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细胞分子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细胞分子生物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1230897.jpg)
- 林良平,周成功,陈益明等著 著
- 出版社: 茂昌图书有限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622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6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细胞分子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細胞生物學概說及其發展史1
1-1 生物學上各不同程度之組織(組織等級)1
組織等級與儀器之解像力2
摘要:組織等级5
1-2 細胞生物學之歷史5
細胞學說5
細胞遺传學—細胞學與遺传學6
細胞生理學7
細胞化學—化學及物理化學細胞分析7
細胞構造及分子生物學8
結論:現代細胞生物學9
1-3 細胞生物學之文獻來源9
第二章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一般構造11
2-1 原核細胞的一般構造11
大腸桿菌—研究得最多的原核生物12
最小的活物—DNA、RNAs以及原生質膜11
2-2 真核細胞的一般構造14
細胞形狀—依細胞的種類而不同14
細胞大小—通常為微視的15
活細胞一只有某種構造組成份可以看得到15
固定的細胞—複雜的構造組織17
摘要: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19
2-3 細胞核、染色體以及細胞循環—一般的概念20
2-4 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要點23
有絲分裂—維持染色體的連續以及雙套體的數目23
減數分裂—將染色體的數目減為單套24
摘要:關於細胞核以及染色體的要點26
第三章 生物學構造的儀器分析27
3-1 各種形式的光學顯微鏡檢查27
位相顯微鏡檢法—檢出折射率的微小差異28
干涉以及Nomarski顯微鏡檢法—檢出細胞構造中折射率的連續變化30
暗視野顯微鏡檢法—利用細胞周邊的光散射30
極化顯微鏡檢法—以偏極光來测定折光性32
3-2 電子顯微鏡檢法33
薄的標本—EM研究所必需的35
冷冻蝕刻法—把膜任剝離平面分離35
薄片的製備—EpoxyResins以及超微切片機35
投影法或負染色—增加對比35
追踪物—利用不透明的大分子37
高壓電—可以用來研究較厚的標本38
掃描式EM—細胞構造的外觀38
3-3 X-ray繞射40
摘要:顯微鏡檢法42
第四章 細胞學以及細胞化學的方法45
4-1 細胞培養以及微外科45
4-2 固定46
四氧化鋨以及電子顯微鏡檢法48
冷冻乾燥以及冻結置換48
切片機以及包埋48
4-3 染色的化學基礎48
異染性—原來染料顏色的變化50
摘要:活細胞和固定細胞的觀察51
4-4 細胞化學52
細胞的部分分離—亚細胞部分的分離差別54
差別離心以及梯度離心—細胞粒子以及大分子的分離54
微測定法以及超微測定法—微小量的測定55
4-5 細胞化學以及組織化學的染色法利用物理技術的細胞化學方法56
Schiff′s試劑—醛類的測定57
脂類—利用脂溶性染料來测定59
酵素—加入基質來測定59
4-6 利用物理技術的細胞化學方法62
