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史 华中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史 华中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238063.jpg)
- 张绍贤主编;贺志农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750831886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926页
- 文件大小:187MB
- 文件页数:991页
- 主题词:电力工业-经济史-中国;电力工业-经济史-江西省;电力工业-经济史-中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史 华中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篇1
一、清朝末年,电力破土萌芽3
二、民国初期,电力工业艰难兴起6
三、日军入侵,发电设备惨遭破坏8
四、国民党发动内战,电力生产处于困境12
总论17
第一章 电力工业迅速恢复(1949~1952年)21
第一节 抢修设备,提高发、供电能力21
一、接管电力企业,进行民主改革运动21
二、修旧利废,抢修设备23
三、安装新机组,架设输电线25
第二节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恢复正常生产秩序27
一、建立集中的管理机构27
二、逐步形成生产运行体制28
三、实施统一规章制度29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成就30
一、初步树立安全生产工作目标30
二、开展劳动竞赛,节能降耗32
三、三年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3
第二章 超额完成电力发展“一五”计划(1953~1957年)35
第一节 长远规划的编制及“一五”计划指标35
一、长远规划的编制36
二、“一五”计划指标37
第二节 建立电力勘测设计和施工队伍39
一、勘测设计队伍的建立39
二、施工队伍的组建和演变41
第三节 “一五”计划电力工业完成情况44
一、“一五”计划执行情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5
二、“一五”计划期间电力建设的成就和经验49
第三章 在“大跃进”与国民经济调整中曲折发展(1958~1965年)53
第一节 管理体制的变革与“二五”计划的制定54
一、体制变革与机构调整54
二、“二五”计划高指标的形成及其影响56
第二节 “大跃进”促使电力建设的步伐加快57
一、加大水电工程建设的比重与力度58
二、火电工程建设速度明显加快63
三、“小、土、群”遍地开花,全民办电运动受挫67
第三节 “大跃进”迫使电力生产追求高速增长68
一、担当“先行官”重任,发电量大幅增长69
二、电力生产盲目增长的突出问题70
第四节 贯彻“八字方针”,电力建设稳步健康发展72
一、调整机构、精简人员73
二、压缩基建规模,确保重点工程建设74
三、续建、新建一批电力工程项目75
第五节 电力生产在整顿中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77
一、填平补齐,恢复机组正常运行77
二、贯彻《工业七十条》,在整顿中建立正常生产秩序79
第四章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起伏前进(1966~1976年)82
第一节 水电建设取得重大进展82
一、一批大、中型水电工程建成投产83
二、水电工程建设前进中的挫折84
第二节 火电及输变电建设不断推进86
一、建设一批主力火电厂86
二、220千伏省电网逐步形成89
三、“山、散、洞”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91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对电力生产的冲击93
一、发电量随“文化大革命”影响起伏变动93
二、盲目改造设备超铭牌运行的不良后果95
第四节 缺电的困难局面96
一、计划用电管理的实施97
二、缺电使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下降98
三、电力调度克服困难运行99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的不利影响100
一、正常的生产秩序被打乱101
二、教育、科研、设计实力严重削弱102
第五章 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华中电网(1977~1990年)10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的转变107
一、掀起工业学大庆的高潮107
二、恢复规章制度,维护电力生产秩序109
三、加快设备完善化,恢复机组出力110
四、发电装机容量继续增长112
第二节 华中电网主网架的形成112
一、四省间220千伏电网联网113
二、省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转变和华中电管局的成立116
三、500千伏主网架建设及省间500千伏联网117
四、华中一华东跨大区±500千伏直流联网119
五、省间联网充分发挥了大电网的优势123
第三节 推行基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建设步伐125
一、逐步推行基建管理体制改革125
二、大型水电厂及火电厂陆续建成投产128
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遍布华中133
第四节 电力生产持续发展134
一、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134
二、加强安全管理,开展电力环境保护138
三、电力装备水平逐步提高142
四、形成华中电网特点的电力调度143
第五节 全面治理整顿,提高电力企业素质145
一、电力企业的整顿146
二、企业抓管理、上等级147
