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东风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05639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金融市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摘要1
ABSTRACT1
第一章 绪论1
1.1 选题意义1
1.1.1 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既是历史性主题又是前沿性课题1
1.1.2 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问题尤为突出2
1.1.3 对中国金融脆弱性的研究迫在眉睫4
1.2 相关概念界定4
1.2.1 关于“新兴市场”的界定4
1.2.2 关于“金融脆弱性”及“金融危机”的界定5
1.3 篇章结构及主要观点7
1.3.1 篇章结构7
1.3.2 主要观点10
第二章 金融脆弱性理论综述12
2.1 金融脆弱性的一般理论12
2.1.1 金融脆弱性的根源12
2.1.2 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15
2.1.3 信息不对称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19
2.2 关于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更为严重的分析22
2.2.1 通货膨胀加剧金融脆弱性22
2.2.2 财政赤字加剧金融脆弱性23
2.2.3 金融自由化加剧金融脆弱性24
2.2.4 制度不完善加剧金融脆弱性26
2.3 金融脆弱性理论的新发展:以资产负债表为视角的研究27
2.3.1 关于金融加速器理论的研究28
2.3.2 关于新兴市场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的研究29
第三章 基于微观视角的金融脆弱性分析32
3.1 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是新兴市场银行脆弱性之源32
3.1.1 新兴市场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32
3.1.2 期限错配与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分析:DD模型36
3.1.3 新兴市场银行期限错配更为严重37
3.1.4 新兴市场银行货币错配加剧金融脆弱性40
3.2 新兴市场企业融资中的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43
3.2.1 企业融资理论概述44
3.2.2 企业融资中的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对东亚及拉美国家的考察46
3.2.3 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使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的机制49
3.2.4 恶化的企业资产负债表加剧银行脆弱性的机制50
3.3 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在新兴市场产生及恶化的原因51
3.3.1 产生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的根本性原因51
3.3.2 期限错配与货币错配恶化的原因55
第四章 基于宏观视角的金融脆弱性分析58
4.1 资产价格泡沫的特征59
4.2 信贷扩张、资产价格泡沫及金融脆弱性61
4.2.1 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61
4.2.2 宽松货币环境下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机理71
4.3 资产价格泡沫中的货币政策困境78
4.3.1 资产价格与宏观经济78
4.3.2 资产价格泡沫对货币政策提出挑战83
4.3.3 新兴市场的货币政策选择88
第五章 开放经济进程中的金融脆弱性分析90
5.1 金融全球化与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90
5.1.1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特征及推动因素90
5.1.2 金融全球化的益处:理论与实证92
5.1.3 为什么金融全球化加重了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93
5.2 动荡的国际货币体系使新兴市场深受其害97
5.2.1 动荡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剧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的原因97
5.2.2 霸权稳定论辨析:对美元霸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100
5.3 钉住汇率制下的金融脆弱性103
5.3.1 没有唯一的汇率制度能对所有国家或在所有时期都是正确的104
5.3.2 新兴市场大多选择钉住汇率制的原因107
5.3.3 钉住汇率制下金融脆弱性积聚的机制分析109
5.4 国际资本流动加剧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113
5.4.1 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结构114
5.4.2 国际资本流动加剧金融脆弱性的路径:国际资本的易变性117
5.4.3 国际资本流动加剧金融脆弱性的路径:国际收支的可维持性118
5.4.4 国际资本流动加剧金融脆弱性的路径:国际游资的高度投机性123
5.5 金融脆弱性的国际传染129
5.5.1 金融传染的特征事实129
5.5.2 金融传染渠道的理论分析130
5.5.3 金融关联成为金融传染的主要渠道133
5.5.4 对东亚金融危机传染渠道的经验分析134
第六章 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监测指标体系138
6.1 金融脆弱性监测指标研究述评138
6.1.1 Frankel等学者的金融脆弱性监测指标体系138
6.1.2 国际评级机构的主权信用评级和国家风险测量指标140
6.1.3 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的金融稳健性指标143
6.1.4 总结145
6.2 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146
6.2.1 金融脆弱性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146
6.2.2 金融脆弱性监测指标体系在泰国和韩国的应用147
第七章 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治理154
7.1 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154
7.1.1 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完善金融市场体系154
7.1.2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安全网155
7.1.3 谨慎实施资本账户开放156
7.2 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158
7.2.1 应对全球经济失衡,深化国际货币合作158
7.2.2 积极进行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161
7.2.3 推进区域经济金融合作162
7.2.4 对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的政治经济分析162
第八章 对中国金融脆弱性的考证164
8.1 对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不同阶段脆弱性的考证164
8.1.1 改革探索阶段的脆弱性164
8.1.2 市场体制构建阶段的脆弱性167
8.1.3 改革深化阶段的脆弱性173
8.2 对中国当前金融脆弱性的分析181
8.2.1 金融结构失衡181
8.2.2 国际收支失衡191
8.2.3 资产价格泡沫膨胀192
8.2.4 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对分业监管体制提出挑战199
8.2.5 银行体系中的不良货款问题仍需关注206
参考文献208
后记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