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京市土地整理与效益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京市土地整理与效益分析
  • 许明,刘友兆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出版社
  • ISBN:978780718348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国土整治-研究-南京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京市土地整理与效益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内1

一、国外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内涵1

二、国内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内涵3

第二节 土地整理的产生与发展5

一、国外土地整理发展简史5

二、国内土地整理发展简史6

第三节 开展土地整理的背景及意义9

一、我国开展土地整理的背景9

二、我国当前开展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11

第四节 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综述13

一、国外土地整理研究13

二、国内土地整理研究16

第二章 土地资源概况21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形成背景22

一、自然背景22

二、社会背景27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构成分布28

一、土地资源概况28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布29

第三节 土地资源的变化32

一、未来几年内南京市的土地资源发展规划32

二、建设用地资源的变化情况33

三、耕地资源的变化与新增耕地情况34

第四节 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38

一、区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将使南京市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38

二、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42

第三章 土地资源整理潜力46

第一节 土地整理潜力概述46

一、土地整理潜力相关概念46

二、土地整理潜力的基本特征47

三、土地整理潜力内涵分析48

四、土地整理潜力结构分析54

第二节 土地整理潜力相关理论56

一、土地利用伦理学理论56

二、土地优化配置理论59

三、景观生态学理论61

第三节 土地整理潜力分析62

一、土地整理潜力分析的原则62

二、影响自然潜力转化实际潜力因素分析63

三、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64

第四节 南京市土地整理潜力71

一、农地整理潜力71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74

三、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潜力75

四、土地整理潜力总体评价76

第四章 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78

第一节 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概述78

一、土地整理项目的类型78

二、土地整理项目运作程序78

三、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情况79

第二节 管理机构与职责82

一、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职责82

二、县(区)土地整理中心的职责82

第三节 项目申报83

一、项目申报的原则和条件83

二、项目申报的具体要求84

三、项目申报的程序与材料84

第四节 土地整理项目招投标86

一、建设单位参与委托投标工作的主要内容86

二、招投标工作的监督管理86

三、招投标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7

第五节 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87

一、项目施工的准备工作87

二、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88

三、进度管理90

四、技术管理93

五、成本控制99

六、项目资金的管理102

第六节 项目验收104

一、项目验收的目的、类型及依据104

二、验收的方法、内容与程序105

三、项目自验108

四、项目终验108

五、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110

第七节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111

一、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概述111

二、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后期管护的组织形式112

三、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职责及工作程序112

四、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保修与回访114

五、土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合同的订立115

第五章 土地整理项目运作机制与模式117

第一节 土地整理项目的运作机制117

一、政策激励机制117

二、利益驱动机制119

三、环境胁迫机制119

第二节 土地整理项目模式119

一、土地整理模式的基本理论120

二、土地整理项目模式的类型123

第三节 南京市土地整理的产业化运作模式124

一、土地整理产业化的基本理论125

二、农地整理产业化的模式构架126

三、南京市土地整理产业化运作模式体系127

四、推进南京市农地开发整理产业化的思考130

第四节 土地整理权属调整模式130

一、土地整理与土地产权调整的关系分析130

二、土地产权调整的对象和原则132

三、土地权属调整的程序和方法132

四、土地整理中产权调整模式研究135

五、土地权属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7

第五节 南京市土地整理的管理模式137

一、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137

二、土地整理的管理模式框架140

三、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的法规与制度建设141

四、土地整理的资金筹措142

五、土地整理的管理和科学研究143

第六章 南京市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145

第一节 土地整理与经济效益评价145

一、土地整理的经济意义145

二、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的内涵147

三、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的内容及意义148

第二节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的定性分析150

一、土地整理与区域经济发展151

二、土地整理与增加农民收入153

第三节 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评价154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54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156

三、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159

四、南京市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总体评价166

第四节 评价结论与建议171

一、主要结论171

二、进一步提高土地整理项目经济效益的建议172

第七章 南京市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174

第一节 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的意义174

第二节 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174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174

二、冲突理论175

三、马斯洛需求理论176

第三节 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的程序176

第四节 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的方法177

一、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指标评价法177

二、基于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整理社会效益经济评价184

第五节 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社会效益综合评价185

一、单项指标描述分析185

二、社会效益综合评价190

三、典型案例分析192

第六节 基于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土地整理社会效益经济评价201

一、计算方法201

二、计算结果203

第七节 评价结论与建议205

一、主要结论205

二、建议206

第八章 南京市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208

第一节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的意义208

第二节 南京市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和风险分析209

一、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益209

二、土地整理生态风险211

第三节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定量评价类型与方法212

一、评价理论基础213

二、指标评价法214

三、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215

第四节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综合指标评价模型215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15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及其分析216

三、权重确定(AHP)法217

四、确定阈值,计算综合指数219

五、典型项目生态效益评价220

第五节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土地整理项目生态效益经济评价226

一、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226

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228

三、典型项目整理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229

第六节 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南京市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236

一、评价步骤236

二、结果分析239

第七节 评价结论与建议240

一、主要结论及存在的问题240

二、原因分析241

三、对策与措施241

第九章 土地整理项目后续利用方式分析244

第一节 土地整理项目后续利用的重要意义244

第二节 南京市土地整理项目后续利用方式分析244

一、高产量的常见作物种植246

二、农业高科技示范园247

三、特种水生蔬菜养殖248

四、苗木种植250

五、发展特色农业251

第十章 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253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对土地整理的要求253

一、“生产发展”对土地整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54

二、“生活宽裕”对土地整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54

三、“乡风文明”对土地整理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255

四、“村容整洁”对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255

五、“管理民主”对土地整理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255

第二节 土地整理已成为南京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256

一、土地整理已成为南京市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256

二、新增耕地和沟渠路配套,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生产发展”基础257

三、土地整理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成为“生活宽裕”的重要手段和动力257

四、土地整理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生产发展”降低了成本258

五、土地整理有效改变了农村面貌,体现了“村容整洁”的要求259

第三节 当前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难题260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尚未纳入规划,无法满足“村容整洁”的要求260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参与土地整理缺乏国家政策支持260

三、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对土地整理工作认识不足260

四、土地整理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要求261

第四节 推进土地整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261

一、做好包括农地和农村居民点的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261

二、扩大群众参与,培育土地整理工作新主体262

三、创新土地整理质量管理模式,向“管理民主”要求迈进262

四、正确处理好土地整理中的产权、利益关系,为“乡风文明”奠定基础262

五、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土地整理资金落到实处262

附录264

一、土地整理的相关文件264

1.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结合土地开发整理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通知264

2.关于适应新形势切实搞好土地开发整理有关工作的通知265

3.关于印发《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67

4.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的通知271

5.关于印发《江苏省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272

6.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75

7.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的通知278

8.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调整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库项目竣工验收方法的通知》282

9.关于印发《南京市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85

10.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审计局文件(关于印发《南京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88

11.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市审计局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290

12.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南京市财政局文件(关于印发《南京市市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92

13.南京市财政局、南京市国土资源局文件(关于印发《南京市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专项审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301

二、南京市1999~2006年度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明细表304

三、获江苏省土地整治创新奖一览表307

参考文献309

后记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