細胞光度計法62
螢光顯微鏡檢法—自發的螢光以及Fluorochrome染料63
免疫細胞化學—利用標式的抗體來測定抗原64
Radioautography—放射性同位素和照相乳劑的相互作用65
摘要:細胞化學67
第五章 細胞的生物化學71
5-1 細胞的化學組成71
細胞含量最多的物質—水71
鹽類和離子為生命必需品72
巨型分子—單體的聚合物72
5-2 蛋白質72
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72
一級結構—胺基酸序列75
二級結構—α—旋體或褶片體75
三級結構—三度空间的折疊75
四級結構—蛋白質結構的次級單位78
蛋白質結構是由弱作用力維持78
蛋白質的電荷與等電點78
細胞蛋白質的分離—等電聚焦與SDS電泳法79
5-3 碳水化合物81
複合多糖81
醣化蛋白—碳水化合物的兩步加成82
5-4 脂類83
三醯甘油—三個脂脂酸接在甘油上83
共軛脂質—磷脂與生物膜84
綜論86
5-5 核酸86
核酸—一個五碳糖、砧酸和四個鹽基87
DNA鹼基成分的規律—A≡T和G=C88
DNA分子是一個雙螺旋90
DNA的變性與複合91
環狀DNA—超環構形93
RNA的構造—核糖和尿嘧啶代替了去氧核糖與胸腺嘌呤93
最簡單的传染物質—一個圈形RNA分子95
核酸綜論95
第六章 酶、生化能量學及細胞呼吸作用99
6-1 酶99
酶爲蛋白質99
酶是高度特異性的100
有些酶需要輔助因子100
受質結合在酶的活化位置100
酶動力學—Km及Vmax決定酶的表現101
酶抑制作用可能是非常特異的103
同功酶103
細胞並不是單純地一個裝滿了酶的袋子而已104
異位調節酶有多種互相作用的次單元104
6-2 代謝的調節105
酶的催化及遺传的層次中受到管制105
酶间的互相轉換也可控制新陳代謝反應106
環狀單磷酸腺苷—激素作用中的第二传訊者106
摘要:細胞中的酶110
6-3 生物能量學111
熵與分子的不規則度有關111
光合作用在生物能量循環中很重要112
細胞利用化學能112
ATP有高能鍵113
6-4 細胞呼吸作用114
無氧糖解每分子葡萄糖只生成2個ATP115
每分子葡萄糖有氧呼吸可產生36個ATP115
Krebs迴環—燃料分子分解作用中共通的最後途徑117
呼吸鏈—由電子配對逐步釋出能量117
氧化性磷酸化作用—由電子配對所釋之能產生ATP117
摘要:生物能量學及細胞呼吸作用118
第七章 巨型分子的組成和細胞的起源121
7-1 蛋白質分子的形狀121
7-2 大分子粗成122
病毒的組合—核酸和蛋白質122
膠原纖維—一旋膠原巨型分子的組合124
血液凝結的凝結元和凝血酵素125
肝糖粒子—三重結構126
7-3 基本膜的結構126
脂類倾向形成單層膜126
人造脂類雙層膜重要的模型系統127
巨量碳酸脂與水形成六角和多薄層狀構造128
微脂粒和磷酸脂抱—生物醫學上可能的用途129
結論:表面分子的結構130
7-4 細胞的起源131
化學演化產生合碳分子132
組合機制的作用形成原始的類蛋白質132
原核細胞先於真核細胞出現132
結論:細胞的起源133
第八章 細胞膜與其通透性及細胞間的相互作用135
8-1 細胞膜的分子結構135
細胞膜—蛋白質、油脂和醣類的組合136
油脂以不對稱方式存於雙層結構137
醣類—以醣油脂及醣蛋百方式存在137
膜蛋白質—外圍及內插的蛋白質138
紅血球細胞膜的多胜類139
在細胞膜上所有蛋白質都是非對稱方式分佈140
紅血球細胞膜上的主要多胜類已完全被了解140
酶的非對稱分佈142
摘要:細胞膜的分子結構142
8-2 細胞膜的分子模式143
單位細胞模式—電顯圖像的加重估144
液狀鑲嵌模式現已被一般所接受145
膜的液狀性—以物理及生物技術的研究146
