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司法考试全科辅导纲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司法考试全科辅导纲要
  •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考试学院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2587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918页
  • 文件大小:308MB
  • 文件页数:955页
  • 主题词:法律工作者-资格考核-中国-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政法大学国家司法考试全科辅导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法理学1

第一章 法的本体1

第一节 法的定义1

第二节 法的价值5

第三节 法的要素8

第四节 法的渊源与分类12

第五节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14

第六节 法的效力16

第七节 法律关系17

第八节 法律责任21

第二章 法的运行23

第一节 立法23

第二节 执法与司法26

第三节 守法与违法29

第四节 法律监督30

第五节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32

第三章 法的演进34

第一节 法的起源34

第二节 法的历史发展36

第三节 法的传统38

第四节 法的现代化41

第五节 法治理论42

第四章 法与社会44

第一节 法与经济44

第二节 法与政治46

第三节 法与道德48

第四节 法与宗教49

第五节 法与人权50

第二编 法制史53

第二编(上) 中国法制史53

第一章 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53

第一节 西周时期的法制53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法制的变革56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法律58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62

第二章 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65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法律65

第二节 宋、元时期的法律69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法律72

第三章 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法律75

第一节 清末的变法与修律7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宪政制度79

第二编(下) 外国法制史82

第一章 罗马法82

一、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表法》的制定83

二、罗马法的发展84

三、罗马法的渊源和分类85

四、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86

五、罗马法的历史地位87

第二章 英美法系88

一、英美法的历史沿革88

二、英美法的渊源90

三、美国宪法91

四、英美司法制度91

五、英美法系的形成与特点92

第三章 大陆法系93

一、法国法、德国法和日本法的历史沿革94

二、宪法96

三、民法97

四、司法制度98

五、大陆法系的形成和特点99

第三编 宪法100

第一章 宪法的理论与实践100

一、宪法的含义及其比较100

二、宪法的特征100

三、各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史101

四、我国1982年宪法及前三次修宪102

五、宪法的分类103

六、宪法的基本原则103

七、宪法渊源104

八、宪法的监督制度105

九、宪法的解释与修改105

十、宪政与宪法的关系105

十一、2004年修宪106

十二、2004年修宪的特色107

第二章 国家的基本制度108

一、国体108

二、政体108

三、国家结构形式108

四、基本经济制度109

五、选举制度109

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0

七、特别行政区制度110

八、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经济的有关区别111

九、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比较111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112

一、公民和国籍112

二、公民与自然人、人民、国民、选民的关系比较112

三、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概述112

四、政治权利和自由113

五、人身自由113

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114

七、特定主体的权利115

八、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15

九、对公民权利的平等保护116

第四章 国家机构116

一、国家机构概述及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116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6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117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17

