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芈一之民族历史研究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芈一之民族历史研究文集](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220982.jpg)
- 芈一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09737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31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639页
- 主题词:民族历史-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芈一之民族历史研究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甲集3
卷首语3
一、青海地方民族史的几个问题5
二、青海地方民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5
三、论历代对青海地区的特殊政策——青海地区开拓史的回顾24
四、《青马史略》序39
五、考古文物工作在青海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42
六、从昆仑神话发展演变说到它的文化内向性48
七、论“中国”57
八、论西海郡的兴废64
九、南凉国史纲要——秃发鲜卑与南凉王国71
十、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上)95
十一、十六国后期甘青地区的民族关系104
十二、论藏族的来源和形成——兼谈青海藏族来源问题112
十三、文成公主与汉藏关系122
十四、公元8至10世纪甘青藏区社会状况述论131
十五、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中)141
十六、唃厮啰与唃厮啰政权147
十七、青海蒙古史的几个问题159
十八、散论章吉驸马及其他——治史杂谈167
十九、达赖、班禅与蒙古汗王的关系174
二十、青海土司制度概论179
二十一、瞿昙寺及其在明代西宁地区的地位194
二十二、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201
二十三、试论罗卜藏丹津事件210
二十四、青海厄鲁特蒙古封建领主制新阶段社会历史评述218
二十五、关于民族基本理论的几点思考——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一些沉思228
二十六、江河源文化的形成、发展及特点237
二十七、西北开发与民族和民族史247
二十八、青海民族文化史概论256
二十九、辛亥革命时期的青海地方军阀264
三十、论马步芳家族地方政权的性质268
三十一、解放前青海东部农业区处于封建地主制发展阶段——青海解放前社会形态研究之二275
三十二、解放前青海牧业区藏族蒙古族社会性质——青海解放前社会形态研究之三283
三十三、论解放前西宁地区社会性质——青海解放前社会形态研究之四291
三十四、青海民族历史的特点与民族文化的特性述论298
三十五、青海近代化来得何其晚也305
附录312
史林著名学者 耕耘累结硕果——记民族史专家芈一之教授312
青海民族学院“学人谱”318
《青海史籍介绍》书目319
乙集325
卷首语325
一、婼羌国址考326
二、尕斯(茫崖)地区的历史沿革及其他334
三、从精美舞蹈盆说到民族发祥地343
四、楚人源于羌族考353
五、从实际出发研讨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几个问题357
六、论青海民族关系发展史中的几个基本特点365
七、立足实际,多制并举,稳步前进,讲求实效,办好青海民族教育——青海民族教育的历史反思372
八、关于撒拉族的族源问题384
九、撒拉族的来源和迁徙探实390
十、论苏四十三反清斗争事件——兼论乾隆时循化教派斗争性质400
十一、试谈撒拉族的历史发展与伊斯兰教的关系410
十二、循化光绪十二年水案的重要史证416
十三、撒拉族社会组织“阿格乃”和“孔木散”的研究419
十四、撒拉族历史研究回顾426
十五、撒拉族历史仍须继续深入研究(提纲)431
十六、从李土司族谱谈到吐谷浑与土族的关系及土族族源问题434
十七、土族族源再考449
十八、同仁土族考察报告——四寨子(五屯)的民族历史466
十九、方志的发展与史志区别493
二十、研史修志散论(上)506
二十一、研史修志散论(中)511
二十二、研史修志散论(下)516
二十三、郡邑良史 方志上品——新编《安阳县志》读后521
二十四、青海省一些地名的由来524
二十五、青海地名探源及若干规律526
二十六、说“临羌”535
二十七、九世班禅、十世班禅与西藏问题542
二十八、从姓氏“论”姓谈汉藏关系551
二十九、青海藏区部落习惯法之历史审视558
三十、从文物考古和古代神话谈江河源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江河源文化历史特征札记之一569
三十一、从无弋爰剑谈江河源文化与秦文化的关系——江河源文化历史特征札记之二574
三十二、汉羌文化交汇与汉文化在河湟地区的崛起和兴盛——江河源文化历史特征札记之三578
三十三、江河源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内涵、特色的几个问题584
三十四、江河源文化的独特地位与西部开发589
三十五、颂江河源文化研究会十周年598
三十六、洗雪国耻 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迎香港回归599
三十七、回顾地方民族历史的教学与研究605
三十八、屹立湟滨五十年——青海民族学院成立五十周年613
三十九、闲说文化(之一)619
四十、闲说文化(之二)622
四十一、深切怀念费孝通先生625
四十二、高山仰止 师尊泰斗——缅怀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628
后记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