膜的液狀性與受納器和環狀腺嘌呤酶的結合146
髓鞘和光受納細胞—特殊多層膜構造147
摘要:膜的分子模式151
8-3 細胞通透性151
不同離子濃度通過膜產生電位能152
被動通透性—有賴於物質濃度差及分隔係數152
被動離子擴散—有賴於物質濃度及電位差離153
主動排出納離子現象中有“鈉唧筒”存在的假說154
離子的輸送經過膜上會有電荷的孔道156
在紅血球陰離子的輸送與特別第三帶的多胜類有關157
有輸送功能的鈉鉀離腺核苷三磷酸酶—“携帶者”的假說158
携帶者的機轉可解釋不同物質的輸送159
選擇性的輸送—有賴於通透酶系159
大分子的穿透—多種不同的機轉160
摘要:細胞通透性160
8-4 細胞表面的分化及細胞間的交通161
微纖毛—大量增加細胞的表面積161
橋小體和中间性,緊密性接合體—細胞間的附着點162
細隙接合體和細胞間的交通164
細胞間對偶結合可促進代謝的相互合作168
癌細胞的對偶結合的改變168
摘要:細胞膜的分化及細胞間的變通169
8-5 細胞膜的外套及細胞的辨識169
細胞外套提供了許多功能170
細胞间的辨認造成特殊細胞黏合和接觸限制171
癌細胞—許多細胞表面特性的改變172
以特定病毒所引起的細胞變性175
摘要:細胞外套及細胞辨識175
第九章 細胞骨架與細胞運動二微小管與微絲體179
9-1 細胞液膠與細胞骨架179
細胞骨架組織—微小管與微絲體181
摘要:細胞骨架182
9-2 微小管183
小管蛋白—微小管之主要蛋白質183
微小管—由小管蛋白二聚物組合而成184
以反小管蛋白抗體發現培養細胞之微小管185
細胞質微小管的功用186
摘要:微小管之性質187
9-3 微小管細胞器官:纖毛、鞭毛及中心體188
纖毛及鞭毛運動—存在於細胞及組織中188
纖毛體—纖毛、基本及纖毛小根188
軸絲包含微小管對偶189
基體(運動體)及中心體含有微小管三元體191
纖毛運動—有代林牽涉在內的微小管對偶體之滑動192
卡達珍諾氏徵候群—一種缺乏代林之變種193
感光體由纖毛衍生而來193
纖毛及鞭毛起源於基體194
摘要:纖毛及鞭毛之構造、運動與起源195
9-4 微絲體198
以高電壓型電子顯微鏡觀察到的細胞凝膠內之微小梁格子198
藥劑CytochalasinB會減弱包含微絲體某些細胞的活性199
肌動蛋白、肌凝蛋白及其他存在於非肌肉性細胞之收縮性蛋白質199
收縮性與調節性的蛋白質—以特殊抗體應力纖維查出200
二種可辨別的微絲體200
微絲體—包括所有非肌肉細胞之運動性201
細胞質循環(原漿循環)—在大型植物細胞內可觀察到202
變形運動—變形及許多游離細胞之特式202
摘要:微絲體、原漿循環及變形運動204
第十章 內質網與細胞分泌(Ⅰ)209
10-1 內膜系統的一般形態209
粗內質網—核糖體與蛋白質合成212
核糖體附着在內質網上—包含有60s次級單位及核醣蛋白213
缺乏核醣體的平滑內質網213
摘要:內質網215
10-2 微粒體—生化之研究215
微粒體膜—一種由脂質與蛋白質組成的複合物215
二種微粒體電子传遞系統—包含黃蛋白和細胞色素b5及P450217
微粒體酵素—配糖作用和胺基酸的羥基化作用220
微粒體酵素—在膜內成不對稱性220
摘要:微粒體221
10-3 內質網的功能221
膜的生物合成牽涉到多步驟機制222
內質網膜的流動性及在細胞質中的流動222
離子及小分子—穿過內質網膜的運送223
平滑內質網之特殊功能—解毒、脂質合成及肝糖分解作用223
摘要:內質網之功用224
10-4 內質網與外運(外送性)蛋白質之合成224
信號肽的特殊起始密碼—存在與內質網結合的聚多醣體之mRNA中225
一個信號肽酶可將疏水性信號肽移去225
膜蛋白的製造及集合分別在不同的分室中進行226