五、国家主席118

六、国务院119

七、中央军事委员会119

八、行政区域划分119

九、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20

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21

十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的主要法定职权比较122

十二、我国有关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程序123

第四编 经济法124

第一章 银行业法124

第一节 商业银行法124

第二节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126

第二章 证券法128

第一节 证券法概述130

第二节 证券机构130

第三节 证券发行132

第四节 证券交易与证券上市133

第五节 上市公司收购制度136

第六节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138

第七节 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142

第三章 财税法142

第一节 税法142

第二节 会计法149

第三节 审计法150

第四章 劳动法151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152

第二节 劳动合同153

第三节 集体合同156

第四节 劳动基准法156

第五节 劳动争议158

第五章 竞争法159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159

第二节 拍卖法161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163

第六章 消费者法165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165

第二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67

第七章 土地法和房地产法168

第一节 土地法168

第二节 房地产法172

第八章 环境法174

第五编 国际法177

第一章 导论177

一、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177

二、国际法渊源的内容178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不确定性178

四、国际法基本原则179

第二章 国际法主体180

一、国际法主体的范围180

二、有关国家的几个问题180

三、国际组织182

第三章 国际法律责任183

一、国家不当行为的要件183

一、排除行为不当性的情况184

三、国际赔偿责任的形式184

第四章 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185

一、领土185

二、海洋法187

三、国际航空法189

四、外层空间法191

五、国际环境保护法191

第五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192

一、国籍192

二、外国人的法律地位193

三、引渡和庇护194

四、国际人权法195

第六章 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195

一、概述195

二、外交特权与豁免196

三、领馆的组成及其职务198

四、领事特权与豁免199

第七章 条约法199

一、条约的特征199

二、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200

三、条约的缔结程序200

四、条约的效力201

五、条约的解释规则202

六、条约的终止和暂停施行202

第八章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203

一、和平方法的范围203

二、解决争端的强制方法的地位204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之间的区别204

四、联合国与国际争端的解决204

五、国际仲裁205

六、国际法院205

第九章 战争与武装冲突法206

一、战争与武装冲突的联系与区别206

二、战争的开始206

三、战争的结束206

四、对作战手段的限制207

五、对战时平民和战争受难者的保护207

六、战争犯罪207

第六编 国际私法208

第一章 国际私法概述208

第一节 国际私法的概念208

第二节 国际私法的范围209

第三节 国际私法的渊源210

第二章 国际私法的主体211

第一节 自然人211

第二节 法人213

第三节 国家214

第四节 国际组织214

第五节 外国人的民商事法律地位215

第三章 法律冲突、冲突规范和准据法216

第一节 法律冲突216

第二节 冲突规范217

第三节 准据法219

第四章 适用冲突规范的制度221

第一节 识别222

第二节 反致223

第三节 外国法的查明224

第四节 公共秩序保留225

第五节 法律规避225

第五章 国际民商事法律适用226

第一节 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26

第二节 时效的法律适用227

第三节 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228

第四节 债权关系的法律适用229

第五节 商事关系的法律适用231

第六节 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232

第七节 继承的法律适用234

第六章 国际民商事争议的解决235

第一节 国际民商事争议概述235

第二节 协商和调解236

第三节 国际商事仲裁237

第四节 国际民事诉讼240

第七章 区际法律问题244

第七编 国际经济法248

第一章 国际经济法导论248

第二章 国际货物买卖249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概述249

第二节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50

第三节 1980年《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253

第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260

第四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267

第五章 国际贸易支付270

第六章 我国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275

第七章 世界贸易组织282

第八章 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其他法律制度289

第八编 法律职业道德297

第一章 法律职业道德概述297

第二章 法官职业道德298

第一节 法官职业道德的概念298

第二节 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298

第三节 法官职业责任301

第三章 检察官职业道德302

第一节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概念302

第二节 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303

第三节 检察官职业责任303

第四章 律师职业道德305

第一节 律师职业道德的概念305

第二节 律师职业道德的内容305

第九编 刑法308

第九编(上) 刑法总则308

第一章 刑法概说308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体系308

第二节 刑法基本原则311

第三节 刑法的适用(效力)范围312

第二章 犯罪概说315

第一节 犯罪概念316

第二节 犯罪的分类316

第三章 犯罪构成317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念317

第二节 犯罪客体318

第三节 犯罪客观方面318

第四节 犯罪主体……(321 )第五节 犯罪的主观方面326

第四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333

第一节 正当防卫333

第二节 紧急避险335

第五章 故意犯罪的进程形态336

第一节 概述337

第二节 犯罪预备339

第三节 犯罪未遂339

第四节 犯罪中止343

第六章 共同犯罪345

第一节 概述346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346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347

第四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348

第五节 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350

第七章 数罪并罚和罪数形态353

第一节 罪数的区分与数罪并罚353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貌似数罪实际为一罪的情况)355

第三节 处断的一罪(数行为按一罪定罪处罚的情况)357

第四节 法定的一罪(刑法规定把数行为或数罪按照一罪处罚的特殊情况)359

第八章 刑罚概说362

第九章 刑罚体系363

第一节 主刑363

第二节 附加刑364

第十章 刑罚的裁量和执行制度365

第一节 量刑情节366

第二节 量刑制度369

第三节 减刑、假释371

第十一章 追诉时效372

第九编(下) 刑法分则374

第一章 概说374

第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375

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376

第四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381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381

第二节 走私罪382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382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382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384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385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386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388

第五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390

第六章 侵犯财产罪395

第七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408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408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413

第三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416

第四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417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418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419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420

第八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421

第九节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422

第八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423

第九章 贪污贿赂罪424

第十章 渎职罪433

第十一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436

第十编 刑事诉讼法438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438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与特征438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渊源438

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439

四、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与任务439

五、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439

六、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440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441

一、基本原则概述441

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与严格遵守法定程序442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42

