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提高石油采收率 第1分册 基础理论及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提高石油采收率 第1分册 基础理论及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186038.jpg)
- (美)唐纳森(Donaldson,E.C.)等著;童育英,黄亚铎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03066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提高石油采收率 第1分册 基础理论及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石油的成因、组成和性质7
2-1 引言7
2-2 石油的生成7
一、生物成因7
二、热生成作用8
三、生物成因的甲烷气12
2-3 运移作用12
2-4 储集层中原油组成的变化15
一、热成熟作用15
二、水洗作用16
三、细菌降解作用17
2-5 原油的组成18
一、引言18
二、取样、贮存和分析19
2-6 原油中的化合物19
一、引言19
二、烃类21
三、含杂原子的化合物24
四、金属26
五、沥青的组分26
2-7 物理特性27
2-8 分类28
参考文献30
第三章 提高采收率原理34
3-1 引言34
3-2 孔隙几何结构34
3-3 驱替的微观状况36
3-4 非混相驱和前缘区36
3-5 残余油37
3-6 残余油的数量38
3-7 残余油的推动作用39
3-8 捕集的防止40
3-10 润湿性41
3-9 浮力与防止捕集41
3-11 润湿性和残余油42
3-12 润湿性和原油采收率43
3-13 混相驱44
3-14 条件混相驱45
3-15 宏观驱替状况47
3-16 总结和结论48
参考文献49
第四章 相对渗透率53
4-1 引言53
4-2 预测两相和三相相对渗透率的数学模型53
一、稳态法62
4-3 相对渗透率测量的实验方法62
二、非稳态(驱替)法65
4-4 试验岩心的处理68
4-5 影响相对渗透率的因素69
一、流体饱和度和饱和度历史69
二、粘滞力、毛细管力和重力71
三、润湿性74
四、温度75
4-5 结束语75
参考文献76
一、质量守恒方程83
5-1 物理系统及其数学描述83
第五章 流动试井分析:流体情况83
二、运动方程84
三、状态方程84
5-2 流动方程对物理系统的应用85
5-3 流动状态85
5-4 基本解和叠加原理87
一、基本解87
二、叠加原理88
5-5 等产量压力降落和压力恢复88
一、压力降落88
5-6 表皮效应89
二、压力恢复89
5-7 两产量流动试井91
5-8 多产量压降试井92
5-9 变产量压力恢复试井94
一、近似计算法94
二、tq方法94
三、精确方法--叠加法95
5-10 平均油藏压力95
5-11 非均质性和流动试井的解释97
5-12 井筒储存效应98
5-13 多相流99
5-15 注入井100
5-14 干扰和脉冲试井100
5-16 曲线拟合法101
参考文献102
第六章 提高采收率中的注入水104
6-1 引言104
6-2 油田水的产状、起源和演变106
6-3 油田水的化学和物理性质113
一、无机物组分113
二、阳离子114
三、阴离子115
四、物理性质117
五、溶解气118
六、稳定同位素119
七、有机组分119
6-4 取样120
一、钻杆测试121
二、溶解烃123
三、在出油管上取样123
四、在井口取样123
八、描述样品的表格125
七、样品容器125
六、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样品125
五、用于确定不稳定性质或物质的样品125
6-5 油田水分析方法126
6-6 提高采收率的作业127
一、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驱127
二、聚合物驱作业131
三、碱水驱作业131
四、二氧化碳驱131
五、烃混相驱131
一、水源132
八、蒸汽驱132
6-7 注入水132
六、情性气体驱132
七、层内燃烧132
二、淡水134
三、海水134
四、用海水与地层水作为水资源的比较134
6-8 水质试验134
一、膜过滤试验135
二、水的相容性136
三、硬石膏和石膏139
四、水的相容性试验139
五、粘土的敏感性139
七、腐蚀142
六、岩心流动试验142
八、细菌143
九、硫酸盐还原细菌计数144
十、总的细菌计数144
6-9 注入能力损失146
6-10 结论146
参考文献147
第七章 提高采收率工艺中的一些化学和物理问题151
7-1 引言151
7-2 沥青质和石蜡的沉淀与沉积151
一、沥青质和石蜡化学152
二、决定沥青和石蜡沉积的因素154
三、清除沉积物156
7-3 结垢问题156
一、油田盐水(CaCO3水垢)稳定性标准157
二、硫酸钙水垢158
三、其它水垢161
四、水垢的控制161
五、清除水垢161
7-4 碎屑迁移对地层的破坏161
一、粘土迁移和膨胀的物理化学161
二、在提高采收率过程中的微粒迁移165
参考文献166
第八章 流水169
8-1 引言169
8-2 注水开采的“经验法则”174
8-3 用类比法进行注水设计174
8-4 扫油效率175
一、井网选择176
二、不在井网上的井的影响179
三、不封闭井网182
四、裂缝183
五、油藏非均质性184
六、突破后的继续注入185
七、流度比186
8-5 主要预测技术187
一、Buckley-Leveret预测技术187
二、Dykstra-Parsons预测方法193
三、Stiles方法196
8-6 碳酸盐油藏水驱预测及动态197
一、引言197
二、晶间-粒间孔隙系统198
三、水驱油田的动态205
8-7 裂缝-基岩孔隙度系统206
一、吸渗注入209
8-8 空穴-溶洞孔隙度系统212
8-9 改进的注水开发方法214
一、聚合物214
二、表面活性剂215
8-10 几个实施中的重要水驱方案的动态219
一、Jay/Little Escambia Creek油田219
二、Bell Crcck油田220
三、West Delta 73区油田220
四、Wichita County Rognlar油田221
五、伊利诺伊州Marion县Salem单元221
参考文献222
附录 本书所用许用计量单位与非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