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
  • 田代贵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7777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1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界定2

(一)国内学者对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几种划分2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范围的界定4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现状、特点7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现状7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基本特点14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功能定位、原则及目标16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功能定位1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的基本原则21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目标22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重点及空间布局25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空间发展战略25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重点及空间布局29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思路及对策39

(一)加快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必须实现四个层面的良性互动40

(二)建立多层面协调机制,推进五方之间全面合作40

(三)加快项目前期研究,共同制订或推动长江上游经济带协调发展规划41

(四)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增强区域整体创新能力42

(五)加快产业的市场化整合,优化要素的空间配置,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42

(六)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43

六、长江上游经济带政策建议45

专题研究一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基本现状49

一、自然地理和资源概况50

(一)自然地理概况50

(二)资源分布概况51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53

(一)地区经济发展概况53

(二)三次产业发展概况55

三、交通运输业建设发展现状57

(一)内河航运基本情况58

(二)公路运输发展情况60

(三)铁路运输情况61

(四)航空运输发展情况62

四、城市化发展基本现状63

(一)城镇分布概况63

(二)主要城市群发展现状63

(三)主要城市发展现状及功能定位65

五、产业发展基本现状71

(一)第一产业发展现状71

(二)第二产业发展现状72

(三)第三产业发展现状77

六、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现状80

(一)科技事业发展现状80

(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81

(三)卫生事业发展现状82

七、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现状82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水土流失治理与退耕还林情况82

(二)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治理84

(三)大气环境污染严重85

(四)生态环境评价85

专题研究二 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及布局87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设施建设现状89

(一)水运航道的建设现状89

(二)铁路路网的建设现状92

(三)公路路网的建设现状93

(四)航空机场及线路状况95

(五)管道线路状况9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运输现状96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运输装备现状9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运量现状99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度分析105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近几年交通线路增长与运量增长比较105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近几年交通发展与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关系106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未来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107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及布局的问题与难点109

(一)区域交通水平整体发展较落后109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建设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制约经济的发展111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缺少综合大交通体系,制约内外要素流动和交流112

(四)在交通建设上缺乏有力的组织协调112

(五)交通建设布局的难点113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及布局的依据、原则及目标114

(一)依据114

(二)原则115

(三)目标116

六、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及布局的重点117

(一)水路建设与布局120

(二)铁路建设与布局125

(三)公路建设及布局128

(四)航空体系的建设、布局130

(五)地下管网的建设、布局130

七、长江上游经济带交通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131

(一)加快长江上游经济带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建设发展协同、管理协调和运输过程协作的交通体系131

(二)积极推进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交通建设投融资机制,探索和完善“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多种投融资形式132

(三)推进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改革134

专题研究三 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137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的现状138

(一)资源状况138

(二)产业状况140

(三)工业化所处阶段判断143

(四)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145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147

(一)产业总体层次不高147

(二)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148

(三)产业一体化程度低148

(四)生态环境脆弱149

(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49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目标150

(一)指导思想150

(二)基本原则150

(三)发展目标151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与方向152

(一)产业遴选的原则与依据152

(二)产业发展的重点与方向156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的空间布局165

(一)产业布局的思路165

(二)布局的重点与方向166

六、推进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调整的对策思路168

(一)塑造经济区产业分工与布局协调的新机制168

(二)加大产业整合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170

(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72

七、请求中央解决的政策174

(一)加大对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174

(二)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175

(三)支持国防军事工业发展,促进其深度参与长江上游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175

(四)实行税费优惠政策176

(五)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力度的措施176

(六)加大对老工业基地的扶持力度176

(七)给予特殊的军工政策倾斜177

专题研究四 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协调发展研究179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建设现状180

(一)城市功能结构体系基本形成180

(二)规模等级结构体系基本形成181

(三)城市功能结构体系基本形成,各个级别中心城市的城市功能不断加强182

(四)城镇空间呈网络状布局184

(五)两大中心产业功能互补186

(六)在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相对较高18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189

(一)城市数量少,城市首位度高189

(二)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有明显的断层189

(三)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弱190

(四)城镇空间布局不平衡190

(五)城市化总体水平低,地区差别大190

(六)三峡库区城市功能破坏严重191

(七)城镇间经济联合与合作关系较弱192

(八)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经济区比较相对水平较低192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建设及布局的基本思路195

(一)遵循点轴理论,重点发展交通干线城市,特别发展有若干条交通要道聚合、复合而成的交通干线城市195

(二)全面发展与倍数原则相结合195

(三)重点培育区域中心城市(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以城镇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为依据,强化城市特色196

(四)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提高城市化质量,走内涵式的城市发展道路196

(五)加快三峡库区城镇功能恢复进程,保证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协调发展196

(六)以国家安全保护为己任,因地制宜,组织城镇建设196

(七)以主中心和区域中心为网络节点,采取非均衡模式构筑区域城镇体系196

四、“二九七群”城镇体系建设重点197

(一)加强成都、重庆两个一级中心城市建设与合作,提高长江上游经济区的竞争能力197

(二)加强九个增长极城镇功能建设198

(三)加强区域分工,合理组织城镇体系建设202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城镇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204

(一)努力将长江上游经济带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长江上游区域规划》204

(二)加大国家规划资金投入水平,提高三峡工程建设资金对库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调整库区管理的有关政策204

(三)推进城市功能建设的系统化205

(四)建立长江上游经济协作区组织,加强区域协调206

专题研究五 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研究207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208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与目标210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地位210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210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213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功能分区216

(一)生态功能分区的原则216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的建立217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区域生态功能分区方法218

(四)生态功能分区结果220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220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布局220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224

五、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政策建议244

(一)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主要经济手段244

(二)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管理机制249

(三)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与产业结构调整252

(四)长江上游经济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投入保障机制和制度建设257

专题研究六 长江上游经济带2004—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261

一、发展条件分析262

(一)有利条件262

(二)不利条件263

二、发展预测264

三、预测模型及参数277

参考文献280

后记282

插图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