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表面的物理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表面的物理化学
  • (美)亚当森(A.W.Adamson)著;顾惕人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3031·2587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7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表面的物理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毛细现象1

Ⅰ-1 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1

Ⅰ-2 Young和Laplace公式4

Ⅰ-3 肥皂膜的一些实验6

Ⅰ-4 毛细上升的处理8

A.导论8

B.毛细上升问题的精确解9

C.关于毛细上升法的实验14

Ⅰ-5 最大气泡压力法15

Ⅰ-6 滴重法17

Ⅰ-7 坏法20

Ⅰ-8 Wilhelmy吊片法21

Ⅰ-9 基于静止的液滴或气泡的形状的方法24

A.悬滴法25

B.躺滴或贴泡法27

Ⅰ-10 测定表面张力的动态法34

A.流动法34

B.毛细波36

Ⅰ-11 毛细现象的一些其他表现37

Ⅰ-12 不同方法得出的表面张力值38

Ⅰ-13 习题41

一般参考文献44

原始参考文献45

A.对于纯物质的表面热力学量48

Ⅱ-单组分体系48

第二章 液体界面的性质和热力学48

B.总表面能E?51

C.弯曲表面的蒸气压变化53

D.曲率对表面张力的影响54

E.压力对表面张力的影响54

F.其他变数的影响55

Ⅱ-2 液体界面的结构和理论处理55

A.表面区热力学处理的进一步发展58

B.液体的表面能和表面自由能的计算60

Ⅱ-3 界面上的定向63

Ⅱ-4 溶液的表面张力65

A.表面过剩的定义70

Ⅱ-5 二元体系的热力学--Gibbs公式70

B.Gibbs公式71

C.选择分界面位置的其他方法72

D.用表面相概念的表面热力学76

E.其他表面热力学关系77

Ⅱ-6 Gibbs公式的证明--表面过剩量的直接测定78

A.切层法测定Γ79

B.示踪法测定表面过剩量80

C.椭圆光度法测定Γ82

Ⅱ-7 Gibbs单分子层83

A.二维理想气体定律84

B.二维非理想气体88

C.渗透压的观点91

D.Traube规则93

E.关于Gibbs单分子层的某些说明94

Ⅱ-8 习题95

一般参考文献98

原始参考文献98

第三章 液体基底上的表面膜103

Ⅲ-1 引言103

Ⅲ-2 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上的展开107

A.展开的判据107

B.展开过程的动力学113

C.透镜114

A.π的测定115

Ⅲ-3 研究单分子膜的实验技术115

B.表面电势119

C.表面粘度121

D.单分子膜的光学性质127

E.超显微镜131

F.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衍射131

G.其他技术131

Ⅲ-4 单分子膜的各种状态133

Ⅲ-5 π和三维压力的对应关系136

Ⅲ-6 单分子膜各状态的进一步讨论137

A.气态膜137

B.液态扩张膜139

C.中间态和L2膜141

D.固态膜143

E.单分子膜的流变学144

F.水基底中的变化的影响146

G.分子结构和膜型的一般关系148

Ⅲ-7 单分子膜的热力学149

Ⅲ-8 混合膜151

Ⅲ-9 透过单分子膜的蒸发速度155

Ⅲ-10 单分子膜的溶解速度158

Ⅲ-11 单分子膜中的反应160

A.膜中反应的动力学160

B.酯类水解和动力学162

C.双键的反应165

D.其他化学反应166

Ⅲ-12 蛋白质和高分子膜167

A.一般性质和结构167

B.蛋白质膜的反应172

C.油-水界面上的蛋白质膜173

D.有生理意义的其他膜174

E.高分子膜175

Ⅲ-13 液-液界面上和非水液体表面上的膜176

Ⅲ-14 带电的膜177

A.带电膜的状态方程式177

B.界面电势182

Ⅲ-15 毛细波183

A.组建膜187

Ⅲ-16 淀积在固体上的膜187

B.单分子膜188

Ⅲ-17 习题189

一般参考文献192

原始参考文献193

第四章 表面电化学204

Ⅳ-1 引言204

Ⅳ-2 双电层205

Ⅳ-3 双电层的Stern处理209

Ⅳ-4 扩散双电层的自由能211

Ⅳ-5 二个平面双电层之间的排斥作用212

Ⅳ-6 “双”电层不同部分的性质213

Ⅳ-7 Stern和扩散层的进一步处理216

Ⅳ-8 Zeta电势217

A.电泳217

B.电渗219

C.流动电势221

D.沉降电势222

E.电动现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22

