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医学实验技术 上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段惠军,朱德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0248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实验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医学实验技术 上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生物医学实验的发展史1
第二节 生物医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
第三节 医学生的科学素质9
第二章 公共基础课实验13
第一节 医用物理学实验技术13
实验一 长度测量仪器的使用19
实验二 物体密度的测定25
实验三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28
实验四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30
实验五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35
实验六 A型超声诊断仪的使用40
实验七 电磁学实验的基本仪器和常识45
实验八 静电场中等势面的分布52
实验九 用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56
实验十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59
实验十一 电子束的电偏转和磁偏转62
实验十二 示波器的使用66
实验十三 磁场的测量71
实验十四 心电图机的使用79
实验十五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83
实验十六 测量显微镜的放大率87
实验十七 用阿贝折射仪测量液体的折射率89
实验十八 分光计的调整和测量三棱镜的折射率93
实验十九 光的干涉-牛顿环、劈尖98
实验二十 迈克尔逊干涉仪102
实验二十一 单缝衍射的相对光强度分布105
实验二十二 用光栅测钠光的波长108
实验二十三 用旋光仪测糖溶液的浓度109
第二节 医用化学实验技术119
实验一 分析天平称量练习126
实验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127
实验三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测定129
实验四 醋酸解离度与解离常数的测定131
实验五 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的测定132
实验六 缓冲溶液135
实验七 水样中总硬度的测定136
实验八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138
实验九 NaClO溶液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141
实验十 KMnO 4法测定双氧水中的H2O2含量142
实验十一 高锰酸钾的吸收光谱144
实验十二 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145
实验十三 磺基水杨酸与铁(Ⅲ)形成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146
实验十四 萃取及常压蒸馏149
实验十五 水蒸气蒸馏——苯胺提纯或烟碱提取及性质151
实验十六 减压蒸馏155
实验十七 旋光度和折光度的测定157
实验十八 色谱技术161
实验十九 纸上电泳168
实验二十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及熔点的测定170
实验二十一 烃、卤代烃、醇、酚的化学性质172
实验二十二 醛、酮、羧酸及糖的性质174
实验二十三 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77
实验二十四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179
附录一 分析天平的构造和使用182
附录二 滴定分析仪器及其基本操作186
附录三 常压蒸馏190
附录四 熔点的测定192
附录五 PHS-3C型酸度计195
第三章 形态学199
第一节 局部解剖学199
实验一 颅顶及面浅部局部解剖201
实验二 面侧区深部局部解剖202
实验三 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局部解剖204
实验四 胸前外侧壁浅层及腋区局部解剖208
实验五 臂、肘、前臂前区和手掌局部解剖211
实验六 臂后区、前臂后区、腕后区及手背局部解剖214
实验七 股前区及股内侧区局部解剖216
实验八 小腿前区、外侧区及足背局部解剖219
实验九 臀区、股后区和腘窝局部解剖220
实验十 小腿后区及足底局部解剖223
实验十一 胸壁、胸膜和肺局部解剖225
实验十二 纵隔局部解剖227
实验十三 腹前外侧壁和腹股沟区局部解剖229
实验十四 腹膜局部解剖232
实验十五 结肠上区局部解剖234
实验十六 结肠下区局部解剖236
实验十七 腹膜后间隙局部解剖237
实验十八 脊柱区、肩胛区及三角肌区局部解剖237
第二节 人体断面解剖学239
实验一 头颈部断面解剖239
实验二 胸部断面解剖252
实验三 腹部断面解剖254
实验四 盆部断面解剖258
实验五 脊柱区断面解剖263
实验六 上、下肢断面解剖264
第三节 光学显微镜技术268
一、概述268
二、各种显微镜的性能268
三、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279
四、显微照相技术280
五、制片技术283
第四节 组织学胚胎学293
实验一 上皮组织294
实验二 结缔组织、软骨与骨295
实验三 血液297
实验四 肌组织298
实验五 神经组织299
实验六 神经系统300
实验七 循环系统301
实验八 免疫系统303
实验九 皮肤305
实验十 消化系统(一)305
实验十一 消化系统(二)307
实验十二 呼吸系统309
实验十三 泌尿系统311
实验十四 内分泌系统312
实验十五 男性生殖系统313
实验十六 女性生殖系统315
实验十七 眼和耳317
实验十八 人体胚胎学总论319
实验十九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319
实验二十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320
实验二十一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321
第五节 生物学321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使用321
实验二 细胞及细胞器基本形态结构与显微测量325
实验三 细胞化学成分的显示328
实验四 细胞分裂的观察331
实验五 人类正常遗传性状的调查与系谱分析、讨论334
实验六 X染色质标本制备及正常人染色体观察338
实验七 人染色体G带制片及其核型分析342
实验八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345
实验九 脊椎动物主要器官系统的比较348
实验十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352
实验十一 细胞生理活动的观察355
实验十二 人类皮肤纹理观察358
实验十三 鸡血细胞的融合362
第六节 病理学364
实验一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366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69
实验三 炎症371
实验四 肿瘤(一)良性、恶性肉眼形态组织结构374
实验五 肿瘤(二)呼吸、消化系统常见肿瘤376
实验六 肿瘤(三)生殖系统肿瘤、肿瘤转移规律378
