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通史 6 宋辽金史后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通史 6 宋辽金史后编
  • (台湾)陈致平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花城出版社
  • ISBN:753602320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56页
  • 主题词:通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宋代-古代史-中国-辽金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通史 6 宋辽金史后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章 宋辽金三朝的政治制度1

第一节 官制3

一、宋朝的官制3

(一)中央官制3

附:宋代中央官制简表3

宋初行政系统表8

(甲)中枢诸官的职掌9

(乙)文武散官(阶官)18

(丙)封爵与食邑21

(丁)勋官22

(戊)检校官22

(己)官品(附表)22

(庚)考核、叙迁与荫补27

(辛)俸给29

(二)地方官制35

附:宋代地方行政系统简表35

(甲)虚三级制35

(乙)差遣制度36

(丙)府、州、军、监之制36

(丁)县制37

(戊)诸路监司使37

附:两宋分路演变表38

二、辽朝的官制39

(一)中央官制40

附:辽朝中央官制简表40

(甲)辽朝行政制度的特征44

(乙)北面官46

(丙)南面官47

(二)地方官制48

附:辽朝地方官制简表48

(甲)北面官—统辖部族与属国49

(乙)南面官—统辖城府州县50

三、金朝的官制51

(一)中央官制52

附:金朝中央官制简表52

(甲)尚书省与宰相之职55

(乙)六部55

(丙)审官院与谏院56

(丁)枢密院56

(戊)宣徽院、宗正府与卫尉司56

(己)文武阶官(附表)56

(庚)封爵(附表)58

(辛)勋官(附表)58

(壬)官吏考核59

(癸)官吏俸给(附表)60

(二)地方官制62

附:金朝的地方行政系统表62

金朝的地方官制简表63

(甲)路与府63

(乙)诸路监司官64

(丙)州官65

(丁)县官65

(戊)诸部族官65

第二节 兵制67

一、宋朝的兵制67

(一)军队的编制67

(甲)禁军67

(乙)厢军69

(丙)乡兵69

(丁)蕃兵70

(二)军队的招募、拣练与廪给70

(甲)招募70

(乙)拣练71

(丙)廪给71

(三)熙宁后军制的变迁72

(甲)王安石的变法72

(乙)元祐后禁军的腐化72

(丙)南宋的军制与水师73

二、辽朝的兵制74

(一)兵役74

(二)行军作战组织74

(三)国家军队的编制75

(甲)宫卫兵75

(乙)御帐亲军77

(丙)部族兵77

(丁)五京乡丁78

(戊)属国兵78

(四)兵种78

三、金朝的兵制79

(一)女真初起时的战斗组织与战斗精神79

(甲)战斗组织79

(乙)战斗精神80

(二)金人灭契丹取中原后所建立的兵制81

(甲)禁军81

(乙)地方军81

(丙)边防军82

(丁)蕃部兵82

(三)金人晚叶战斗精神之丧失与军制之破坏82

第三节 法制83

一、宋朝的法制83

(一)法典83

(二)刑律84

(甲)五刑84

(乙)加刑85

(三)法官85

(甲)中央的法官85

(乙)地方府州军监的法官86

(丙)诸路监司区的法官86

附:宋代司法官系统表87

二、辽朝的法制87

(一)法典87

(二)刑律87

(三)法官88

三、金朝的法制88

(一)法典88

(二)刑律89

(三)法官89

附注释90

第四节 教育91

一、宋朝的教育制度91

(一)中央学校91

(甲)一般性的太学—京师四学91

(乙)专科学校92

(丙)太学之独盛93

(二)地方学校105

(甲)州县学105

(乙)书院106

二、辽朝的教育制度109

(一)中央学校110

(二)地方学校110

三、金朝的教育制度111

(一)中央学校111

(甲)国子监学111

(乙)太学112

(丙)女真国子学112

(二)地方学校113

(甲)府州学113

(乙)府州女真学113

第五节 科举114

一、宋朝的科举制度114

(一)贡举114

(甲)宋初贡举诸科114

(乙)进士科之独盛115

附:北宋登科人数升降概况表117

(丙)神宗熙宁变法后贡举制度的演变118

(丁)南宋的贡举制119

(戊)宋末贡举之坏120

(二)武举120

(三)制举121

(四)童子举122

二、辽朝的科举制度123

三、金朝的科举制度123