摘要:合成外送(運)性蛋白質—信號假說227
第十一章 高爾基本及細胞分泌(Ⅱ)231
11-1 高爾基體的形態232
胰臟的分泌過程—六個連續的步驟243
高爾基體元的極性及膜的分化236
摘要:高爾基體的形態236
11-2 高爾基體的細胞化學236
高爾基體的化學組成—內質網及原生質膜間的中間產物237
醣基轉化酶集中於高爾基體中238
摘要:高爾基體的細胞化學239
11-3 高爾基體的功能239
合成醣鞘類脂物及醣蛋白質—高爾基體的主要角色239
癌細胞—脂肪及蛋白質在醣化作用時的改變241
分泌—高爾基體的主要功能241
分泌的循環—連續性或非連續性242
胰臟的分泌過程—六個連續的步驟243
GERL區及熔素體的形成250
胰島素的生合成—分泌物分子加工的好例子250
摘要:高爾基體的功能252
第十二章 粒線體和氧化磷酸化反應255
12-1 粒線體的形態255
摘要:粒線體的形態258
12-2 粒線體的構造258
粒線體基質含有核糖體和一條環狀的DNA259
F1顆粒一位於粒線體內膜上,向著基質的一邊260
不同型式細胞中粒線體構造的改變261
粒線體對細胞損伤的敏感反應和因之造成的變性262
摘要:粒線體的構造264
12-3 粒線體膜的分離266
內、外膜—構造和化學性質的差異266
有高度分室作用的粒線體酵素267
內膜—各部分結構和酵素的差異268
摘要:粒線體膜的分離269
12-4 粒線體的分子構造和功用269
順沿細胞色素鏈的電子流,帶有氧化還原勢的差距270
四個分子複合體構成的呼吸鏈271
電子传遞—在三個點上與磷酸化作用偶聯274
粒線體ATP酶—一種構造複雜之質子幫蒲274
呼吸鏈和磷酸化系統的組織部位275
化學滲透假說—呼吸和磷酸化作用間的電化學連接作用276
化學構造假說—近程的交互作用276
摘要:分子構造和功能277
12-5 粒線體的通透性278
ADP,ATP和Pi—經由特殊携帶體的传導278
粒線體的構造—隨氧化磷酸化作用階段而改變279
藥劑促成的粒線体腫脹和收縮279
粒線體對Ca2+和磷酸的堆積作用281
摘要:粒線體的通透性282
12-6 粒線體的生源說282
粒線體是半自主性的細胞器官282
粒線體DNA—存在粒線體基質內的環狀分子構造283
粒線體核醣體—較之胞質核醣體為小284
粒線體主要合成疏水性的蛋白質285
共生假說—粒線體和葉綠體是細胞內的原核寄生物285
摘要:粒線體生源論286
第十三章 溶素體、細胞消化系統及過氧化小體289
13-1 熔素體的主要特性289
數種鑑定熔素體的細胞化學方法289
具有多形態性的熔素體290
初生熔素體及三種形態的次生熔素體292
熔素體酶—在內質網中合成、在高爾基体中包裝294
摘要:滴素體形態及細胞化學295
13-2 胞攝作用295
胞噬作用—細胞攝取固體食物的作用295
胞飲作用—液體的攝取296
微胞飲作用及液體的攝取與轉運297
微胞飲作用—常與被覆性小抱的形成有關299
胞攝作用—一種與微絲體的收縮有關的主動性機制299
摘要:胞攝作用與熔素體299
13-3 熔素體的功用—細胞內的消化300
溶素体的自噬作用—細胞成分的革新與周轉301
熔素體移走的細胞及細胞外物質和發育作用301
釋放熔素體酵素於介質中以作為胞外活動之用301
溶素體酵素與甲狀腺賀爾蒙的釋出及與克諾吞噬作用有關301
屬於熔素體性質的白血球顆粒302
熔素體在生殖細胞及授精上的重要性302
溶素體所參與的人類疾病及徵候群302
貯藏性疾病—由實變而影響了熔素體酵素302
植物細胞中的熔素體及其在種子發芽時所扮演的角色303
摘要:熔素體的功用303
13-4 過氧化小體304
過氧化小體含有核狀小體,微過氧化小體則缺之304
過氧化小體酵素—在粗內質網中製造而成304
