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问责 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计问责 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259308.jpg)
- 冯均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588233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政府审计-责任制-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审计问责 理论研究与制度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国家审计的国家化差异: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分析18
一、国家的起源与国家的性质18
(一)历史上的国家18
(二)当代的国家20
(三)国家性质的分析22
二、基于国家的政府功能与责任的分析23
(一)政府功能的设定23
(二)政府责任的分析26
三、国家中政府受托责任制衡体系的构造29
(一)三权分立制度下政府受托责任制衡体系的分析29
(二)议行合一制度下政府受托责任制衡体系的分析32
四、国家审计在经济国际化中“国家化”特征的剖析36
(一)体制特征:复杂的博弈结局36
(二)经济特征:重要的环境基础39
(三)需求特征:永远的动因差异41
第二章 问责现实基础:国家审计在不同领导体制下的差异分析48
一、制度结构的分析48
(一)对立法型审计模式的考察49
(二)对行政型审计模式的考察53
(三)对司法型审计模式的考察56
二、权责体系的分析59
(一)立法型审计模式下的权力配置与责任约束60
(二)行政型审计模式下的权力配置与责任约束66
(三)司法型审计模式下的权力配置与责任约束72
三、功能设置的分析74
(一)国家审计的建设功能75
(二)国家审计的防护功能77
(三)国家审计的监督功能80
四、问责机制的分析82
(一)分权的问责流程82
(二)明晰的问责规则85
(三)透明的问责过程86
(四)畅通的信息沟通87
第三章 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的理论构架设计92
一、关于国家审计问责制度内涵的分析92
(一)“问责”与“问责制度”辨析92
(二)国家审计问责功能的解析95
(三)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的诠释98
二、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目标设定的分析101
(一)中性目标: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101
(二)消极性目标:遏制被审计单位的受托责任失职行为104
(三)积极性目标:促进被审计单位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106
(四)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目标的共融107
三、国家审计问责主体的剖析109
(一)“狭义问责主体论”:国家审计机关充当问责主体109
(二)“广义问责主体论”:多元主体参与问责111
(三)国家审计问责主体的构架115
四、国家审计问责客体的探讨116
(一)确定国家审计问责客体的依据分析116
(二)国家审计问责客体的设定范围117
(三)国家审计问责客体扩展到自然人的探索121
五、基于国际视角的审计问责规范体系分析124
(一)《利马宣言》:一项高水平的国际标准124
(二)法律:审计问责的强制性要求127
(三)准则:审计问责的技术性要求128
六、国家审计问责流程的探讨129
(一)责任认定阶段130
(二)处理处罚阶段132
(三)改进建议阶段133
(四)审计问责三个阶段的关系剖析135
第四章 我国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的构架设计138
一、社会环境的基础建设138
(一)现实环境的分析与评价138
(二)理想化环境的建设144
(三)审计问责与社会环境的互动148
二、审计问责制度的设置152
(一)最优的制度构架:基于政治改革预期的设计152
(二)改良的制度构架:基于现实条件改革的设计163
(三)变通的制度构架:基于现实条件微调的设计168
三、审计问责制度运行的保证系统分析176
(一)内部协调机制的分析176
(二)外部支持体系的分析178
第五章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对审计问责制度的评价183
一、问卷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183
(一)问卷调查方案的设计183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85
二、审计机关领导访谈情况及点评236
(一)访谈调查方案的设计236
(二)访谈调查结果及点评237
第六章 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国家审计问责制度的评价275
一、问卷调查情况及结果分析275
(一)问卷调查方案的设计275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277
二、访谈调查结果及其分析评价305
(一)调查方案设计305
(二)访谈调研结果及评价306
第七章 来自外界的反应:国家审计问责的功过评价316
一、人大的反应316
(一)前“审计风暴”时期的情况316
(二)“审计风暴”时期的情况321
(三)后“审计风暴”时期的情况326
(四)审计问责:人大应当承担什么角色?327
二、媒体的反应329
(一)李金华现象:人民支持负责任的政府官员329
(二)媒体对审计问责的赞誉330
(三)媒体对审计问责的担忧336
第八章 完善我国审计问责制度的政策建议347
一、审计问责:立法应当先行347
(一)法律建设的设想347
(二)行政规章的完善354
(三)道德约束的补充358
二、改革审计制度的建议362
(一)审计体制目标模式的设计362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突破366
(三)审计人员管理制度的改善369
三、完善问责环境的建议373
(一)部门协调机制的建立373
(二)分权管理制度的重建377
(三)舆论监督层次的提高381
第九章 结论386
附件1396
附件2403
附件3407
附件4409
致谢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