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联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苏联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176963.jpg)
- 王正泉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3011·187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苏联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前言1
一 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由来1
(一) 形成过程1
1967年11月--苏共二十四大前1
苏共二十四大--1977年苏联新宪法通过前3
1977年苏联新宪法通过--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6
安德罗波夫上任以后11
(二) 理论根据15
(三) 历史背景21
国内背景22
国际背景24
(四) 重要意义27
理论意义27
实践意义32
国际意义34
二 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41
(一) 阶段划分41
共产主义形态的阶段划分41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段划分44
(二) 建设过程46
从“社会主义的胜利”开始46
到“社会主义的完全彻底胜利”结束49
“社会主义的完全彻底胜利”和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51
(三) 建成时间55
有人认为建成于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55
有人认为建成于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57
有人认为建成于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末的整个时期58
有人认为到1977年才最后建成60
(四) 历史地位62
有人认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中级阶段”62
有人认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之后还有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65
多数人认为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最高和最后阶段67
有人认为关于发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可否划个新的时期问题应暂不作结论68
三 发达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建成标准71
(一) 基本特征72
领导人的一般论述72
某些学者的具体论述74
(二) 建成标准80
关于“统一标准”论80
关于“综合标准”论82
关于“基本标准”论83
关于“多标准”论85
建成标准的几种具体提法86
(三) 方法论原则90
四 发达社会主义的社会阶级结构96
(一) 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阶级?96
工人阶级的变化103
(二) 发达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103
集体农民的变化105
知识分子的变化108
“边缘”阶层的形成109
各阶级和阶层的接近110
(三) “人的新的历史性共同体”--苏联人民的形成113
什么是“人的新的历史性共同体”?114
苏联人民形成和发展的阶段117
苏联人民的基本特征120
(四) 社会阶级差别的消灭122
目前苏联存在哪些社会阶级差别?123
消灭社会阶级差别有哪些途径?127
社会主义阶段能否消灭阶级差别129
阶级差别消灭后的社会结构将是什么样的?133
五 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137
(一) 全民国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37
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二大前137
苏共二十二大--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139
勃列日涅夫上任--1967年143
1967年11月提出发达社会主义概念之后148
(二) 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发展的阶段划分151
关于“三阶段论”153
关于“两阶段论”155
“转变时期”为什么这么长?159
讨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阶段划分的“重要意义”160
(三) 全民国家的性质、职能和发展前景162
全民国家同无产阶级专政的区别和联系162
全民国家是否具有阶级性?165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是否经济基础的一部分?169
全民国家的发展前景和“国家消亡”175
六 发达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党178
(一) 全民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78
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二大前179
苏共二十二大--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180
勃列日涅夫上任之后186
(二) 党的地位和作用191
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191
为什么要提高党的领导作用?193
怎样实现党的领导作用?195
(三) 党的建设的若干问题199
改善党员质量200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202
加强党内生活的民主集中制原则205
正确挑选和培养干部206
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210
监督和检查党的决议的执行情况212
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213
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14
(一) 发达社会主义经济的建成217
社会主义阶段各个时期的经济任务217
七 发达社会主义的经济217
发达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征219
(二) 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222
高度发达的生产水平和巨大的生产规模222
从粗放发展转向集约发展226
生产的高度社会化228
(三) 成熟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32
非社会主义成分的完全消灭232
两种所有制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233
集体农庄所有制内部的变化234
两种所有制的接近和融合,过渡性所有制形式的出现235
个人副业的比重降低237
加强劳动报酬的刺激作用,实行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相结合的原则239
社会消费基金支出的增加244
(四) 不断完善的经济机制245
完善经济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45
完善经济机制的进程247
完善经济机制的几个重要方面251
开展科学技术革命255
八 发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255
(一) “文明”的概念和构成256
“文明”的概念和定义256
“文明”的组成部分260
精神文明的内容264
(二) 精神文明的内容和特点264
精神文明的特点266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27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270
发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征272
(四) 发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地位和作用274
(五) 发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278
进一步确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278
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等事业281
附录:苏联有关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著述索引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