過氧化小體含有與H2O2代謝的酵素305
植物之過氧化小體與光呼吸作用有關305
摘要:過氧化小體305
第十四章 植物細胞及葉綠體307
14-1 植物細胞的細胞壁307
細胞壁—一種纖維素組成的微纖維及基質所構成之網狀構造307
初生及次生壁的發育及植物細胞的分化308
細胞壁成分—與高爾基體或原生質膜有關之合成309
原生質絲使相鄰之細胞相連繫309
摘要:植物細胞壁311
14-2 植物細胞之細胞質312
植物之內質網—形成蛋白質體,二羥醋酸球體及空胞312
發育—包括細胞分裂、細胞擴大及乾燥三相312
種子發芽有加水分解酵素之合成作用參考312
三羥醋酸球體—與甘油三酸酯代謝相關之器官細胞313
高爾基體與多種分泌作用有關314
可以分辨原質體與粒線體314
摘要:植物細胞的細胞質315
14-3 葉綠體及其他質體315
地球上的生命依賴在葉綠體內進行的光合作用315
葉綠體之形態隨不同之細胞而變317
葉綠體是移動性的細胞器官且會分裂317
葉綠體之主要成分為膜、基質及類囊體317
冷冻破裂法為顯示類囊體膜構造之最佳方法319
葉綠體之發育—葉綠體及基質類囊體的形成321
14-4 類囊體之分子結構322
類囊體膜中含有多種葉綠素—蛋白質複合物323
光磷酸化作用偶聯因素及光合作用—在類囊體膜上向量的配置323
摘要:葉綠體之構造及分子結構325
14-5 光合作用326
光合作用之最初反應—光化學反應327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之還原—光合作用之主要化學作用328
某些被子植物中有C4徑路330
摘要:光合作用及葉綠體331
14-6 葉綠體膜的構造與作用模式332
由光及黑暗所引起的離子流動與構造上的變化333
摘要:一種構造與功用模式以及構造上的變化334
14-7 葉綠體是半自主性的細胞器官335
摘要336
第十五章 休止期的細胞核、染色質和染色體339
15-1 核膜339
核孔不是開放管道;孔結339
環板—孔結在細胞質中的貯藏341
核孔—選擇性的屏障,隔開了細胞核與質341
核蛋白有聚集在核中的特性343
結論:核膜343
15-2 染色質345
細胞核含有定量的DNA345
薄切片在電顯下看不出染色質細微構造346
染色質是DNA與組織蛋白的結合體346
擴散開的染色質在電顯下出現珠狀構造349
核珠—四種組織蛋白(H2A,H2B,H3,H4)每種2分子先聚合,再與DNA結合351
20nm—30nm的纖維—核珠長鏈的纏繞352
結論:染色質354
15-3 染色體354
染色體的形態由着絲點決定354
染色體型—一套染色體的特徵357
每一個子染色體有一條DNA分子357
中期時的染色體有對稱性359
休止期染色體的安排—任意還是不任意359
染色體的凝散週期359
染色體的架構與非histone蛋白質360
15-4 異染色質362
異染色質有constitutive或facultative性質363
異染色質不具有遺传表現性363
constitutive異染色質含有重複性DNA364
結論:染色體與異染色質365
15-5 核仁366
電顯下的核仁—是一個纖維和顆粒的區域366
核仁在有絲分裂期间解體368
結論:核仁368
第十六章 細胞循環與DNA之複製371
16-1 細胞循環371
间期—G1,S及G2諸相371
G1—是細胞循環中變化最多的時期372
藉著成熟前的凝結作用觀察正在G1,S及G2期的染色體373
凝結之染色體不能合成RNA373
在特定的細胞循環時期有數種分子作用的發生376
摘要:細胞循環376
16-2 DNA複製377
DNA之複製是半保守性的378
大腸菌染色體的複製是雙向的379
DNA的合成是不連續性的380
真核細胞之染色體有數個複製源383
