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系统科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系统科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1244246.jpg)
- 赵树智,张富国,何发成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04207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系统科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系统科学的对象和意义1
第一节 系统科学的对象及其体系结构1
一、系统科学的对象1
二、系统科学的性质2
三、系统科学的基本特征4
四、系统科学的体系结构4
第二节 系统科学兴起的条件7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7
二、科学方法发展的要求9
三、战争与军事需要的刺激9
第三节 系统科学产生的意义10
一、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10
二、提供了崭新的科学方法12
三、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奠定科学基础14
第二章 系统的特征及其分类17
第一节 系统思想的历史演进17
一、系统的含义17
二、系统思想的演进19
三、系统论的诞生和发展24
第二节 系统的基本特征32
一、整体性32
二、相关性33
三、动态性34
四、有序性35
五、环境性36
六、目的性37
第三节 系统的分类38
一、从系统形成的过程来分类38
二、从系统构成要素的性质来分类39
三、从系统的时变性来分类39
四、从系统与环境的交换关系来分类40
五、从系统自然发展层次上来分类41
六、从系统的复杂程度上来分类41
七、从系统要素排列的方式来分类42
八、从系统规定的目标来分类42
第三章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44
第一节 整体性原理44
一、整体性原理的含义44
二、整体性原理的理论意义48
三、整体性原理的实践意义50
第二节 子系统原理52
一、子系统原理的含义52
二、子系统原理的理论意义55
三、子系统原理的实践意义56
第三节 结构与功能原理59
一、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含义59
二、结构与功能原理的理论意义63
三、结构与功能原理的实践意义65
第四节 系统演化原理66
一、系统的生成67
二、系统的演化69
三、系统的老化与消亡71
四、系统演化原理的理论意义72
五、系统演化原理的实践意义73
第四章 信息及其分类75
第一节 信息思想的历史演进75
一、人类通信方式的历史演进75
二、信息论的创立79
三、通信系统的信息模型82
第二节 信息的定义和性质85
一、信息的定义85
二、信息与物质、能量关系87
三、信息的性质90
第三节 信息的分类92
一、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92
二、实在信息、先验信息和实得信息94
三、其它几种分类方法97
第五章 信息原理和交叉信息学科102
第一节 信息的测度102
一、信息与概率102
二、信息量基本公式105
三、信息量与负熵110
四、麦克斯韦妖112
第二节 信息的传递114
一、信源与信号问题115
二、信道问题118
三、编码问题121
第三节 信息的存贮和识别125
一、信息的存贮和提取125
二、信息的识别130
第四节 交叉信息学科133
一、信息经济学133
二、信息法学136
三、信息论美学139
四、语言信息处理学141
第六章 控制及其分类146
第一节 控制论的产生146
一、控制和控制论146
二、控制论的产生149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要素152
一、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152
二、控制的目的和行为153
三、输入和输出156
四、控制论空间157
第三节 控制的类型160
一、试探控制和记忆控制160
二、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161
三、程序控制和随动控制162
四、自适应控制和最佳控制163
第四节 控制机制164
一、信息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164
二、反馈控制和系统的稳定性166
三、自动控制167
四、生物电控制168
第七章 控制论的应用170
第一节 生物控制论170
一、生物控制论的形成170
二、生物控制论的主要内容173
三、生物控制论的发展趋势175
第二节 工程控制论176
一、工程控制论的产生177
二、古典工程控制论177
三、现代工程控制论178
第三节 经济控制论184
一、经济控制论的产生184
二、经济控制论的研究领域186
三、经济控制的基本方式188
四、经济控制论模型191
第四节 教育控制论192
一、教育控制论的产生192
二、教育控制论的基本内容194
第五节 人工智能197
一、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197
二、人工智能应用概观201
三、专家系统与知识工程202
第八章 系统科学方法209
第一节 系统方法209
一、系统方法的特点209
二、系统方法的原则211
三、系统方法的步骤212
四、系统方法的作用214
第二节 系统工程215
一、系统工程的由来和发展215
二、系统工程的步骤218
三、系统工程的应用219
第三节 运筹学方法222
一、运筹学的产生和发展222
二、运筹学的主要内容224
第四节 信息方法232
一、信息方法的特点232
二、信息分析和信息综合235
三、信息方法的作用237
第五节 反馈方法239
一、反馈和反馈方法239
二、反馈方法的基本原则241
三、反馈方法的作用243
第六节 功能模拟方法246
一、模型和模拟246
二、功能模拟方法及其特点248
三、功能模拟方法的作用249
第七节 黑箱方法252
一、黑箱方法及其特点253
二、黑箱方法的步骤255
三、黑箱方法的作用257
第八节 系统科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259
一、现代科学思维观念的整体性260
二、现代科学思维时空的开放性262
三、现代科学思维坐标的多维性264
四、现代科学思维动能的创造性266
第九章 科学系统的新进展269
第一节 耗散结构论269
一、什么是耗散结构269
二、耗散结构形成的机制272
三、耗散结构论的应用277
第二节 协同论281
一、协同论的产生281
二、协同论的基本思想283
第三节 突变论287
一、突变论的产生287
二、突变论的基本思想288
三、突变论的应用292
第十章 系统科学中的哲学问题294
第一节 系统、信息、控制的辩证关系294
一、系统、信息、控制概念相互区别294
二、系统、信息、控制概念相互联系296
三、系统、信息、控制概念的辩证统一关系297
第二节 系统科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298
一、为丰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范畴提供素材299
二、为印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现代自然科学基础300
三、为深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提供科学依据303
四、为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精确化提供重要条件308
第三节 系统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关系311
一、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311
二、系统科学方法是科学方法论的创新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