四、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442

五、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443

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443

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443

八、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443

九、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444

十、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444

十一、刑事司法协助444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445

一、公安机关445

二、人民检察院445

三、人民法院445

四、诉讼参与人446

五、当事人446

六、其他诉讼参与人449

第四章 管辖451

一、管辖451

二、立案管辖452

三、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452

四、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453

五、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453

六、审判管辖454

七、级别管辖454

八、地区管辖455

九、指定管辖455

十、特殊情况的管辖455

十一、专门管辖456

第五章 回避456

一、回避的人员范围457

二、回避的理由457

三、回避的种类457

四、回避的程序457

第六章 辩护与代理458

一、辩护人的概念和人数458

二、辩护人的范围459

三、辩护人的地位与责任459

四、辩护人的权利、义务459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460

六、辩护的种类460

七、法律援助制度461

八、刑事法律援助464

九、刑事代理465

十、辩护词的基本格式与写法(参见司法部教材)465

第七章 刑事证据465

一、刑事证据的概念465

二、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466

三、非法收集的言词证据的排除466

四、证据的种类466

五、物证、书证466

六、证人证言467

七、被害人陈述467

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467

九、鉴定结论467

十、勘验、检查笔录468

十一、视听资料468

十二、刑事证据的收集、审查和运用468

十三、刑事证据的分类468

十四、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468

十五、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469

十六、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469

十七、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469

十八、证明对象469

十九、刑事诉讼证明责任470

二十、刑事诉讼证明标准470

第八章 强制措施471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471

二、扭送471

三、拘传471

四、取保候审472

五、监视居住474

六、拘留474

七、逮捕476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478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478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479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479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480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480

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诉状和判决书(见司法部教材)481

第十章 期间、送达481

一、期间与期日481

二、期间的计算单位和方法482

三、期间的恢复482

四、送达482

第十一章 立案482

一、立案的特征483

二、立案的材料来源483

三、立案的条件483

四、立案标准483

五、立案程序483

六、立案监督484

第十二章 侦查484

一、侦查的概念484

二、侦查原则484

三、侦查的司法控制485

四、侦查行为485

五、侦查终结490

六、侦查羁押期限490

七、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491

八、补充侦查491

九、侦查监督492

第十三章 起诉493

一、刑事公诉的一般理论493

二、审查起诉494

三、提起公诉496

四、不起诉497

五、提起自诉499

第十四章 审判概述500

一、审判501

二、刑事审判的模式501

三、审级制度502

四、审判组织502

五、公开审判原则507

六、直接言词原则508

七、集中审理原则508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509

一、公诉案件庭前审查510

二、开庭前的准备511

三、法庭审判511

四、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特别规定516

五、法庭秩序517

六、延期审理、中止审理和终止审理517

七、第一审程序的期限518

八、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519

九、简易程序520

十、检察院对审判活动的监督522

十一、判决、裁定和决定522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523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523

二、第二审程序的功能和意义523

三、第二审程序的提起523

四、第二审程序的审判原则525

五、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方式和程序527

六、第二审程序审理后的处理528

七、对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529

第十七章 复核核准程序529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529

二、死刑案件的核准权530

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核准程序531

四、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案件的复核核准程序532

五、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以及犯罪分子具有特殊情况,不受执行刑期限制的假释案件的复核核准程序533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533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534

二、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534

三、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535

四、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方式535

五、审判监督程序的审理536

六、重新审判后的处理538

七、审判期限538

第十九章 执行539

一、执行的概念539

二、执行的依据540

三、执行主体540

四、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540

五、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判决的执行541

六、有期徒刑缓刑、拘役缓刑的执行541

七、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542

八、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542

九、无罪判决和免除刑罚判决的执行542

十、死刑执行的变更542

十一、暂予监外执行543

十二、减刑、假释544

十三、对新罪、漏罪的追诉546

十四、检察院对执行的监督546

第二十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547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547

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依据547

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意义548

四、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有原则548

五、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548

第二十一章 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与司法协助制度549

一、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549

二、涉外刑事诉讼程序适用的范围549

三、涉外刑事诉讼程序所适用的法律550

四、涉外刑事诉讼的特有原则550

五、刑事司法协助制度552

第十一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555

第二章 行政主体559

第一节 行政主体559

第二节 行政机关561

第三节 法定授权组织563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564

第三章 行政行为565

第一节 行政行为概述566

第二节 行政立法567

第三节 行政许可568

第四节 行政处罚570

第五节 行政合同575

第六节 其他行政行为575

第四章 行政诉讼部分577

第一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577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管辖582