真核細胞的DNA合成是雙向的384
複製單元的數目由發育所控制384
在真核細胞中同—循環內避免再發生386
與DNA複製的同時有新核小體的聚集386
在DNA複製期中RNA之合成繼續386
DNA修補酶會將紫外光所引發的胸腺鹼二聚體移去387
著色性乾皮病患者有不健全的DNA修補作用388
第十七章 有絲分裂和細胞分裂391
17-1 有絲分裂的一般描述391
前期—染色體盤繞、核仁瓦解及紡缍體的形成392
中期—染色體定位於赤道板上393
後期—子染色體向兩極移動393
末期—子細胞核的重組394
摘要:有絲分裂的重要變化395
17-2 有絲分裂器的分子組織及其扮演的功能395
着絲點與中央節聯合.紡缍體微管體由此處插入396
紡綞體的微管體—中央節、極與游離400
紡綞體微管體的聚合—它受到極與中央節的控制400
中期染色體的移動—受到中央節與極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402
後期染色體的移動—動力的平衡學說與滑動機制學說403
動物細胞的細胞質分裂—肌動與肌凝蛋白的收縮環404
植物細胞的細胞質分裂—成膜體與細胞板404
摘要406
第十八章 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409
18-1 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比較409
18-2 減數分裂的一般描述411
細胞期染色體看來像單獨一條,並且有染色粒412
偶絲期—同源染色體的配對與接合絲複合物的形成412
粒線期—同源染色體間的交換與重組416
接合絲複合物—同源的排成—列和重組418
重組結節可能與交換有關419
雙線期—配對的染色體,除在交叉點外都進行分離419
移動期—交叉點的數目減少419
第一次減數的分裂—同源着絲點的分離420
第二次減數的分裂—姐妹着絲點的分離420
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染色體的分佈依中央節420
摘要: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的重要變化422
18-3 減數分裂的遺传影響和減數分裂的類型423
在植物、減數分裂是屬於中間的或孢子的424
雌性的人類,減數分裂可持續五十年424
雄性的人類、在青春期才開始進行減數分裂426
摘要427
受精-配子之间具有種專—性的交互作用429
摘要:有關減數分裂的進一步探討429
18-4 減數分裂的生物化學429
第十九章 細胞遺传433
19-1 染色體與遺传433
19-2 染色體數目與構造的變異435
19-3 染色體對演化之基本作用440
第二十章 人類細胞遺传443
20-1 正常的人類核型443
20-2 性染色體與性別的決定446
20-3 人類染色體異常448
20-4 人類的染色體與基因圖453
第二十一章 核糖體和核仁的功能455
21-1 核糖體455
核糖可以自由存在或與膜結合455
核糖體的組成一個大的和一個小的次元456
真核細胞的核糖體RNA—18s,28s,5.8s和5s457
摘要:核糖體和核糖體RNA的結構459
21-2 核糖體的蛋白質459
核糖體蛋白質的分解和重組460
原核和真核的核糖體—很少相似處,但是主要功能相同461
摘要:核糖體的組成461
21-3 核糖體的發源和核的功能462
核仁粗織器含有核糖體的RNA462
核糖體的基因是前後重覆且由間隔DNA分開463
5s基因—與間隔DNA重覆,但在核仁組織器外465
核糖體DNA在卵母細胞內大量複製465
核糖體RNA在核仁內進行一個複雜的處理過程467