三、贯彻《企业法》,推行厂长负责制150
四、开展双文明和班组建设151
第六章 开创电力发展新局面(1991~1999年)154
第一节 深化改革,掀起电力建设新高潮155
一、华中电网1991~2000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完成情况分析155
二、集资办电和引进外资兴建大型电力工程158
三、长江三峡工程的论证和开工建设165
四、500千伏网架逐步完善169
第二节 电力规模增长促进管理水平提高170
一、电力生产创新水平171
二、电力需求趋缓,电网引出新问题177
三、开展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和创一流活动183
四、贯彻实施《电力法》186
第三节 培育和开拓电力营销市场188
一、抓市场、促营销,努力提高经济效益188
二、城市电网的建设和改造迈出坚实步伐189
三、贯彻“两改一同价”,开拓农村用电市场192
四、试行内部模拟电力市场,探索商业化运营194
第四节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7
一、电力企业向集团化发展197
二、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8
三、分层次经营管理电网200
四、经营管理500千伏电网201
附录204
附录一 1949~2000年华中地区发电装机容量204
附录二 1949~2000年华中地区发电量208
分论213
第一章 水能资源的大力开发利用217
第一节 丰富的水能资源217
一、长江水系在华中地区的水能资源分布218
二、黄河水系在河南的水能资源集中在干流潼关至孟津段225
三、华中地区水能资源特点226
第二节 小水电的建设与发展230
一、小水电的起始和发展230
二、开创农村初级电气化234
第三节 大、中型水电站的曲折发展236
一、起步建设的第一座中型水电站237
二、“大跃进”促使一大批水电工程开工239
三、艰苦创业,建设大中型水电工程243
四、治理黄河的一次重大教训251
五、“文化大革命”对水电建设的影响254
第四节 掀起水电建设新高潮256
一、第一次在长江干流建设水电站256
二、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水电建设发展259
三、流域实施梯级开发261
四、长江水系陆续成功建设一批水电站262
五、黄河、长江干流的继续开发和治理264
六、水电开发成绩斐然265
第五节 水库移民的变革266
一、从补偿性安置到开发性移民267
二、三峡水库移民的安置实践270
第二章 火电建设规模不断扩大273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开始的小火电建设273
一、发电设备的修复274
二、小火电的建设276
三、从苏联援建项目的建设中学习和提高279
四、一批中温中压机组的建设283
五、列车电站的建设及其功绩285
第二节 自力更生加快建设大机组290
一、从苏联撤走专家中吸取经验教训291
二、高温高压机组的建设与投产292
三、超高压机组建设的起始293
第三节 火电建设在曲折中前进299
一、“先简后全”建设方针的影响299
二、露天、半露天电厂的建设302
三、煤改油而又油改煤电厂的建设304
四、“山、散、洞”工程建设的后果与教训306
第四节 多渠道集资办电,投产机组迅速增加309
一、集资办电、多家办电、多渠道办电310
二、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设备313
三、一批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建成316
四、从改造、扩建和“以大代小”中求发展320
第五节 火电建设工程管理的沿革324
一、火电建设工程管理的发展与完善324
二、工程建设中引进招标、投标制328
三、工程建设中采用项目法人和工程监理制329
四、开展工程优化,实现火电机组达标投产331
第三章 输变电建设加速大电网的形成333
第一节 电网建设顺利起步334
一、66千伏电网建设334
二、35千伏电网的形成335
三、110千伏电网建设的兴起336
第二节 省电网建设的曲折历程337
一、110千伏电网的发展和“三线”输变电建设的得与失338
二、220千伏电网的兴起和经历的曲折341
三、220千伏省电网的初步形成及存在的问题342
四、鄂、豫两省联网经历345
第三节 华中电网的崛起346
一、220千伏省间联网形成华中电网347
二、500千伏电网迅速发展348
三、实现±500千伏华中、华东跨大区直流联网362
四、显著的跨省联网效益367
五、220千伏电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和加强371
六、华中、西北330千伏联网遭到挫折372
第四节 500千伏电网的扩展372
一、五强溪水电厂上网,500千伏电网向南部扩展372
二、隔河岩水电厂上网,500千伏电网中部结构加强374
三、鄂、赣500千伏联网,500千伏电网向东部扩展377
四、小浪底水电厂上网,500千伏电网向北部延伸378
五、跃入跨区域大电网379
第四章 电力规划和勘测设计水平在实践中提高381
第一节 电力勘测设计队伍建设与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382
一、勘测设计机构的组建和队伍发展383
二、勘测设计体制的改革387
三、电力工程勘测设计技术装备的提高389
第二节 电力规划设计不断完善395
一、电源规划建设成就和经验教训395
二、规划建设好电网,力争电网先行402
第三节 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水平的提高410
一、水电工程勘测设计的经验410
二、水工建筑设计技术的发展419
第四节 火电工程勘测设计工作的进步424
一、火电工程的勘测与选厂425
二、火电工程勘测设计在实践中提高426
三、火电工程勘测设计工作的得失429
第五节 输变电工程勘测设计实力增强433
一、输变电工程勘测设计的发展过程434
二、500千伏输变电勘测设计的飞跃436
三、输变电工程设计先进440
第五章 电力施工能力发展壮大453
第一节 施工队伍的成长和施工安装项目的业绩454
一、施工队伍的建立与成长454
二、施工安装项目的业绩460
第二节 施工技术进步和技术装备的发展463
