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沂蒙教育史 古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沂蒙教育史 古代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1205585.jpg)
- 于联凯,韩延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750732318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4页
- 主题词:教育史-临沂市-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沂蒙教育史 古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的沂蒙教育1
一、原始社会时期沂蒙地区的教育1
(一)沂蒙地区的原始社会1
(二)从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看沂蒙教育的发生发展2
(三)从有关文献与传说看沂蒙地区的教育5
二、夏商时期的沂蒙教育8
(一)夏商时期教育的变化8
(二)夏商时期的学校与教育制度8
(三)沂蒙教育的发展状况9
三、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沂蒙教育13
(一)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沂蒙地区的行政区划13
(二)文化教育领域中的变化——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的碰撞与融合15
(三)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16
(四)对沂蒙教育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及私学的发展16
(五)从出土文物看沂蒙文化教育的发展25
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沂蒙教育26
一、秦汉时期沂蒙地区的行政区划26
二、秦朝的文教政策与教育概况27
三、两汉时期的文教政策与教育制度27
(一)独尊儒术、征集图书与正定五经28
(二)察举与征辟28
(三)教育制度29
四、沂蒙教育发展概况29
(一)私学的发展与儒学教育的热潮30
(二)家庭教育举隅33
(三)社会教育考察41
(四)其他(孝道教育、军事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47
五、秦汉时期沂蒙文化教育与外地区的交流53
(一)家族的迁徙53
(二)士人的游学与出仕55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沂蒙教育59
一、行政区划及思想领域的变化59
(一)行政区划的变化59
(二)儒学的衰落与名法思想的影响60
(三)魏晋风度及其对沂蒙地区的影响61
二、教育制度及各种形式的教育的发展62
(一)魏晋时期的文教政策62
(二)魏晋时期沂蒙教育的发展64
(三)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文教政策77
(四)沂蒙教育发展概况8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沂蒙文化教育与南方及北方的交流87
(一)生产领域中的相互学习87
(二)政治领域中的相互磨合88
(三)文化教育领域中沂蒙历史人物的建树89
(四)社会生活习俗的交流102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沂蒙教育104
一、隋唐时期沂蒙的行政区划104
二、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与教育发展概况105
(一)尊崇儒学105
(二)建立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107
(三)创建与发展科举制110
三、沂蒙教育的发展111
(一)州、县、乡官立教育的发展111
(二)名师与私学发展举隅112
(三)家庭教育举隅115
(四)沂蒙历史名人的社会教育与教育的对外交流126
第五章 宋金元时期的沂蒙教育135
一、政治形势的变化及行政区划135
二、宋金元时期统治者的教育思想与政策136
(一)宋代的“尚文”、“典学”与崇儒136
(二)金代对儒学的阐扬推崇138
(三)理学对宋代以后教育的影响138
(四)蒙古贵族的崇儒与尊儒139
三、宋金元时期教育发展概况139
(一)北宋时期的中央官学与地方学校140
(二)金朝学校教育概况140
(三)元朝教育概况141
(四)宋元时期的书院142
四、宋金元时期沂蒙教育的发展143
(一)官立学校143
(二)私学举隅147
(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举隅148
第六章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的沂蒙教育158
一、明清时期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及沂蒙地区的行政区划158
二、明清时期的文教政策与教育体制160
(一)明朝的文教政策160
(二)清朝的文教政策161
(三)明朝的官学体制164
(四)清朝的官学体制165
(五)明清时期的私学和书院166
三、沂蒙教育的发展166
(一)明清时期各州县学的基本情况166
(二)府学、州学、县学及社学170
(三)私学举隅180
(四)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188
(五)自学与继续教育201
(六)重教助学206
(七)明清时期的太学生211
(八)明清时期的孝悌教育211
四、明清时期沂蒙教育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互交流214
(一)促进相互交流的因素214
(二)教育交流简况216
附录:隋唐至清末进士举人名录227
第七章 其他形式的教育287
一、民俗教育概述287
(一)民俗的功用及重视民俗的沂蒙先贤287
(二)民俗教育举隅289
(三)社会风尚及其感染作用305
(四)民俗教育的两重性314
二、宗教教育概述315
(一)沂蒙民间宗教教育概述315
(二)宗教意识在沂蒙地区的影响319
三、美术教育举隅325
第八章 近代文化教育之简况332
一、沂蒙地区近代思想领域的变化332
(一)爱国主义的弘扬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确立332
(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深入与科学精神的阐扬335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影响的扩大337
(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沂蒙精神的形成338
二、近代沂蒙地区教育制度的变化与教育的发展概况344
主要参考文献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