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理论·方法与实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楼洪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2604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地区经济-经济协调-研究-中国;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理论·方法与实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般理论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观2
一、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
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综述4
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5
一、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5
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中的政府干预思想6
三、政府干预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条件7
第三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双重协调9
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双重协调模式9
二、区分内外双重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必要性13
三、区域经济双重协调发展机制的内容15
第四节 区域发展协调新机制:区域要素传导21
一、区域要素传导机制的内涵22
二、建立与完善区域要素传导机制的必要性25
三、建立与完善区域要素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27
四、实现区域要素传导机制的风险控制31
第二章 区域自协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35
第一节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6
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36
二、区域经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标体系37
三、目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8
第二节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44
一、提高政府官员对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认识水平与能力44
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方法在于统筹兼顾46
三、从解决突出问题着手,加快区域的社会建设46
四、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50
五、深化体制改革,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51
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53
第四节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55
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含义与分类55
二、区域发展战略诸要素58
三、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优化战略65
四、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68
五、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72
第三章 区域自协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79
第一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与基本理论80
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80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81
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容83
四、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85
五、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86
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88
一、世界城市化88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91
三、城市化的城乡协调发展功能93
四、影响城市群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功能的若干问题95
五、农民收入水平空间分布对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验证96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101
一、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101
二、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乡协调发展能力105
三、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107
四、统筹城乡就业,促进要素自由流动109
五、统筹城乡教育,加强人力资源开发111
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居民迁徙权113
七、统筹社会保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115
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116
第四节 快速城市化下的城乡协调发展:义乌案例118
一、义乌市的快速城市化118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城市化效应及其机制120
三、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与义乌城市扩张126
第四章 区域自协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33
第一节 人地和谐关系理论综述134
第二节 统筹人地和谐:人口空间分布136
一、影响我国人地和谐的人口分布问题136
二、统筹农村人口空间布局基本对策142
第三节 统筹人地和谐:主体功能区149
一、问题的提出149
二、主体功能区的含义与构成150
三、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协调功能152
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基本方法155
第四节 人地和谐的利益均衡:生态补偿机制160
一、生态补偿机制的含义160
二、生态补偿机制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协调作用161
三、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163
第五节 循环经济166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166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168
三、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对策171
第六节 案例:浙中区域人口版图的重构176
一、浙中区域的整体人口布局现状及其成因177
二、浙中区域人口版图重构的对策建议185
第五章 区域互协调:统筹区域发展193
第一节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问题195
一、我国的区域发展差距195
二、影响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形成的因素199
第二节 区域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204
一、我国区域合作发展的现状与问题205
二、区域合作的基本类型与动力机制208
三、区域合作在区域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210
第三节 要素流动与区域合作212
一、要素流动对于区域发展差距的作用问题的争论213
二、要素流动中的区域定位与“二传手”理论215
第四节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223
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政府间的协调问题223
二、建立与完善区域互协调的四大机制224
三、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规划226
四、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空间融合227
五、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27
六、大力推进区域创新228
七、发挥区域合作组织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230
第五节 实例:融金入长231
一、金华争取加入长三角区域合作组织的历程231
二、“融金入长”的必要性240
三、“融金入长”地区合作与交流的实践243
四、金华融入长三角的基本对策247
第六节 区域合作实例:九方经济区250
一、浙赣闽皖九方经济区基本情况251
二、九方经济区经济协作组织对区域合作的推动254
三、影响九方经济区协调发展的若干因素255
四、九方经济区协调发展对策研究257
第六章 区域互协调: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267
第一节 统筹国(区)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268
一、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268
二、“比较优势陷阱”和“国际竞争优势”270
三、进口替代型战略与出口导向型战略272
四、经济全球化273
五、统筹内外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74
第二节 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年的回顾276
一、我国各区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276
二、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特点278
三、中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279
第三节 区域互协调:统筹内外的基本对策284
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84
二、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286
三、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291
四、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298
五、着力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302
六、注重互利共赢,促进内外和谐发展304
七、把握主动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308
第七章 实例:浙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313
第一节 浙江省域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314
一、浙江省域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演变314
二、走向协调——浙江空间发展结构演化新趋势317
三、浙中区域——浙江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318
四、浙中区域追赶式发展任重道远320
第二节 浙中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及其演变322
一、浙中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结构的演变322
二、浙中区域空间结构新趋势322
三、区域内部结构的分化324
第三节 浙中区情分析327
一、浙中区域协调发展的比较优势与劣势327
二、浙中区域资源要素分析333
第四节 转型时期浙中区域发展战略347
一、建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资本要素整合机制347
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调节机制349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导向机制352
四、建立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要素传导机制355
五、加快信息资源流动,实现城市群共享的信息传导356
六、建立与完善城市群基础设施的共建机制357
七、建立与完善城乡要素传导的“二传手”机制359
八、建立健全区域协调组织机制,促进浙中城市群协调发展360
第五节 区域经济与城市群发展规划360
一、金义聚合主轴线与浙中城市群协调发展361
二、区域产业带布局规划思路367
三、区域交通物流发展规划思路371
四、城市群发展规划思路374
五、区域生态环保规划思路377
后记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