一、火电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463
二、输变电工程施工的新技术469
三、省属水电工程施工企业技术的发展473
四、施工技术装备的发展476
第三节 施工质量不断提高和安全管理的加强479
一、施工质量管理不断提高479
二、施工安全的经验教训和施工安全管理的加强487
第四节 施工管理及施工招标和投标的实施490
一、电力施工管理的改进490
二、电力施工招标和投标的实施496
第五节 电力施工企业基地建设的改善498
一、施工企业基地建设的历程499
二、基地建设的困难及其发展501
第六章 电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503
第一节 生产运行体制建设和管理503
一、适时建立与改革运行管理体制504
二、严格执行和不断完善生产规章制度506
三、加强运行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是搞好运行的关键508
第二节 检修体制和方针及方式的转变513
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检修体制的变革514
二、设备检修方针与时代特征518
三、实行统一计划检修,充分利用水力资源522
四、带电作业方式的推广523
第三节 更新改造的成就及存在问题525
一、主力火电机组和重点火电厂的更新改造526
二、水电厂的大坝加固和完善化改造528
三、发电设备更新改造存在的问题529
四、重视500千伏及输变电系统更新改造530
五、设备可靠性管理的提高535
第四节 加大火电厂燃料管理的力度538
一、燃料管理体制和供应方式的变革539
二、进厂燃料质量的检验540
三、重视燃料的耗用管理542
四、以竞赛考核促燃料管理544
第五节 用电管理发挥重要作用546
一、用电量的增长及结构变化546
二、“三电”工作的兴起551
三、营业管理的进步554
四、电费收缴困难重重555
第六节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556
一、抓监督机构建设,安全监察职能体系逐步形成557
二、抓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安全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59
三、抓安全措施是防范事故的有效途径562
第七节 环境保护的改善566
一、加强电力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566
二、治理污染成效显著568
三、开发应用环保新技术571
第七章 电力调度的建立和完善575
第一节 电力调度的形成577
一、孤立电网的电力调度577
二、省电网统一调度的形成580
三、华中电网电力调度的形成584
第二节 电网生产调度运行逐步完善586
一、精心安排电网生产调度计划587
二、电网频率质量逐步提高589
三、电网经济调度的实践594
第三节 电网稳定状况不断改善597
一、省电网稳定水平的提高597
二、华中电网稳定工作的开展598
三、华中电网稳定措施不断完善599
第四节 完善保护装置,保障电网安全运行602
一、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水平不断提高603
二、安全保护装置效果明显605
三、加强元件保护管理,提高电网保护动作正确率609
四、国外进口继电保护装置的利弊611
第五节 电力调度通信技术的发展612
一、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613
二、数字微波通信的广泛应用615
三、电网光纤通信的运用616
四、微波通信防雷接地工作的开展618
第六节 华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施620
一、引进设备,建成华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620
二、开展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工作622
三、开展自动发电控制(AGC)工作,提高电网实时控制管理水平623
四、华中电网能量管理系统(EMS)高级应用软件开发投运624
五、华中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更新625
第八章 电力科学技术的进步627
第一节 电力科学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628
一、电力科技管理机构的建立与演变629
二、电力科研机构的发展630
三、产、学、研相结合,科技发展谱写新篇章634
四、科研体制创新的探索636
第二节 电力科技管理工作逐步加强638
一、科技规划和计划的制定638
二、科技投入的加大和科研经费管理的加强639
三、科技奖励机制规范化641
四、科技成果管理成为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动力644
第三节 科技情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44
一、科技情报活动的形成644
二、科技情报网的全面推广646
三、情报工作网络化的实现647
第四节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电力工业装备水平648
一、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649
二、调度自动化系统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650
三、科学技术引进工作的主要经验652
第五节 广泛开展科技成果研究654
一、火电技术应用促使发电设备状况好转654
二、水电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656
三、电网技术领域广泛采用新技术657
四、管理信息领域不断创新660
五、重视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661