实验七 心血管系统疾病380
实验八 呼吸系统疾病382
实验九 消化系统疾病384
实验十 泌尿系统疾病386
实验十一 传染病(一)肺内结核388
实验十二 传染病(二)肺外结核及神经系统传染病390
实验十三 传染病(三)伤寒、痢疾、血吸虫、阿米巴391
实验十四 造血系统及甲状腺疾病393
第七节 寄生虫学397
实验一 蛔虫、蛲虫、旋毛虫397
实验二 钩虫、鞭虫、丝虫399
实验三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401
实验四 细粒棘球绦虫、微小膜壳绦虫403
实验五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及斯氏狸殖吸虫(肺吸虫)405
实验六 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408
实验七 粪便检查、蠕虫卵阶段复习411
实验八 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415
实验九 疟原虫、阴道毛滴虫417
实验十 杜氏利什曼原虫、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421
实验十一 蚊、蝇、白蛉423
实验十二 蜱、螨、蚤、虱、臭虫、蜚蠊428
第八节 微生物学436
实验一 细菌形态学检查436
实验二 细菌培养技术441
实验三 细菌的生化反应444
实验四 细菌的分布及消毒与灭菌445
实验五 细菌的变异449
实验六 脓汁标本病原性球菌的检验(Ⅰ)450
实验七 脓汁标本病原性球菌的检验(Ⅱ)451
实验八 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458
实验九 弧菌属、弯曲菌属、螺杆菌菌属的检验464
实验十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需氧芽胞杆菌和棒状杆菌的检验466
实验十一 厌氧菌、分枝杆菌、其他微生物和真菌的检验472
实验十二 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真菌的检验483
实验十三 病毒实验技术493
实验十四 病毒鉴定实验497
下册503
第四章 医学实验动物学503
实验一 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编号、麻醉方法503
实验二 实验动物的给药、采血和处死方法504
实验三 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检测506
实验四 无菌动物饲养技术及转基因动物的培养506
实验五 不同动物和品种(系)动物的识别和特性508
实验六 实验动物智力测定法及动物模型(Ⅰ)509
实验七 实验动物智力测定法及动物模型(Ⅱ)510
第五章 功能学512
第一节 常用手术器械512
第二节 常用实验仪器512
第三节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524
第四节 实验报告的书写533
第五节 生物电实验534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534
实验二 神经干的动作电位536
实验三 神经兴奋不应期的测定538
实验四 减压神经放电539
实验五 微音器效应540
实验六 大脑皮层诱发电位541
第六节 神经、运动系统实验543
实验一 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543
实验二 氯丙嗪对动物行为的影响543
实验三 阿托品PA2值的测定544
实验四 肌肉的单收缩、复合收缩和强直收缩547
实验五 反射弧的分析548
实验六 药物对家兔瞳孔的作用549
第七节 循环系统实验551
实验一 正常人体血压的测定及人体心电图描记551
实验二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556
实验三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557
实验四 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560
实验五 抗心律失常药对水合氯醛—氯化钡致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565
实验六 失血性休克模型制备及其抢救566
实验七 强心甙对在位兔心的作用568
实验八 药物对家兔血压的作用及受体作用分析570
实验九 钾代谢障碍571
实验十 急性右心衰572
第八节 呼吸系统实验574
实验一 肺通气功能测定574
实验二 膈神经放电576
实验三 呼吸运动的调节577
实验四 呼吸功能不全579
实验五 呼吸功能衰竭(肺水肿)580
实验六 缺氧582
第九节 泌尿系统实验584
实验一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584
实验二 呋塞米(速尿)对麻醉家兔尿量的影响586
实验三 家兔急性中毒性肾功能不全587
第十节 消化系统实验590
实验一 离体豚鼠回肠肌标本的制备及乙酰胆碱对肠肌的作用590
实验二 氨在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591
第十一节 药物毒理学实验593
实验一 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593
实验二 长期毒性实验594
实验三 特殊毒性实验596
实验四 戊巴比妥钠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597
实验五 吗啡、度冷丁镇痛作用强度比较600
第十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602
实验一 SD药动学参数的测定及其在肝、脑组织的分布602
实验二 磺胺嘧啶钠盐的吸收603
实验三 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标本的制备及药物对离体血管环张力的影响605
第六章 生物化学技术607
第一节 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607
第二节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概述608
第三节 常用生物化学技术648
一、蛋白质含量测定648
实验一 微量凯氏定氮法648
实验二 福林-酚试剂法(Lowry法)651
实验三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染料结合法653
实验四 双缩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654
实验五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655
实验六 蛋白质分子量测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656
实验七 人血浆白蛋白分子量测定670
二、核酸的提取和鉴定671
实验八 真核细胞DNA的提取及鉴定671
实验九 酵母RNA的提取和鉴定676
实验十 质粒DNA的微量快速提取及纯化678
三、VitC提取和定量分析、凝胶过滤层析脱盐和分离血红蛋白681
实验十一 VitC提取和定量分析681
实验十二 凝胶过滤层析脱盐和分离血红蛋白683
四、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及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684
实验十三 温度、pH、激动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684
实验十四 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686
五、胰岛素、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浓度的影响688
实验十五 胰岛素、肾上腺素对家兔血糖浓度的影响688
