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 彭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80247153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知识经济-应用-高技术产业-企业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一、本书写作背景1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经营环境的新变化1

(二)知识管理的兴起4

(三)问题的提出6

二、目标和范围8

(一)目标8

(二)范围8

三、研究方法9

四、本书结构9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

一、引言12

二、知识管理理论综述13

(一)知识管理理论基础溯源13

(二)知识管理理论对知识的研究19

(三)知识管理理论流派30

(四)知识管理战略研究48

(五)知识管理理论的局限57

三、战略理论综述58

(一)古典战略理论59

(二)产业结构学派59

(三)战略理论的资源观60

(四)战略理论的知识观65

(五)动态能力战略观66

(六)知识管理给战略理论发展带来的契机69

四、研究视角70

第三章 理论框架构建72

一、引言72

二、组织知识与知识管理的概念73

(一)组织知识的工作定义73

(二)知识管理的工作定义74

三、战略能力75

(一)基于知识的特长75

(二)基于知识的战略能力84

四、基于知识的战略能力的内涵90

(一)学习能力90

(二)创新能力92

(三)快速反应能力93

(四)知识资源配置能力93

五、基于知识的战略能力的分析工具95

(一)知识价值链(KVC)96

(二)知识价值链系统(KVCS)97

六、本书理论框架:基于知识的RCCC模式99

第四章 研究设计101

一、引言101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101

(一)管理研究的特点101

(二)管理研究的类型103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及其原因106

三、研究设计和实施110

(一)分析单元110

(二)案例选取111

(三)数据搜集115

(四)数据分析117

四、案例研究的质量控制119

第五章 两种基本知识价值链系统(KVCS)的提出121

一、引言121

二、试验性案例研究122

(一)案例A分析122

(二)案例B分析128

三、KVCS的构建134

(一)KVCS的构建要素134

(二)KVCS与战略能力138

四、KVCS的两种基本类型141

(一)整合应用型141

(二)领先垄断型142

(三)KVCS分类的意义144

第六章 知识价值链系统的内部机制与基于知识的战略能力146

一、引言146

二、案例简介146

三、KVCS的内部机制148

(一)知识偏好148

(二)知识协同157

(三)拓展机制165

(四)开放机制173

(五)小结179

四、两种基本KVCS的战略能力180

(一)领先垄断KVCS的战略能力180

(二)整合应用型KVCS的战略能力184

(三)小结189

第七章 我国高科技企业的知识战略模式191

一、引言191

二、知识战略的概念191

三、知识战略模式195

(一)知识领先战略195

(二)知识替代战略203

(三)知识整合战略209

(四)知识战略模式小结217

(五)知识战略模式的影响因素217

四、知识战略与企业成长222

(一)知识战略演进的路径222

(二)知识战略模式与企业成长路径226

第八章 结论231

一、引言231

二、研究结论231

三、本书结论的适用范围233

四、本书的理论创新234

五、本书的实践意义237

六、本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研究的建议238

附录240

参考文献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