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艺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艺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194021.jpg)
- 吴中杰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753990125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艺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文艺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
第一节 文艺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
一 总观全局,系统考察1
二 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3
三 稳定性与发展观4
第二节 文艺学研究方法论5
一 方法论的意义5
二 坚持唯物史观与兼收其他方法6
三 独立学科与综合科学9
四 普遍规律与民族特色11
第一编 本质论14
第一章 文艺的审美本质14
第一节 再现论和表现论15
一 再现论16
二 表现论19
三 对于再现论和表现论的历史评价23
第二节 人对现实的审美观照26
一 科学反映与艺术反映26
二 客观现实与人化的自然27
三 再现与表现的统一30
第二章 情感与形象的融合34
第一节 文艺的形象性35
一 写人与格物35
二 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38
三 艺术形象的特点40
四 形象与议论43
第二节 文艺的情感性46
一 文章之作,本乎情性46
二 情感与理智的关系50
一 艺术的分类52
第三节 各门艺术的特征52
二 音乐艺术的特征55
三 绘画艺术的特征56
四 语言艺术的特征57
第三章 文艺的社会功能60
第一节 文艺对社会的影响60
一 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60
二 干预生活与改造灵魂65
第二节 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68
一 文艺的认识作用68
二 文艺的教育作用71
三 文艺的审美作用73
一 哲学对文艺的影响76
第四章 文艺的社会联系76
第一节 文艺与哲学的关系76
二 文艺对哲学的丰富和发展79
三 学诗者以识为主81
第二节 文艺与宗教的关系83
一 宗教利用文艺传经布道83
二 宗教思想影响文艺思想86
第三节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89
一 政治对文艺的需要89
二 文艺不能超脱政治92
三 无产阶级的政治与文艺95
第二编 创作论99
第一章 文艺创作的现实基础99
一 心动,还是幡动?100
第一节 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100
二 从观念出发,还是从生活实际出发?103
第二节 生活是作家的学校106
一 深入生活、熟悉生活106
二 熟悉生活的不同途径111
第二章 文艺创作的主体意识115
第一节 创作主体的能动性116
一 主体对客体的渗透116
二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118
三 主体意识的发挥与创作自由120
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创造能力122
一 观察力122
二 审美力125
三 想象力127
四 表现力130
第三章 文艺创作的提炼与加工134
第一节 文艺的典型性134
一 典型性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法则134
二 典型:以独特的个性反映社会关系的本质136
三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142
第二节 典型人物的创造145
一 专用一个人为模特儿146
二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149
第三节 典型形态的历史演变153
一 从神和超人到普通人形象153
二 从过实描写到如实描写154
三 从类型化到个性化156
四 从单一性到丰富性158
第四章 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160
第一节 形象思维161
一 诗要用形象思维161
二 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共同规律163
三 形象思维的特殊性166
第二节 创作灵感170
一 文章天成,妙手可得170
二 灵感是创作思维质的飞跃172
第三编 作品论179
第一章 文学作品的构成179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因素179
一 题材180
二 主题182
一 情节186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186
二 结构190
第三节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193
一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193
二 意境之美195
第二章 文学语言200
第一节 文学对于语言的要求200
一 文学变革与语言变革201
二 语不惊人死不休203
第二节 文学语言的特点205
一 形象性206
二 情感性210
三 音乐性213
第三节 文学语言的提炼215
一 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216
二 吸收外国语中有用的成分219
三 择用古语中有生命的东西220
第三章 文学作品的体裁223
第一节 诗歌224
一 诗体之流变224
二 诗歌的特点229
第二节 散文232
一 散文文体之流变232
二 散文的特点236
第三节 小说238
一 小说文体之流变238
二 小说的特点241
第四节 戏剧文学246
一 戏剧文学文体之流变246
二 戏剧文学的特点249
第四章 艺术风格论255
第一节 风格的重要意义256
一 什么是风格256
二 风格是作品成熟的标志258
三 风格的多样化259
第二节 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263
一 时代特色263
二 民族特色265
三 地方特色268
四 阶级特色269
五 随体成势270
第三节 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271
一 创作个性形成的原因271
二 创作个性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变化272
三 风格与人格274
第四编 鉴赏论276
第一章 文艺鉴赏的意义和特点276
第一节 文艺鉴赏的意义276
一 创作通过鉴赏来实现其价值276
二 鉴赏对于创作的影响278
第二节 文艺鉴赏的特点281
一 鉴赏与共鸣281
二 鉴赏是再创造的过程283
第三节 鉴赏主体的养成285
一 对象创造了主体285
二 鉴赏主体养成的主观条件286
第二章 审美力分析289
第一节 审美心理机制289
一 审美感知289
二 审美想象291
三 移情作用292
四 审美认识294
第二节 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296
一 美感的差异性296
二 美感的共同性299
第三章 文艺批评的性质、作用和标准303
第一节 文艺批评的性质和作用303
一 文艺批评的性质303
二 文艺批评的作用305
第二节 文艺批评的标准308
一 批评一定有标准308
二 批评标准的选择310
三 真、善、美的标准312
第一节 文艺批评流派述评317
第四章 文艺批评的方法317
一 印象式批评319
二 诠释式批评320
三 评点式批评321
四 考据式批评323
五 社会历史批评326
六 本体论批评327
七 形式主义批评329
八 接受美学批评332
九 精神分析批评333
十 原型批评33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336
一 历史的观点337
二 美学的观点340
第一节 文艺起源论述评342
一 摹仿说342
第五编 发展论342
第一章 文艺的起源342
二 游戏说344
三 巫术说346
四 劳动说347
第二节 文艺起源与人类的审美需要349
一 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美感349
二 审美意识与艺术共生共长351
第二章 文艺发展与社会发展354
第一节 文艺发展取决于社会发展354
一 几种文艺发展观354
二 促进文艺发展诸因素358
一 不平衡现象的表现361
第二节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现象361
二 出现不平衡现象的原因362
第三章 文艺思潮与创作方法364
第一节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365
一 古典主义365
二 浪漫主义368
第二节 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371
一 现实主义371
二 自然主义375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378
一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形成378
二 象征主义379
三 未来主义380
四 表现主义382
五 意识流小说派383
六 荒诞派戏剧38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两结合创作方法386
一 社会主义文艺思潮的形成386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387
三 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389
第四章 文艺发展中的继承与借鉴391
第一节 批判地继承民族文艺遗产391
一 文艺发展的继承性391
二 对过去的文艺必须加以批判地审查395
第二节 文化交流与文艺发展397
一 各民族文艺的相互影响397
二 放出眼光,挑选占有401
后记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