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哲学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哲学问题研究
  • 王伟凯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780688380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构建和谐社会的若干哲学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和谐观念篇——和谐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原点1

第一章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3

第一节 和合文化与和谐文化3

一、“和合”的基本内涵3

二、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5

三、和合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6

第二节 和谐观念的具体表现8

一、“和为贵”观念8

二、“和而不同”观念9

三、“天人合一”观念10

第三节 “天地道德”中的和谐理念11

一、“天地道德”解析12

二、“天地道德”的核心内容——“仁”与“诚”14

三、天人合德——先秦儒者所追求的整体和谐17

第四节 普遍和谐观念的形成及发展18

一、普遍和谐的形而上依据19

二、和谐转化过程的历史性描述22

第二章 实现社会和谐的层面理念分析25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25

一、人与物的关系25

二、人与生态的关系26

第二节 人与人的关系29

一、人际之间的和谐29

二、群己之间的和谐30

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31

四、人自身的身心和谐32

第三节 社会和谐机制的建构35

一、和谐社会构建需重视“四定律”的作用35

二、“四定律”的实际社会运用37

第三章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文化观40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40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40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个基本维度43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44

第二节 和谐文化观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逻辑关系46

一、和谐文化观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的地位46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和谐文化观的传承与创新47

三、和谐文化观的当代解读50

四、和谐文化观的当代意义及构建路径53

第三节 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54

一、和谐文化的深刻内涵及其价值54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57

三、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把握的几个问题59

第四节 哲学视阈下的和谐文化观建构61

一、社会和谐观62

二、和谐观视阈下的社会和谐64

第四章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观念66

第一节 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理念66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66

二、莱布尼茨、斯宾诺沙和黑格尔对和谐的判断68

三、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70

第二节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和谐观72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和谐观72

二、存在主义的和谐观74

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和谐观75

第二编 和谐发展篇——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79

第一章 经济发展观概述80

第一节 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观的主体80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81

二、全面发展促动了各产业的内部结构优化83

三、现阶段产业结构状况对和谐社会构建制约88

四、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观的主体90

第二节 协调发展是经济发展观的核心90

一、协调发展在社会中的运用及其特点91

二、协调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95

第三节 改革发展是经济发展观的根本98

一、我国经济改革的基本历程99

二、改革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哲学阐释102

第二章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基础105

第一节 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支撑106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107

二、经济发展是深化和谐社会构建进程的根本109

三、经济发展的协调与否决定着社会和谐的程度110

第二节 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永恒和谐的根本111

一、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匹配的经济发展内涵112

二、与和谐社会相匹配的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116

三、和谐社会中经济发展必须处理的几个关系118

第三编 生态和谐篇——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资源保障121

第一章 生态思维的基本理论122

第一节 生态思维与生态和谐122

一、哲学思维方式与社会实践方式的异质同构性122

二、生态思维是实现生态和谐的思维基础124

第二节 生态思维形成的现实背景及理论基础126

一、现实背景——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生态危机126

二、理论基础——日趋完善的生态学及现代哲学理论128

第三节 生态危机形成的哲学动因130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130

二、生态危机成因说131

三、生态危机形成的认识论根源133

第四节 生态思维的实现方式135

一、自然科学领域里生态思维的实现方式135

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生态思维的实现方式137

三、哲学领域里生态思维的实现方式138

第二章 生态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139

第一节 生态和谐的基本内涵139

一、人类中心主义139

二、生态中心主义141

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142

第二节 生态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44

一、实现生态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144

二、生态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53

第三章 建立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生态和谐的重要路径156

第一节 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生态和谐的社会基础156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审视156

二、现实国情的要求159

第二节 节约理念推动社会和谐160

一、人的自觉意识之现实困境161

二、培养节约理念之价值回归162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之必须选择165

第三节 节约型社会为生态和谐提供物质支撑168

一、经济方式转变是实现生态自我良性循环的首选法则169

二、可持续发展是保障生态和谐的最根本路径171

第四节 发展循环经济与生态和谐建设173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和谐建设的重要步骤173

二、科学消费方式是生态和谐建设的重要辅助176

第五节 生态和谐呼唤科学的消费伦理178

一、构建和谐消费伦理的基本原则178

二、提升消费伦理的具体对策185

三、加强对消费者的消费观教育187

第四编 道德建设篇——道德培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189

第一章 社会和谐的伦理内涵189

第一节 道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90

一、道德的功能191

二、道德精神在和谐社会中的蕴涵195

第二节 道德信仰危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199

一、道德信仰危机的危害199

二、道德信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201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道德价值观的冲突207

一、如何看待社会转型207

二、如何看待价值观冲突209

三、价值观冲突的价值与核心价值体系建构211

第二章 和谐社会发展的道德前景213

第一节 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213

一、当前社会价值取向的主要特征213

二、社会价值取向偏离的原因215

三、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2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社会建设224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22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实质226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229

第三节 道德渗透与道德环境创建231

一、道德的情境解读231

二、加强道德环境建设势在必行237

三、努力创建良好的道德环境240

第四节 大力加强制度道德建设243

一、制度道德的概念及特征243

二、制度道德是进行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245

三、制度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247

四、制度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前提248

第五节 和谐社会与公民的道德素质250

一、构建和谐社会对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250

二、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255

第六节 心理和谐是提升道德修养的不二法门260

一、心理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260

二、和谐社会目标下和谐心理的培育264

第五编 家庭和谐篇——家庭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结构基础267

第一章 和谐社会与家庭和谐267

第一节 家庭和谐是和谐社会的结构基础267

一、家庭的界说267

二、家庭的社会价值269

第二节 和谐家庭生活方式270

一、和谐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性270

二、选择和谐家庭生活方式271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家庭观272

一、以人为本——社会主义家庭观的根本原则273

二、全面协调——社会主义家庭观的一般原则274

三、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家庭观的指导方针275

第二章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变革276

第一节 家庭结构的变迁276

一、传统的家庭结构276

二、现代家庭的结构组成277

第二节 家庭功能的嬗变278

一、传统的家庭功能278

二、现代家庭的功能变迁280

第三节 家庭变革的动因分析282

一、经济因素对家庭的冲击282

二、道德多元化对家庭的影响283

三、社会政策对家庭的客观影响284

第三章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家庭问题及分析287

第一节社会转型下家庭问题的现状287

一、与婚姻关系和性行为相关的家庭问题287

二、与血缘关系相关的家庭问题290

三、与家庭关系相关的家庭问题292

第二节 解决家庭问题的策略和家庭伦理建构路径294

一、解决家庭问题的基本策略296

二、构建现代家庭伦理的路径297

三、现代家庭伦理的目标模式及其表现298

四、现代家庭伦理的基本内涵及其扩展301

参考文献307

后记3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