六、血清蛋白醋酸薄膜电泳及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的定量690
实验十六 血清蛋白醋酸薄膜电泳及白蛋白α1、α2、β、γ球蛋白的定量690
七、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692
实验十七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法692
实验十八 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695
八、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697
实验十九 纸层析法鉴定转氨基作用697
九、血清γ-球蛋白分离纯化及鉴定700
实验二十 血清γ-球蛋白分离纯化及鉴定700
实验二十一 生物氧化实验706
第七章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709
实验一 大鼠组织中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709
实验二 人胎盘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及鉴定710
实验三 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组织总RNA711
实验四 低熔点琼脂糖回收法回收DNA片段713
实验五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714
实验六 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重组质粒的转化716
实验七 重组质粒的鉴定718
实验八 PCR基因扩增719
实验九 人胎盘组织β-actin基因的PCR扩增723
实验十 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与纯化724
实验十一 Northern杂交727
实验十二 蛋白印迹法730
实验十三 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检测732
实验十四 基因芯片技术简介734
第八章 免疫学736
第一节 血清学反应技术736
实验一 沉淀反应736
实验二 凝集反应742
实验三 补体参与的反应745
第二节 免疫标记技术747
实验一 免疫荧光技术747
实验二 放射免疫分析技术748
实验三 酶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749
实验四 酶免疫分析—免疫组织酶染色751
实验五 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技术751
实验六 免疫印迹试验751
实验七 免疫沉淀技术753
第三节 免疫细胞检测技术753
实验一 T细胞的检测753
实验二 B淋巴细胞功能的检测758
实验三 结核菌素试验759
实验四 T亚群鉴定760
第四节 细胞毒试验762
实验一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762
实验二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763
第五节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765
实验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765
第六节 非特异性免疫检测技术766
实验一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766
实验二 溶菌酶含量测定767
第七节 免疫血清的制备与检测768
第九章 医学统计学、卫生学及流行病学实验770
第一节 统计学技术770
实验一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770
实验二 均数的u检验和t检验771
实验三 相对数的应用及率的u检验773
实验四 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775
第二节 卫生学776
实验一 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的测定776
实验二 漂白粉中有效氯、水中余氯量和需氯量的测定779
实验三 空气中汞浓度的测定782
实验四 空气中三硝基甲苯浓度的测定785
实验五 牛乳、乳粉掺伪检验786
第三节 流行病学789
实验一 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分析789
实验二 疾病频率指标的测量795
实验三 临床试验设计及评价800
实验四 化学消毒剂消毒原理的观察801
第十章 临床检验技术805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805
实验一 毛细血管采血法805
实验二 红细胞计数806
实验三 血红蛋白测定808
实验四 白细胞计数810
实验五 白细胞分类计数812
实验六 血小板计数814
实验七 网织红细胞计数816
实验八 红细胞比容测定818
实验九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819
实验十 出血时间测定821
实验十一 凝血时间测定822
实验十二 血块退缩试验823
实验十三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824
实验十四 血细胞分析仪简介826
实验十五 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827
第二节 体液及其他特殊检验830
实验一 尿液检验830
实验二 粪便检验837
实验三 尿浓缩稀释试验839
实验四 尿酚红排泄试验840
实验五 妊娠诊断试验842
实验六 阴道分泌物检验843
实验七 精液检验844
实验八 前列腺液检验846
实验九 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847
实验十 痰液检验849
实验十一 脑脊液检验850
实验十二 浆膜腔积液检验853
实验十三 骨髓涂片检查及正常成人骨髓细胞形态855
实验十四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858
实验十五 肝功能检验861
实验十六 肥达反应863
实验十七 抗链球菌溶血素O测定865
实验十八 C反应蛋白测定866
实验十九 类风湿因子测定868
实验二十 葡萄糖耐量试验869
实验二十一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871
实验二十二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验871
实验二十三 肿瘤标志物检测873
第十一章 外科学总论与手术学877
实验一 手术人员和手术区的准备880
实验二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常用手术器械介绍888
实验三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895
实验四 气管切开术和清创术913
实验五 静脉切开术和阑尾切除术915
实验六 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919
实验七 胃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922
附一 手术记录书写要求927
附二 阑尾切除术手术记录示例927
附三 绷带术928
附四 外科常见治疗操作技术937
第十二章 医学实验室管理943
第一节 概述943
第二节 医学实验室(中心)的地位与作用946
第三节 实验室管理体制与管理机构947
第四节 实验室(中心)的建设与规划949
第五节 实验室(中心)管理951
第六节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