第九章 电力教育事业的成长666
第一节 电力教育稳步兴起666
一、企业教育培训体制的初步建立667
二、职工培训扎实起步668
三、职业技术学校的创办671
第二节 电力教育在探索中曲折前进673
一、“大跃进”使电力院校发展偏重多、快,忽视教学质量674
二、电力学校教育的调整与提高676
三、半工半读学校的试办677
四、职工教育培训的恢复性发展678
第三节 电力教育事业在“文化大革命”中步入低谷680
一、电力院校教育处境困难680
二、职工教育培训滑坡682
三、电业职工在“文化大革命”中坚持学习专业技术682
第四节 电力教育事业的恢复与改革684
一、企业教育机构的恢复与培训基地的初建684
二、大规模的青壮年职工文化和技术补课如火如荼685
三、强化领导干部管理知识培训686
四、职工学历教育的恢复与兴起687
五、电力院校教育的恢复688
第五节 深化开展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690
一、工人技术培训深入展开691
二、干部培训的深化与提高694
三、职工学历教育高涨695
四、企业党校教育的兴起699
五、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成绩突出700
六、电力高校抓住机遇上台阶701
第六节 面向市场 全面推进电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703
一、领导干部工商管理培训稳步推进703
二、工人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的规范化704
三、职工中、高等学校的转轨与职业技术学校的结构调整704
四、构建电力高校新型教育体系的探索706
第十章 电力企业多种经营的兴起708
第一节 集体企业的兴办708
一、集体企业的起步708
二、集体企业的初期发展710
第二节 多种经营的创建711
一、多种经营企业的形成712
二、多种经营管理体制的建立713
第三节 多种经营规模上台阶715
一、多种经营纳入电力行业发展规划715
二、多种经营向产业化过渡716
三、多种经营向多产业发展720
四、加强多种经营的管理723
五、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清产核资724
第四节 改革促进多种经营加快发展727
一、清理整顿多种经营企业727
二、进一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728
三、分流富余人员任务加重730
四、多种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731
专论733
一、新中国成立后起步兴建的丹江口水电站737
(一)丹江口水电工程的决策与建设738
(二)38万大移民745
(三)丹江口水利枢纽发挥重要作用748
(四)水电站运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751
二、三门峡水电站改建对治理泥沙的影响756
(一)两次改建发挥效益758
(二)成功实现汛期浑水发电和扩装机组766
(三)工程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教训770
三、葛洲坝水电工程的成功建设774
(一)工程规划和建设初期的曲折经历775
(二)迎来建设施工的新高潮781
(三)加强科学管理,创建一流管理水平788
四、清江流域滚动开发水电的实践794
(一)流域滚动开发机制的探索794
(二)流域梯级开发的实践798
(三)全面落实流域开发目标803
五、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的青山热电厂810
(一)苏联援建的一期工程建成810
(二)担当湖北电力建设排头兵813
(三)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818
(四)油改煤工程艰难推进824
六、华中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火电厂的诞生827
(一)国产30万千瓦机组的艰难投产828
(二)漫长的设备完善化833
(三)成功引进国外2台30万千瓦机组836
(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持设备良好状况840
七、在治理整顿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金竹山电厂845
(一)变更建设规模和设备缺陷造成的被动846
(二)迎难而上,治理整顿见成效851
八、三步跃上江西省规模最大的火电厂859
(一)第一步,2台12.5万千瓦机组燃油改燃煤发电成功859
(二)第二步,首次建成2台20万千瓦机组864
(三)第三步,利用外资建设2台35万千瓦机组866
九、襄樊电厂一期建设4台30万千瓦机组的经验870
(一)发挥项目法人的作用870
(二)创造性的“二·二”施工模式873
(三)工程建设质量高、速度快879
十、选择采用500千伏电压等级的艰难历程882
(一)历经七载,来之不易883
(二)实践证明,选择正确888
十一、中国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的兴建892
(一)直流输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与决策893
(二)工程建设管理的新举措896
(三)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创新设计和施工900
(四)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验收投产904
十二、改革促进财会和审计工作的提高908
(一)电价制度的改革908
(二)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的变迁912
(三)财会制度的变革915
(四)电力产业金融的建立917
(五)维护财经纪律,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919
编后记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