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 Wildfire 4.0零件设计高级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韩玉龙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4296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589页
- 主题词:机械元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 4.0-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 Wildfire 4.0零件设计高级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自定义特征1
1.1 局部组1
1.1.1 创建局部组的范例1
1.1.2 利用局部组进行镜像、复制的操作4
1.1.3 利用局部组进行阵列操作6
1.2 UDF7
1.2.1 创建自定义孔的UDF7
1.2.2 利用UDF创建新的特征10
1.2.3 创建和使用包含多个特征的UDF12
1.2.4 UDF在钣金件设计中凹槽与冲孔的应用14
1.3 族表18
1.3.1 零件中的族表设计18
1.3.2 组件中的族表设计23
1.4 思考与练习25
第2章 高级特征应用27
2.1 管道特征27
2.2 唇特征29
2.2.1 在平面上建立唇特征30
2.2.2 在非平面上建立唇特征30
2.3 耳特征31
2.4 轴、法兰、环形槽、槽特征33
2.5 倒圆角高级应用36
2.5.1 过渡模式的一般使用、段的控制与垂直于骨架的应用36
2.5.2 段的定义及过渡模式的终止与重新生成42
2.5.3 应用过渡模式完成的造型设计45
2.6 混合特征中的相切属性设置46
2.7 扫描混合特征进阶49
2.7.1 把手截面面积的设置49
2.7.2 螺钉收尾中的相切设置50
2.8 螺旋扫描特征进阶52
2.8.1 端头为平面的压簧52
2.8.2 两端带固定位置的压簧54
2.8.3 端头为挂钩的拉簧56
2.8.4 扭簧158
2.8.5 扭簧262
2.9 复制特征进阶64
2.9.1 从其他零件复制特征65
2.9.2 共享数据的应用66
2.10 思考与练习70
第3章 曲面变形特征72
3.1 环形折弯特征72
3.1.1 轮胎73
3.1.2 水果篮75
3.1.3 字体77
3.2 骨架折弯特征78
3.2.1 无属性控制和截面属性控制的差别79
3.2.2 玩具火车路轨82
3.3 局部拉伸特征83
3.4 半径圆顶特征84
3.5 剖面圆顶特征86
3.5.1 使用扫描方法建立剖面圆顶特征86
3.5.2 使用混合无轮廓方法建立剖面圆顶特征88
3.5.3 使用混合一个轮廓方法建立剖面圆顶特征89
3.6 自由形状特征91
3.6.1 实体自由形状91
3.6.2 曲面自由形状94
3.7 展平面组和折弯实体95
3.7.1 建立弧形字体95
3.7.2 展平曲线97
3.7.3 使用参照曲面展平复杂曲面98
3.8 扭曲特征101
3.8.1 变换工具102
3.8.2 扭曲工具105
3.8.3 拉伸、折弯、扭转工具107
3.8.4 曲别针建模110
3.8.5 花瓶造型111
3.8.6 勺子造型114
3.9 思考与练习116
第4章 高级曲面进阶118
4.1 圆锥曲面和N侧曲面片118
4.1.1 建立肩曲线圆锥曲面118
4.1.2 建立相切曲线圆锥曲面119
4.1.3 建立N侧曲面片120
4.2 将剖面混合到曲面121
4.3 在曲面间混合122
4.4 将切面混合到曲面123
4.4.1 曲线驱动的相切拔模124
4.4.2 在拔模曲面外部创建恒定角度的相切拔模125
4.4.3 在拔模曲面内部创建恒定角度的相切拔模126
4.5 边界混合曲面特征进阶128
4.5.1 影响曲线的应用128
4.5.2 控制点的调整129
4.5.3 曲面边界属性的控制133
4.6 曲面技巧137
4.6.1 带曲面的应用138
4.6.2 渐消失面的处理142
4.6.3 尖端收敛的处理158
4.7 思考与练习169
第5章 造型工具及应用171
5.1 造型工具环境171
5.2 建立造型曲线173
5.2.1 活动平面及四视图表示173
5.2.2 建立基准曲线、圆及圆弧174
5.2.3 通过投影建立cos曲线176
5.2.4 通过相交建立cos曲线177
5.2.5 将外部曲线转换成造型曲线177
5.2.6 利用曲面建立造型曲线178
5.3 造型曲线中点的类型178
5.4 造型曲线的编辑179
5.4.1 利用曲率图控制造型曲线的质量179
5.4.2 编辑造型曲线180
5.4.3 造型曲线的复制与移动183
5.5 建立造型曲面184
5.6 造型曲面编辑185
5.7 跟踪第绘187
5.8 造型特征应用189
5.8.1 一个最基本的造型曲面189
5.8.2 三边构面+局部转四边面195