第三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585

第四节 行政诉讼程序及特殊规则587

第五节 行政诉讼的结案592

第四章 国家赔偿595

第一节 国家赔偿概述595

第二节 国家赔偿范围597

第三节 国家赔偿主体601

第四节 国家赔偿程序604

第五节 国家赔偿方式与计算标准608

第五章 《政府采购法》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611

第一节 《政府采购法》611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613

第十二编 民法615

第一章 民法概述615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理论615

二、民事权利救济615

三、民事义务615

四、民事责任615

第二章 自然人616

一、概括分析意见616

二、自然人的行为能力616

三、监护617

四、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618

五、个人合伙619

第三章 法人619

一、法人的分类619

二、法人的责任能力620

三、法人变更或终止时的主要法律问题620

第四章 物与有价证券621

一、定着物与附着物621

二、原物和孳息物的关系621

三、提单的性质621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622

一、概说622

二、考试中的问题重点和难点623

第六章 代理625

一、代理权625

二、代理中的连带责任626

第七章 诉讼时效与期限626

一、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626

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的掌握627

三、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627

第八章 物权627

一、概说627

二、物权的效力627

第九章 所有权629

第十章 共有629

第十一章 用益物权629

第十二章 担保物权(参见第十五编)630

第十三章 占有630

第十四章 债法概述632

一、债的客体的形态632

二、连带之债632

第十五章 债的履行633

一、概括分析意见633

二、情事变更633

三、瑕疵履行的后果634

四、期限利益634

第十六章 债的保全与担保634

一、债权人代位权634

二、债权人撤销权636

第十七章 债的移转和消灭637

一、债的移转637

二、债的消灭638

第十八章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639

一、不当得利639

二、无因管理641

第十九章 婚姻、家庭642

一、事实婚姻和非法同居的处理642

二、可撤销婚姻的撤销程序和法定期间642

三、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642

四、探望权及其中止事由643

第二十章 继承法643

一、继承权的放弃和丧失643

二、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和代位继承的条件,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643

三、遗嘱的变更和撤销644

四、遗产的认定、分割和被继承人债务的清偿645

第二十一章 人身权645

第二十二章 侵权行为646

一、重点理解过错责任原则,在此基础上理解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646

二、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647

三、共同危险行为647

四、各种特殊侵权行为的析解方法648

第十三编 知识产权法650

第一章 知识产权概述650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650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651

第三节 知识产权的保护651

第二章 著作权653

第一节 著作权的客体653

第二节 著作权的主体654

第三节 著作权的内容658

第四节 邻接权660

第五节 著作权的限制662

第六节 著作权侵权行为664

第七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64

第三章 专利权665

第一节 专利权主体665

第二节 专利权客体666

第三节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667

第四节 授予专利权的程序668

第五节 专利权的内容和限制669

第六节 专利权的保护670

第四章 商标权671

第一节 商标概述671

第二节 商标权的取得672

第三节 商标权的内容673

第四节 商标权的消灭674

第五节 商标权的保护675

第六节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676

第十四编 合同法678

第一章 合同概述678

第一节 合同的概念和特征678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679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684

