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
  • 杨国枢,黄光国,杨中芳编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44379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民族心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华人本土心理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本土化心理学的开拓3

第一章 本土化心理学的意义与发展&杨国枢3

一、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及本土(化)心理学4

二、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科11

三、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方法论28

四、本土化心理学作为一种学术运动40

五、结语48

第二编 本土化心理学的方法论57

第二章 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基础&黄光国57

一、多元典范的研究取向58

二、建构实在论60

三、心理学本土化的必要性64

四、心理学本土化的方法论争议68

五、结语: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十字路75

第三章 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策略&杨中芳80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82

二、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83

三、本土化心理学研究的思考策略89

四、怎样在“文化/社会/历史”脉络中看个体之具体行动93

五、本土心理研究的一套策略98

六、总结103

第四章 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杨中芳109

一、本章论述的脉络110

二、对研究方法的基本信念110

三、本土化心理研究方法总览111

四、如何具体进行本土化研究122

五、总结130

第三编 本土化心理学的理论139

第五章 刘劭的人格理论及其诠释&杨国枢139

一、刘劭之人格理论的内涵142

二、刘劭之人格理论的诠释157

三、结语165

第六章 华人社会取向的理论分析&杨国枢171

一、人与环境的基本互动方式173

二、中国人社会取向的特征176

三、中国人社会取向之来由的假说196

四、结语201

第七章 华人关系主义的理论建构&黄光国210

一、引言211

二、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基础211

三、“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214

四、儒家文化的分析223

五、关系中的人们228

六、华人社会中的冲突化解模式232

七、结论:解决问题的效力234

第四编 家族取向与家人关系243

第八章 家族主义与泛家族主义&杨国枢、叶明华243

一、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意义与概念分析244

二、中国人之家族主义的测量研究260

三、家族化历程——从家族主义到泛家族主义265

四、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276

第九章 孝道的心理与行为&叶光辉286

一、孝道的意义287

二、孝道在华人家庭的重要性288

三、孝道之社会态度的研究289

四、孝道之认知结构(发展)研究302

五、亲子冲突来源与子女消解模式311

六、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313

第十章 婚姻关系及其调适&利翠珊322

一、婚姻关系的研究背景323

二、理解华人婚姻关系的概念架构326

三、华人的婚姻关系与调适333

四、华人婚姻研究策略与方法的检讨342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与课题344

第五编 脸面观、道德观及公私观念355

第十一章 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黄光国355

一、引论356

二、戏剧理论357

三、华人“脸面”观的文化根源359

四、儒家思想的深层结构360

五、孝道与无条件的积极义务362

六、儒家文化中的社会观:心理社会图364

七、儒家文化中的自我观367

八、东西文化的对比370

九、华人社会中的脸面观372

十、面子性格与印象整饰379

十一、面子与社会互动384

十二、结论387

第十二章 华人的道德观与正义观&黄光国395

一、引言396

二、道德发展的阶段:强加式客位研究取向397

三、道德思虑的向度: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405

四、本土文化的考量:强加式与共有式客位研究取向的批判409

五、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与正义:本土化心理学的研究411

六、结论428

第十三章 人己群己关系与公私观念&李美枝435

一、社会认同模式与社会凝聚模式的群体观437

二、中国传统的人己观与公私观439

三、台湾本土的重要群际事件445

四、人己关系与团体类别化的实证研究452

五、分类意识与现代社群主义457

六、结论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