行为的预测和防范155
一、行为预测156
二、防范工作中的心理问题158
第四节 对铤而走险人员的疏导工作161
一、知觉重组161
二、调整人际关系162
三、正确地运用暗示163
四、强制疏导164
第九章 企业内违法群的形成和瓦解工作的心理问题165
第一节 违法群的概念、特点和瓦解工作的意义165
一、“违法群”的提出和与共同犯罪的关系165
二、违法群的分类和企业内违法群的特点166
三、瓦解企业内违法群工作的意义和工作界限167
第二节 违法群形成原因的心理分析168
一、社会客观原因169
二、主观原因173
第三节 违法群成员主要心理特征175
一、逆反心理和群帮性176
二、被歪曲的社会价值观177
三、低级的需要层次178
四、反常与低下的情感、情绪179
第四节 瓦解违法群的工作180
一、提高对违法群的发现、控制能力180
二、瓦解违法群的结构,建立正常的价值观181
三、培植改正错误的意志力的意义和方法182
四、尊重人格、启发自尊心和荣誉感,建立新的需要结构184
五、区别对待不同个性的人185
第十章 帮教工作心理问题188
第一节 帮教对象的心理特点和帮教工作的心理学依据188
一、帮教对象的年龄特点188
二、帮教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189
三、帮教工作的心理学根据192
第二节 帮教工作应注意的心理学问题193
一、关于帮教组织193
二、正强化与负诱导的工作方法200
三、注意行为观察204
四、正确对待反复208
第十一章 心理学在法律教育中的应用212
第一节 法制教育的目的212
一、促进社会进步213
二、进行社会引导213
三、实行社会控制218
第二节 法制教育的对象及其心理特点222
一、法制教育的主要对象222
二、青年职工的一般心理特点223
三、青年职工的四种评判态度224
第三节 忽视运用心理规律进行法制教育的几个问题227
一、形式主义的倾向与对人们心理特点的忽视227
二、忽视强化的作用228
三、忽视形成职工的社会心理倾向性228
第四节 法制教育的具体方法230
一、法制教育要有引起群众的“注意”231
二、法制教育与“兴趣”、“需要”232
三、法制教育与“信息提供者”233
第十二章 实施治安保卫责任制的心理学问题236
第一节 健全、落实治安保卫责任制与群众心理236
一、健全、落实治安保卫责任制是职工群众的基本心理需要236
二、健全、落实治安保卫责任制的障碍238
第二节 刺激选择与治安保卫责任意识的形成241
一、权威性与“注意”242
二、群众性和心理动因242
三、严肃性与强化意识243
后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