第一节 合同订立的程序684

第二节 合同的内容与解释694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695

第一节 合同效力概述695

第二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合同696

第三节 效力未定的合同696

第四节 无效合同698

第五节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698

第六节 无效、被撤销的后果699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701

第一节 履行概述701

第二节 履行抗辩权703

第三节 合同的保全704

第五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706

第一节 合同的变更706

第二节 合同的转让706

第六章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708

第一节 概述708

第二节 合同的解除709

第三节 抵销710

第四节 提存710

第五节 免除与混同711

第七章 违约责任712

第一节 概述712

第二节 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712

第八章 合同法的其他问题715

第九章 转移财产权利的合同716

第一节 买卖合同716

第二节 赠与合同729

第三节 借款合同731

第四节 租赁合同733

第五节 融资租赁合同736

第十章 完成工作成果的合同737

第一节 承揽合同737

第二节 建设工程合同739

第十一章 提供劳务的合同742

第一节 运输合同742

第二节 保管合同744

第三节 仓储合同745

第四节 委托合同746

第五节 行纪合同747

第六节 居间合同748

第十二章 技术合同748

第一节 技术合同概述748

第二节 技术开发合同751

第三节 技术转让合同753

第四节 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753

第十五编 担保法755

第一章 总则755

一、被担保的债权755

二、反担保755

三、不得为担保义务人的人756

四、禁止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756

五、对外担保合同的无效756

六、主合同的效力与从合同的效力756

第二章 保证757

一、分支机构作为保证人的效力757

二、企业职能部门作为保证人757

三、连带共同保证757

四、保证合同的成立758

五、最高额保证758

六、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758

七、特殊保证的补充责任与连带责任759

八、主债权的转让759

九、主合同的变更759

十、保证期间的计算759

十一、诉讼时效760

十二、人保和物保并存时的责任760

十三、以贷还贷时候的保证责任760

第三章 抵押760

一、以将要产生的物作为抵押物760

二、耕地禁止抵押761

三、公益单位的抵押761

四、流押的禁止761

五、抵押权的生效761

六、清偿顺序(抵押人的次序权)761

七、保全撤销权761

八、抵押权效力所“笼罩”的范围761

九、抵押不破租赁与租赁不破抵押762

十、抵押权的不可分性762

十一、对数项债权的清偿顺序762

十二、抵押人为第三人时的免责762

十三、所有权与抵押权的混同762

十四、抵押权不得单独转让762

十五、担保物权的冲突763

第四章 质押763

一、动产质押763

二、权利质押764

第五章 留置764

一、留置权的“善意取得”764

二、占有对方的动产,是留置权成立的条件之一764

三、紧急留置权764

四、可以成立留置权的合同764

五、记忆765

第六章 定金765

一、立约定金765

二、成约定金765

三、解约定金765

四、定金的实践性765

五、定金适用于不履行和部分不履行765

六、定金的数额765

七、定金罚则的不适用766

第十六编 商法767

第一章 公司法767

第一节 公司概述768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775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779

第四节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785

第二章 合伙企业法786

第一节 合伙企业及其特征786

第二节 合伙企业的设立787

第三章 个人独资企业法791

第四章 “三资企业”法793

第一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793

第二节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795

第三节 外资企业法797

第五章 破产法799

第六章 票据法804

第一节 票据法概述806

第二节 票据权利与票据行为808

第三节 票据抗辩与补救810

第四节 汇票811

第五节 本票和支票814

第七章 保险法815

第一节 保险法概述817

第二节 保险合同818

第三节 保险合同分论822

第四节 保险业法律制度824

第八章 海商法825

第十七编(上) 民事诉讼法826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826

一、民事诉讼826

二、民事诉讼法826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827

一、基本原则827

二、基本制度828

第三章 主管与管辖829

一、法院主管830

二、级别管辖830

三、地域管辖831

四、裁定管辖835

五、管辖权异议836

第四章 诉837

一、诉的要素837

二、诉的种类837

三、反诉838

第五章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839

一、当事人概述840

二、原告与被告的确定841

三、共同诉讼841

四、诉讼代表人845

五、第三人846

六、诉讼代理人849

第六章 民事诉讼证据850

一、证据的含义851

二、证据的种类851

三、证据的分类853

四、证明对象854

五、举证责任854

六、证据的收集与保全857

七、民事诉讼证据的其他规定857

第七章 相关制度858

一、期间、送达859

二、法院调解859

三、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861

四、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863

五、诉讼费用864

第八章 普通程序865

一、普通程序的程序阶段865

二、撤诉、缺席判决与延期审理868

三、诉讼中止与诉讼终结870

第九章 简易程序871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871

二、简易程序的具体程序规定872

第十章 第二审程序874

一、上诉的提起与受理874

二、上诉案件的审理876

三、上诉案件的裁判878

第十一章 审判监督程序878

一、基于审判监督权的再审878

二、检察院基于法律监督权的抗诉和再审880

三、基于当事人诉权的申请再审880

四、再审案件的审判程序881

第十二章 特别程序882

一、特别程序882

二、选民资格案件的审理程序883

三、宣告公民失踪与死亡案件883

四、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884

五、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理程序885

第十三章 督促程序885

一、督促程序的适用条件885

二、支付令886

第十四章 公示催告程序887

一、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条件887

二、公示催告的审理程序887

三、除权判决887

第十五章 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888

一、破产的法律适用888

二、破产申请与受理888

三、债权人会议889

四、破产宣告程序889

第十六章 民事判决、裁定与决定890

一、民事判决与民事裁定的区别890

二、民事判决与民事裁定的具体适用890

三、民事决定891

第十七章 执行程序891

一、执行的原则891

二、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891

三、执行开始894

四、执行措施895

五、执行中止与执行终结900

第十八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900

一、涉外民事诉讼901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901

三、涉外民事诉讼中的相关规定902

四、司法协助903

第十七编(下) 仲裁法904

第一章 仲裁与仲裁法概述904

一、仲裁范围904

二、《仲裁法》的基本原则904

第二章 仲裁机构和仲裁协会905

一、仲裁机构905

二、仲裁员905

三、中国仲裁协会906

第三章 仲裁协议906

一、仲裁协议的类型906

二、仲裁协议的内容907

三、仲裁协议的效力907

四、仲裁协议的无效909

第四章 仲裁程序910

一、申请与受理910

二、仲裁中的财产保全910

三、仲裁庭的组成911

四、仲裁审理912

五、仲裁中的和解、调解与裁决912

第五章 仲裁裁决的撤销与不予执行914

一、仲裁裁决的撤销914

二、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915

三、撤销仲裁裁决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的比较916

四、裁定撤销仲裁裁决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后的处理917

第六章 涉外仲裁917

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机构918

二、简易程序918

三、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的区别9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