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恢复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恢复生态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1245697.jpg)
- 董世魁,刘世梁,邵新庆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6129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生态系生态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恢复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恢复生态学的原理与基础2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恢复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2
一、恢复生态学的定义与属性2
二、生态恢复的概念与内涵3
第二节 恢复生态学诞生的背景和意义5
一、全球生态系统退化问题5
二、生态系统退化的类型及成因7
三、生态系统退化的诊断及控制9
第三节 恢复生态学的内容与目标11
一、恢复生态学的主要内容11
二、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目标13
第四节 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5
一、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15
二、恢复生态学的发展现状18
三、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方向19
思考题19
第二章 理论生态学基础20
第一节 普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0
一、生态学的定义与内涵20
二、生态学的研究对象21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3
一、环境对生物的作用23
二、生态因子的作用特点25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6
第三节 种群生态学基础30
一、种群的基本特征30
二、种群数量调节30
三、种群对策与种间关系32
第四节 群落生态学基础34
一、群落的基本特征34
二、群落的演替35
三、群落的稳定性37
第五节 生态系统生态学基础38
一、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38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40
三、生态平衡及其反馈调节机制43
第六节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44
一、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44
二、等级理论45
三、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46
四、时空尺度理论47
五、景观连接度理论48
六、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48
七、复合种群理论49
八、源-汇理论51
第七节 恢复生态学的基本理论51
一、恢复生态学理论基础的发展现状51
二、传统生态学的理论基础52
三、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基础53
四、恢复生态学自身的基本理论55
思考题56
第三章 应用生态学基础57
第一节 应用生态学概论57
一、应用生态学的定义57
二、应用生态学的范围57
三、应用生态学的理论框架58
四、应用生态学的发展方向58
第二节 自然资源生态学基础59
一、农业生态学基础59
二、草地生态学基础60
三、森林生态学基础61
四、湿地生态学基础62
五、海洋生态学基础63
第三节 污染生态学基础64
一、污染生态学概论64
二、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成因64
三、污染效应的发生机制66
四、生态系统的污染效应67
五、污染的生态过程与控制途径70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生态学基础72
一、可持续发展生态学概论72
二、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的基本原理73
三、可持续生态系统的评价74
四、可持续生态系统的规划77
五、可持续生态系统建设79
第五节 恢复生态学的方法实践81
一、生态恢复的方法与原则81
二、生态恢复的操作指南与程序85
三、生态恢复的判定与评价86
思考题89
第二篇 恢复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与实践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的生态恢复应用与实践92
第一节 物种保护与种群恢复92
一、物种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92
二、物种多样性保护的方法93
三、种群恢复的途径和技术96
第二节 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恢复97
一、群落结构和功能恢复的基本原理97
二、群落结构和功能恢复方法101
第三节 栖息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重建105
一、栖息地概述105
二、栖息地退化的机理106
三、栖息地恢复技术110
第四节 生态廊道的开辟与恢复112
一、生态廊道的内涵113
二、生态廊道理论113
三、生态廊道的类型及构建114
思考题119
第五章 陆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20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20
一、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120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120
三、全球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况121
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22
第二节 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26
一、草地生态系统的定义126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127
三、全球草地生态系统概况128
四、草地退化与恢复130
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32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132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132
三、全球森林生态系统概况134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与恢复136
第四节 工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39
一、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类型139
二、工矿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的危害140
三、工矿废弃地生态恢复141
四、工矿废弃地的恢复效果评价145
思考题146
第六章 水域与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47
第一节 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47
一、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47
二、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53
第二节 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58
一、河流系统的功能158
二、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迫切性159
三、河流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原则和方法160
第三节 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65
一、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65
二、外界干扰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166
三、湖泊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168
四、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169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170
一、湿地退化的概念170
二、湿地退化的机理171
三、退化湿地的恢复174
思考题179
第三篇 全球生态恢复的典型案例182
第七章 北美地区的典型案例182