(一)进士科与举人科123

(二)南北选与会试取士124

(三)登第进士之铨授官阶125

(四)制举与武举125

第六节 赋役与币制126

一、宋朝的赋役制度与币制126

(一)赋役制度126

(甲)赋126

(乙)役130

(二)官卖制度132

(甲)盐的官卖132

(乙)酒的官卖133

(丙)茶的官卖134

(丁)矾的官卖135

(戊)香的官卖135

(己)矿冶136

(庚)入中与入蒭粟136

(三)一般税收137

(甲)国内商人的过住税137

(乙)国际贸易税137

(丙)杂税137

(丁)和籴与和买138

(四)币制139

(甲)银140

(乙)钱币140

(丙)纸钞141

二、辽朝的赋役制度与币制144

(一)田赋144

(二)役政144

(三)盐酒铁的公卖145

(四)商税145

(五)币制146

三、金朝的赋役制度与币制146

(一)田赋146

(二)役政与物力钱146

(三)官卖制度147

(四)商税杂税与缘边对外贸易149

(五)币制149

附注释151

第四章 宋辽金时代的学术与文艺(上)—书籍、儒学、文史153

第一节 宋朝的书籍与经学、理学、文史、舆地155

一、宋朝书籍的搜集、编纂与印版书的发达155

(一)书籍的搜集155

(二)大部丛书的编纂156

(三)印版书的发达157

二、宋朝的经学158

三、宋朝的理学160

(一)理学的导源及其发展160

(二)两宋理学大师与其学说162

(甲)周敦颐162

附:《太极图》163

(乙)邵雍165

(丙)张载167

(丁)二程子168

(戊)朱熹170

(己)陆九渊173

(三)理学的影响174

附:两宋理学诸家派系简表175

四、宋朝的史学与舆地金石之学177

(一)宋朝的史官与国史的编修177

(甲)起居注177

(乙)时政记与日历178

(丙)史馆组织与实录国史之修撰178

(丁)会要179

(二)群史的编撰180

(甲)纪传史(后列入正史者)180

(乙)编年史182

(丙)纪事本末186

(丁)政制史186

(戊)杂史、掌故与札记188

(三)舆地之学191

(甲)在政府主持下全国地图的绘制192

(乙)舆地著述192

(四)金石考古之学194

五、宋朝的文学194

(一)文章194

(甲)散文194

(乙)骈体文201

(二)诗歌202

(甲)诗202

(乙)词212

(三)通俗文学232

(甲)语录232

(乙)平话小说233

附注释237

第二节 辽朝的儒学与文史239

一、辽朝的儒术与经学240

二、辽朝的史官241

三、辽朝的文史学241

附注释243

第三节 金朝的儒学与文史244

一、金朝的儒术与经学245

二、金朝的史官246

三、金朝的文史学247

第五章 宋辽金时代的学术与文艺(下)—科技、艺术、乐舞、杂剧253

第一节 宋辽金时代的科技255

一、火药火器的发明与实用255

二、指南针的发明与实用257

三、天文与历法258

四、算术259

五、医术260

(一)宋朝政府对于医术的提倡260

(二)宋朝的医官261

(三)宋朝的名医263

(四)辽朝的医学264

(五)金朝的医学265

六、宋朝大科学家沈括与其《梦溪笔谈》266

附注释268

第二节 宋辽金时代的艺术270

一、书法270

二、绘画272

三、瓷器工艺277

四、雕塑工艺278

五、织绣工艺280

六、建筑工艺281

七、文具工艺284

第三节 宋辽金时代的乐舞与杂剧286

一、宋辽金的国乐286

二、宋朝的歌舞杂剧287

三、金人的院本290

第六章 宋辽金时代的民生社会与宋代的海上交通293

第一节 民生概况295

一、人口与户籍295

二、宋朝的民生经济299

(一)农民的负担与疾苦299

(二)士大夫生活的优裕301

(三)都市的繁华302

第二节 社会风气与生活习惯305

一、宋人的风俗习惯305

(一)宗教信仰305

(二)阶级门第307

(三)节义观念308

(四)婚丧习俗310

(五)饮食服饰313

(六)节令与娱乐315

二、辽人的风俗习惯317

(一)辽人的渔猎生活与原始习俗318

(二)辽人的宗教信仰320

(三)辽人的婚丧321

(四)辽人的衣食住行322

(五)辽人的节令风俗323

三、金人的风俗习惯324

(一)金人初起时之原始风俗习惯324

(二)金朝的社会阶级与种族歧视326

(三)金人后期的宗教信仰327

(四)金人的婚丧327

(五)金人的衣食住行328

(六)金人的节令329

附注释330

第三节 宋朝东南对海外的交通331

一、与宋人发生交通关系的南洋与西南亚诸国331

二、宋代东南的贸易港与市舶司333

三、南海上的中国船舶与海外华侨335

附:本篇主要参考书总目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