5.8.3 造型混合曲面做辅助面196
5.8.4 三通管补面连接198
5.8.5 手柄203
5.8.6 通过图片的设计207
5.9 思考与练习218
第6章 逆向设计应用220
6.1 逆向工程概论220
6.2 Pro/E中逆向工程的流程221
6.3 小平面特征222
6.4 重新造型特征230
6.4.1 解析曲面的创建234
6.4.2 曲线及多项式曲面的建立及调整241
6.5 独立几何特征260
6.5.1 由原始数据建立曲线、曲面261
6.5.2 参照独立几何曲线的逆向设计264
6.6 Import Data Doctor270
6.6.1 修补破面1271
6.6.2 修补破面2276
6.6.3 修补破面3280
6.7 其他方式的逆向设计289
6.7.1 简单多视图轮廓线的逆向设计298
6.7.2 三维数据线的逆向设计300
6.8 思考与练习302
第7章 高级组件装配305
7.1 快速装配元件的技巧305
7.1.1 利用“重复”命令快速装配元件305
7.1.2 使用阵列工具快速装配元件307
7.1.3 利用复制操作快速添加元件308
7.1.4 利用界面技术实现元件的自动装配310
7.2 组件中的特征314
7.2.1 在组件中建立切剪特征314
7.2.2 切除的应用318
7.2.3 辅助特征在链条装配中的应用319
7.3 自顶而下的产品设计329
7.3.1 骨架模型在自顶而下设计中的应用330
7.3.2 主控件技术在自顶而下设计中的应用353
7.3.3 布局在自顶而下设计中的应用360
7.4 组件的简化表示370
7.4.1 建立最基本的简化表示370
7.4.2 在简化表示中使用替换零件代替复杂元件373
7.4.3 利用包络替代元件建立简化表示376
7.4.4 利用区域创建组件简化表示379
7.5 元件的替换381
7.5.1 通过族表替换元件381
7.5.2 通过互换组件替换元件383
7.5.3 通过参照模型替换元件385
7.5.4 通过布局替换元件387
7.5.5 通过复制替换元件389
7.6 挠性组装390
7.6.1 为零件定义挠性390
7.6.2 在组件中装配挠性零件391
7.7 思考与练习394
第8章 参数化设计396
8.1 方程曲线396
8.2 关系及参数402
8.2.1 关系语句及类型403
8.2.2 关系中使用的参数符号404
8.2.3 关系中的注意事项405
8.2.4 实体零件特征的尺寸参数化406
8.2.5 组件中订书机图钉与压缩弹簧的同步变化409
8.3 关系驱动的阵列414
8.3.1 利用参数实现数字阵列414
8.3.2 特殊形式的散热孔416
8.3.3 均布在球体上的阵列418
8.4 自定义参数应用421
8.4.1 参数化直齿条421
8.4.2 参数化拉伸弹簧424
8.4.3 参数化锥齿轮425
8.5 可变剖面扫描特征中关系的应用436
8.5.1 单纯尺寸参数的应用436
8.5.2 尺寸参数与trajpar等函数结合使用437
8.5.3 基准图形的使用441
8.6 程序应用444
8.6.1 Program语句使用方法446
8.6.2 Program语句分类与组合规则454
8.6.3 对参数化齿轮建立参数输入程序455
8.6.4 建立多种规格的轴456
8.6.5 制作族群零件462
8.6.6 在组件中通过程序实现元件的替换464
8.7 思考与练习471
第9章 分析功能472
9.1 模型分析473
9.2 几何分析481
9.3 Mode1CHECK489
9.3.1 Mode1CHECK交互490
9.3.2 Mode1CHECK再生490
9.3.3 Mode1CHECK规则检查492
9.3.4 规则文件示例494
9.3.5 ModeICHECK几何检查497
9.3.6 在Windows中以批处理模式运行Mode1CHECK498
9.4 模型比较500
9.5 行为建模工具501
9.5.1 分析特征502
9.5.2 用户定义分析507
9.5.3 敏感度分析509
9.5.4 可行性/优化分析511
9.5.5 多目标设计研究514
9.6 思考与练习517
第10章 注释特征518
10.1 创建注释特征及注释元素的组成与操作518
10.2 注释特征的显示及处理519
10.3 在模型中传播注释521
10.4 注释特征应用综合范例522
10.5 思考与练习532
第11章 高级渲染533
11.1 渲染控制533
11.1.1 外观设置534
11.1.2 Photolux高级外观538
11.1.3 房间设置542
11.1.4 光源设置544
11.1.5 效果设置550
11.1.6 场景设置554
11.1.7 渲染设置555
11.2 定义模型外观范例558
11.2.1 金属材质的定义558
11.2.2 玻璃材质的定义563
11.2.3 塑料材质的定义566
11.2.4 Pro/E渲染常用材质参数570
11.3 渲染综合范例571
11.4 思考与练习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