F.关于ξ电势-胶体稳定性的一般实验结果222

Ⅳ-9 电毛细现象224

A.电毛细效应的热力学226

B.实验方法229

C.汞-水溶液界面的结果231

D.不带电的溶质和溶剂的变化之影响235

F.二相间的电势差236

Ⅳ-10 带电的固-液界面236

E.其他电毛细体系236

A.电极-溶液界面237

B.卤化银-溶液界面238

Ⅳ-11 电势的类型和涉及二相时电势差的意义238

A.电势的各种类型238

B.Volta电势、表面电势差和热离子功函241

C.电化学势和电极电势242

D.不可逆电极现象244

Ⅳ-12 习题247

原始参考文献249

一般参考文献249

第五章 固体的表面253

Ⅴ-1 引言253

A.固体的表面流动性--熔结253

B.过去的历史对于固体表面条件的影响255

Ⅴ-2 晶体的热力学257

A.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257

B.晶体的平衡形状259

Ⅴ-3 表面能和表面自由能的理论估算261

A.共价键晶体261

B.稀有气化晶体262

C.离子晶体265

D.分子晶体268

E.金属269

Ⅴ-4 影响实际晶体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的因素270

A.细分状态270

B.与理想考虑的偏差270

C.位错272

D.表面不均匀性276

Ⅴ-5 表面能和表面自由能的实验估算277

A.根据表面张力的直接显示之方法277

B.根据溶解热得出表面能和表面自由能279

C.从晶体的平衡形状得出相对表面张力281

D.其他物理性质对固体界面上表面能变化的依赖关系281

Ⅴ-6 测定表面结构和成分的方法283

A.扫描电子显微镜286

B.低能电子衍射287

C.场发射和场离子显微镜292

D.离子散射297

E.Auger电子谱300

F.光电子能谱301

Ⅴ-7 固体的表面反应302

Ⅴ-8 习题305

一般参考文献307

原始参考文献308

第六章 长程力315

Ⅵ-1 原子和分子间的力315

Ⅵ-2 长程力的定性证据320

A.深度表面定向的证据321

B.大分子之间的表观长程相互作用322

C.高度不对称分子情形中熵的考虑324

Ⅵ-3 长程力326

A.色散或van der Waals力327

B.双电层的相互作用330

C.偶极子-诱导偶极子的传播330

D.“憎水”的相互作用331

Ⅵ-4 长程力的实验证明332

A.长程van der Waals吸引力的直接测定332

B.双电层的排斥作用334

C.反常水337

Ⅵ-5 习题338

一般参考文献341

原始参考文献342

第七章 固-液界面--接触角345

Ⅶ-1 引言345

Ⅶ-2 自溶度变化得出的表面自由能346

Ⅶ-3 自浸湿和吸附研究得出的表面能和自由能差347

A.浸湿热349

B.自吸附研究得出的表面能和自由能变化349

Ⅶ-4 接触角现象351

A.接触角351

B.接触角的测定354

C.不均匀表面357

D.接触角测定中的滞后现象359

E.接触角测定的结果363

Ⅶ-5 接触角现象的一些理论369

A.Young公式的热力学369

B.半经验模型--Girifalco-Good-Fowkes-Young公式372

C.势-扭变模型374

Ⅶ-6 习题376

一般参考文献380

原始参考文献381

第八章 新相的形成--成核过程和晶体生长385

Ⅷ-1 引言385

Ⅷ-2 经典的成核过程理论386

Ⅷ-3 成核过程研究结果391

Ⅷ-4 晶体生长394

Ⅷ-5 习题396

一般参考文献396

原始参考文献397

第九章 固-液界面--自溶液中的吸附399

Ⅸ-1 自稀溶液中吸附非电解质399

A.吸附等温线400

B.吸附研究的定性结果--Traube规则404

C.多层吸附410

Ⅸ-2 高分子的吸附411

Ⅸ-3 表面积的测定416

A.固化--溶液界面上的吸附418

Ⅸ-4 二元液态体系的吸附418

B.各种界面吸附之间的联系423

C.固体--溶液界面上的吸附热426

Ⅸ-5 电解质的吸附427

A.Stern层吸附427

B.从负吸附求表面积432

C.反离子吸附--离子交换433

Ⅸ-6 习题435

一般参考文献438

原始参考文献439

A.Amontons定律443

Ⅹ-2 不润滑的表面间的摩擦作用443

Ⅹ-1 引言443

第十章 摩擦与润滑--粘附作用443

B.二固体表面间接触的性质444

C.剪切和犁的作用--Amontons定律的解释447

D.静摩擦和“粘-滑”摩擦449

Ⅹ-3 摩擦的二种特殊情形450

A.用滑道痕迹估计车速450

B.冰和雪451

Ⅹ-4 金属的摩擦--氧化膜的影响453

Ⅹ-5 非金属间的摩擦454

A.相对地各向同性的晶体454

B.层状晶体454

C.塑料455

Ⅹ-6 摩擦作用的某些更深一层的情况456

Ⅹ-7 润滑表面间的摩擦作用459

A.边界润滑459

B.边界润滑的机理462

Ⅹ-8 粘附作用469

A.理想的粘附469

B.实际的粘附470

Ⅹ-9 习题472

