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作物栽培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作物栽培学
  • 许昌惠,李万九,王维金编 著
  • 出版社: 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作物栽培学会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作物栽培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作物与作物栽培学1

一、作物的概念和分类1

二、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与学习方法2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分析2

一、农业生产的三个基本环节2

二、农业生产的实质和特点4

三、作物的高产稳产是各项生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

第三节 作物产量和生产潜力6

一、作物产量6

二、作物生产潜力及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8

第四节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9

一、耕作制度的含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9

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则9

三、种植制度是耕作制度的中心环节11

四、建立精耕细作与少耕、免耕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18

五、建立综合防除杂草的现代化技术体系21

六、耕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22

第一章 水稻27

第一节 概述27

一、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7

二、水稻生产概况27

三、我国水稻分布与区划29

第二节 稻种的起源、类型及演变30

一、栽培稻种的起源30

二、我国栽培稻种的起源30

三、栽培品种的形成及其发展32

第三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3

一、水稻的生长和发育33

二、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及增产潜力48

三、水稻品种生育期变化规律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50

第四节 水稻高产的土、肥、水条件54

一、水稻高产的土壤54

二、水稻需肥特性和施肥原则57

三、水稻需水特性和灌溉原则59

第五节 栽培技术60

一、培育壮秧60

二、合理密植与移栽70

三、返青分蘖期的田间管理73

四、拔节、长穗期的田间管理79

五、抽穗、结实期的田间管理81

第六节 杂交水稻83

一、水稻杂种优势及水稻“三系”的基本知识83

二、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的繁殖技术88

三、杂交水稻栽培技术93

第二章 小麦97

第一节 概述97

一、小麦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97

二、小麦的分布与生产概况97

第二节 小麦的种和变种98

一、小麦的种98

二、我国小麦的变种98

第三节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99

一、小麦的阶段发育99

二、发芽和出苗100

三、分蘖101

四、茎的生长103

五、穗的形成104

六、抽穗开花结实107

第四节 小麦栽培技术109

一、整地109

二、施肥110

三、选用良种113

四、合理密植113

五、播种115

六、田间管理117

七、收获与贮藏122

第三章 玉米124

第一节 概述124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24

二、玉米的起源及分布125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25

一、玉米的类型125

二、玉米的生长发育126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134

一、玉米的轮、间、套作134

二、深耕与整地134

三、施肥135

四、播种136

五、合理密植137

六、田间管理138

七、收获与贮藏141

第四章 大豆142

第一节 概述142

一、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142

二、生产情况142

三、大豆的起源及分布143

第二节 大豆生长发育特性143

一、大豆的生长发育过程143

二、大豆的光周期特性147

第三节 大豆栽培技术148

一、合理轮作148

二、适时播种,合理密植148

三、施肥149

四、灌溉151

五、田间管理152

第五章 甘薯153

第一节 概述153

一、甘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53

二、甘薯的分布与生产概况154

第二节 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54

一、形态特征154

二、块根的形成与膨大156

第三节 甘薯的繁殖特性与育苗159

一、甘薯的繁殖特性159

二、薯块育苗159

第四节 甘薯栽培技术163

一、选用良种163

二、深耕和垅作164

三、施肥164

四、合理密植165

五、栽插166

六、田间管理167

七、收获169

第六章 棉花170

第一节 概述170

一、发展棉花生产的重要意义170

二、棉花生产概况170

三、我国棉区的概况171

第二节 棉花栽培的生物学基础172

一、我国棉花的主要栽培种172

二、棉花的生育期173

三、棉花的形态与生长发育174

四、棉花的蕾铃脱落187

五、棉花生长发育对外界条件的要求190

六、棉花产量的构成193

第三节 棉花的栽培技术195

一、棉田耕作制195

二、整地与施基肥198

三、合理密植199

四、播种与育苗移栽201

五、田间管理207

六、棉花高密度栽培217

第七章 麻类作物概述220

一、我国麻类作物的种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220

二、麻类作物在我国的分布和生产概况220

三、麻类纤维的特性221

四、麻类作物的栽培特点221

五、麻类作物的初步加工222

第八章 苎麻223

第一节 概述223

一、苧麻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223

二、苧麻的栽培简史、分布和生产概况223

第二节 苧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23

一、苧麻的形态224

二、苧麻的类型和品种226

三、苧麻的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26

第三节 苧麻的栽培技术230

一、苧麻的繁殖法230

二、新麻园的建立、栽培和管理231

三、常年麻田管理232

第九章 油菜237

第一节 概述237

一、发展油菜生产的意义237

二、国内外油菜生产概况237

三、我国油菜产区的划分238

第二节 油菜栽培的生物学基础238

一、油菜的类型及品种选用238

二、生育过程240

三、油菜的形态与生长发育241

四、温、光效应247

五、产量的形成248

第三节 育苗移栽与直播250

一、育苗移栽的意义250

二、壮苗的特征250

三、育苗技术251

四、整地和移栽253

五、直播的栽培技术254

第四节 本田栽培技术255

一、油菜对肥料的要求与施肥255

二、对水的要求与灌排水259

三、合理密植260

四、田间管理的其他措施262

五、收获与留种263

第五节 春油菜的栽培技术264

一、春油菜的生育特点264

二、春油菜栽培技术要点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