第一节 北美大平原草地恢复管理工程182
一、北美大平原简介182
二、北部大平原生态区的自然概况183
三、北美大平原生态恢复重建的主要目标185
四、生态恢复的主要方法185
五、短期内强化大平原景观保护的途径189
第二节 美国旧金山海湾海岸带恢复工程189
一、旧金山海湾三角洲的区位功能190
二、海湾的生态环境问题191
三、海湾生态恢复的目标192
四、海湾生态恢复的主要技术方法193
五、生态恢复的成效197
第三节 加拿大安大略省沼泽湿地恢复工程198
一、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湿地概况198
二、湿地恢复的主要目标199
三、湿地恢复的主要技术199
四、加拿大湿地恢复的主要经验204
思考题205
第八章 欧洲地区的典型案例206
第一节 中欧退化林地的生态恢复206
一、欧洲森林和森林利用的历史207
二、森林破坏的原因210
三、森林植被恢复的技术与方法211
第二节 西欧大型河流与洪积平原生态恢复工程216
一、欧洲河流破坏的原因217
二、典型河流和河漫滩的修复工程220
第三节 欧洲西北部湿地与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工程224
一、湿地退化的原因224
二、恢复方法226
三、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227
第四节 阿尔卑斯山高寒生态系统恢复工程230
一、阿尔卑斯山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231
二、高山环境中可持续性恢复的途径231
思考题237
第九章 非洲地区的典型案例238
第一节 非洲生物多样性保护238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框架238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239
三、人口密集地区的生境恢复240
四、控制外来物种入侵240
第二节 撒哈尔荒漠的沙化土地恢复241
一、沙化土地恢复的背景241
二、控制移动沙丘242
三、畜牧业政策制定243
四、典型区围栏封育244
第三节 非洲受损河流生态系统恢复245
一、河流生态恢复的背景245
二、人工泄洪恢复246
三、河流管理248
第四节 非洲矿区的生态恢复250
一、矿区生态恢复背景250
二、纳马夸兰矿区恢复251
三、祖鲁兰矿区恢复252
思考题254
第十章 亚澳地区的典型案例255
第一节 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社区林业管理255
一、社区林业管理的实施背景255
二、社区林业的提出及主要政策256
三、社区林业的一些管理措施257
四、社区林业的实施效果258
五、社区林业的生态与社会效应259
第二节 东南亚地区的湄公河管理工程261
一、湄公河流域概况261
二、湄公河流域的生态系统管理262
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263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矿区生态恢复268
一、重视矿区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268
二、矿区复垦的制度建设269
三、矿区复垦法律法规建设271
四、生态恢复规划与监测272
思考题273
第十一章 中国生态系统恢复的典型案例274
第一节 太行山绿化林业生态工程274
一、太行山绿化林业生态工程背景274
二、太行山绿化林业生态工程目标275
三、太行山绿化林业生态工程关键技术275
四、太行山绿化林业生态工程保障措施278
第二节 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工程281
一、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工程背景281
二、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工程目标282
三、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283
四、毛乌素沙地生态恢复的对策286
第三节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生态恢复工程287
一、江河源区生态恢复工程实施背景287
二、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288
三、江河源区生态恢复工程目标290
四、江河源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291
五、江河源区生态恢复的对策294
第四节 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295
一、华南沿海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实施背景295
二、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实施目标299
三、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300
四、华南沿海红树林恢复工程保障措施302
五、红树林生物入侵问题304
第五节 滇池污染生态治理工程304
一、滇池污染生态治理工程实施背景304
二、滇池污染生态治理工程实施目标308
三、滇池污染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对策309
思考题310
第四篇 与恢复生态学发展密切相关的前沿科学理论第十二章 生态系统服务与健康管理312
第一节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312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312
二、生态系统服务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313
三、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历史与发展方向313
四、生态系统服务的内容314
第二节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及保护321
一、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321
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计的重要意义324
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保护策略与途径326
第三节 生态系统管理327
一、生态系统管理概述327
二、生态系统健康管理329
三、可持续生态系统管理333
思考题335
第十三章 全球变化与响应对策336
第一节 全球变化现象336
一、全球变化的概念336
二、全球变化的主要内容337
第二节 全球变化产生的影响342
一、全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42
二、全球变化对土壤的影响344
三、全球变化对植被的影响347
四、全球变化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350
第三节 全球变化的应对策略350
一、全球变化的控制对策350
二、全球变化的减缓措施351
三、全球变化的适应对策352
思考题353
第十四章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354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54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354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5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纲领及目标359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59
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360
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361
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362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363
一、生态环境对发展的作用364
二、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364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366
第四节 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366
一、联合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367
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367
三、世界银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工具368
四、美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况368
五、欧盟的可持续发展行动369
六、东盟环境战略行动计划369
七、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370
思考题372
参考文献373
推荐网址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