一般参考文献474

原始参考文献474

Ⅺ-2 润湿478

A.作为一种接触角现象的润湿作用478

Ⅺ-1 引言478

第十一章 润湿、浮选和洗涤478

B.作为一种毛细作用现象的润湿作用480

C.三次采油481

Ⅺ-3 防水481

Ⅺ-4 浮选483

A.接触角在浮选中的作用484

B.金属矿物的浮选488

C.非金属矿物的浮选491

Ⅺ-5 洗涤493

A.去污的一般情况494

B.胶态电解质溶液的性质495

C.洗涤剂作用的诸因素499

D.洗涤剂在织物上的吸附502

E.工业应用中的洗涤剂502

Ⅺ-6 习题503

一般参考文献505

原始参考文献506

第十二章 乳状液和泡沫510

Ⅻ-1 引言510

Ⅻ-2 乳状液--一般性质511

Ⅻ-3 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513

A.乳状液稳定作用的宏观理论513

B.特殊的化学和结构效应515

C.作为乳状液稳定性因素之一的长程力516

D.固体颗粒对乳状液的稳定作用519

Ⅻ-4 乳状液的老化和变型520

A.絮凝和聚沉动力学521

B.乳状液的变形和破坏523

Ⅻ-5 自动乳化--胶团或微乳状液525

Ⅻ-6 亲水-亲油平衡526

Ⅻ-7 乳状液的实践方面529

Ⅻ-8 泡沫--泡沫的结构530

Ⅻ-9 泡沫排水532

A.单膜的排水532

B.泡沫的排水534

Ⅻ-10 泡沫的稳定性535

Ⅻ-12 习题538

Ⅻ-11 起泡剂和有实际意义的泡沫538

一般参考文献539

原始参考文献540

第十三章 固-气界面--一般考虑544

ⅩⅢ-1 引言544

ⅩⅢ-2 固体的表面积545

A.表面积的意义545

B.需要表面自由能或总能量知识的方法547

C.溶解速度549

D.从吸附层电势求表面积550

E.汞孔率计551

F.估测表面积的其他方法554

ⅩⅢ-3 固体表面的结构和化学性质556

ⅩⅢ-4 固体-吸附物复合物的性质556

A.吸附对吸附物性质的影响557

B.吸附物对吸附剂的影响563

C.吸附物-吸附剂键565

ⅩⅢ-5 习题565

一般参考文献566

原始参考文献567

第十四章 气体和蒸气在固体上的吸附571

ⅩⅣ-1 引言571

ⅩⅣ-2 吸附时间574

A.动力学推导575

ⅩⅣ-3 Langmuir吸附等温线575

B.统计热力学推导578

C.吸附熵580

D.侧面相互作用584

E.Langmuir公式的实验应用585

ⅩⅣ-4 实验步骤586

ⅩⅣ-5 BET和有关的等温线589

A.BET公式的推导591

B.BET公式的性质593

C.BET公式的修正595

ⅩⅣ-6 基于吸附膜状态方程的等温线596

A.从吸附等温线得出的膜压力--面积图596

B.从二维状态方程得出的吸附等温线597

ⅩⅣ-7 吸附势理论600

A.Polanyi处理600

B.势理论和二维膜理论之间的相应关系603

C.基于势随距离变化之假设的等温线603

D.极化模型605

ⅩⅣ-8 比较得自各种多层模型的表面积607

ⅩⅣ-9 特征等温线和有关概念610

ⅩⅣ-10 应用于不到单分子层吸附的势理论612

ⅩⅣ-11 吸附阶梯和相变616

ⅩⅣ-12 吸附热力学619

A.理论的考虑619

B.实验的吸附热和熵626

A.Langmuir-BET模型632

ⅩⅣ-13 各种吸附模型的鉴定比较632

B.二维状态方程处理633

C.势模型634

ⅩⅣ-14 不均匀表面上的吸附636

A.位置能量分布636

B.不均匀表面上的吸附热力学644

ⅩⅣ-15 吸附速度646

ⅩⅣ-16 多孔固体的吸附--滞后现象646

A.分子筛647

B.毛细凝结649

C.微孔分析655

ⅩⅣ-17 习题656

原始参考文献661

一般参考文献661

第十五章 化学吸附和催化668

ⅩⅤ-1 引言668

ⅩⅤ-2 化学吸附--分子的观点669

A.低能电子衍射结构669

B.化学吸附品种的光谱669

C.功函和有关的测定671

D.闪光脱附672

ⅩⅤ-3 化学吸附等温线674

A.可变的吸附热675

C.吸附热力学679

A.活化能680

ⅩⅤ-4 化学吸附动力学680

B.吸附速度682

C.脱附速度685

ⅩⅤ-5 表面流动性686

ⅩⅤ-6 化学吸附键688

A.定域键法689

B.金属691

C.半导体694

D.酸碱体系696

ⅩⅤ-7 多相催化的机理698

A.吸附或脱附作为决定速度的步骤698

B.吸附膜中的反应作为决定速度的步骤699

ⅩⅤ-8 吸附等温线对多机催化动力学的影响701

A.单分子表面反应702

B.双分子表面反应704

C.等温线复杂性的影响705

ⅩⅤ-9 几个催化反应的机理705

A.氨的合成705

B.Fischer-Tropsch型反应707

C.乙烯加氢709

D.碳氢化合物的催化裂化有关反应710

ⅩⅤ-10 习题711

一般参考文献713

原始参考文献713

重要人名、公式索引(包括重要定律、理论等)7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