電子顯微鏡下的核糖體生成469
摘要:核糖體的生成470
第二十二章 基因表現473
22-1 遺传密碼473
22-2 遺传工程477
22-3 轉錄作用479
22-4 轉移RNA486
22-5 蛋白質合成487
22-6 基因之調節作用491
第二十三章 細胞分化499
23-1 細胞分化的一般特性500
分化是穩定狀態500
「細胞決定」可發生於形態分化之前501
23-2 細胞核質的相互作用501
笠藻的詳細研究提供了細胞核質相互作用的認識501
細胞融合法可以再激活紅血球細胞核502
以CytochalasinB去細胞核生產「細胞質體」及「細胞核體」504
細胞融合法可生產對醫學有重要性的純化抗體505
在南菲蛙卵母細胞內體細胞核基因可重安排及表現507
摘要:細胞核質的相互作用508
23-3 細胞分化的分子機轉510
細胞核移植實驗證明細胞分化過程中整組基因保持固定510
基因的多倍複雜無法解釋細胞分化512
轉譯的控制無法解釋細胞分化513
細胞分化控制可能存於轉錄控制的層面514
在卵細胞質內「決定素」的分佈對早期發育有重要影響515
細胞間相互作用與細胞分化有直接關係517
摘要:細胞分化的機轉519
第二十四章 肌細胞及其分子生物學523
24-1 肌纖維構造523
24-2 肌原纖維的分子組成524
24-3 肌肉收縮的滑動機制529
24-4 收縮之調節與能量的供應531
24-5 興奮—收縮配聯533
第二十五章 細胞和分子神經生物學537
25-1 神經纖維的構造和功能537
軸突的構造—神經纖維原和神經小管538
細胞本體的生化合成作用538
大分子在軸突中的運送方向是由本體運同遠端539
正向軸突的輸送有快速與慢速之別541
大分子物質如神經生長因子以反向軸突流運送541
痙?毒素與病毒可經由反向運送並且能夠穿越突觸544
神經传遞速率—與直徑、髓鞘及節間距的關係544
動作電位—非加成性以及以去極波方式的传導544
有髓鞘神經纖維神經衝動的传導呈跳躍式546
在接受器及突觸部位,電位呈加成性的—而非前導性546
前導動作電位的大小端賴軸突細胞膜上的鈉離子和鉀離子通道開放的程度而定546
摘要:神經元和神經纖維一般構造和功能548
25-2 突觸的構造及其传遞神經衝動的機制549
神經衝動的传訊—可能由化學機制導至電流的传遞549
突觸传導是為興奮性或抑制性550
一神經元可能具有好幾千個突觸551
突觸的數目與樹突脊的數目相關552
突觸的超微構造顯示具有多種型式的功能接連553
選聚素接受器和突觸後密度可能與突觸的形成和維持有關553
前突觸膜在活化帶具特殊的突起554
突觸後膜顯示係—複雜的大分子組成物556
25-3 突觸小泡和神經传遞物的量子化釋放556
突觸小抱可依形態學及細胞化學分為數種型式556
神經元的發育—神經传遞物和突觸小泡的類別可能扮演決定性的角色556
突觸膜及突觸小抱可藉細胞分離的方法將其游離558
以乙醯膽鹼說明神經传遞物的合成與代謝560
神經传遞物的運送與突觸小泡有關561
传遞物的釋放與突觸小抱在神經传導中扮演的角色有關561
传遞物的釋放與胞泄作用,且與突觸小泡的再循環有關561
去極化與传遞物的釋放可由鈣離子調節562
摘要:突觸構造與神經衝動的传遞563
25-4 突觸受器和生理感應564
突觸受器是厭水性蛋白質,位於胞膜的脂蛋白質層內564
乙醯膽鹼接受器與鈉鉀離子的轉換有關565
利用重建的膽鹼性接受器可觀察乙醯膽鹼引發的波動情形565
膽鹼性受器的模式566
耐久性突觸的功能與第二級传訊者有關566
CAMP與蛋白質的磷酸化有關568
摘要:接受器和生理感應568
中文索引573
英文索引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