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农化分析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壤农化分析 第3版
  • 鲍士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644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壤农化分析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版前言1

第二版前言1

第一版前言1

第一章 土壤农化分析的基本知识1

1.1 土壤农化分析用纯水1

1.1.1 纯水的制备1

1.1.2 实验室用水的检验3

1.2 试剂的标准、规格、选用和保藏5

1.2.1 试剂的标准5

1.2.2 试剂的规格6

1.2.3 试剂的选用7

1.2.4 试剂的保存7

1.2.5 试剂的配制8

1.3 常用器皿的性能、选用和洗涤8

1.3.1 玻璃器皿8

1.3.2 瓷、石英、玛瑙、铂、塑料和石墨等器皿10

1.4 滤纸的性能与选用12

主要参考文献13

思考题13

第二章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4

2.1 土壤样品的采集14

2.1.1 概述14

2.1.2 混合土样的采集15

2.1.3 特殊土样的采集18

2.1.4 其他特殊样品的采集19

2.1.5 采集土壤样品的工具20

2.2 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20

2.2.1 新鲜样品和风干样品21

2.2.2 样品的风干、制备和保存21

2.3 土壤水分测定22

2.3.1 适用范围23

2.3.2 方法原理23

2.3.3 仪器设备23

2.3.4 试样的选取和制备23

2.3.5 测定步骤23

2.3.6 结果的计算24

主要参考文献24

思考题24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25

3.1 概述25

3.1.1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在肥力上的意义25

3.1.2 土壤有机碳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和选用27

3.1.3 有机碳的校正系数28

3.1.4 有机质含量的计算29

3.2 土壤有机质测定30

3.2.1 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30

3.2.2 重铬酸钾容量法—稀释热法34

3.2.3 完全湿烧法(铬酸、磷酸)—测定CO2法35

主要参考文献38

思考题38

第四章 土壤氮和硫的分析39

4.1 土壤中氮的测定39

4.1.1 概述39

4.1.2 土壤全氮量的测定42

4.1.3 土壤无机氮的测定49

4.1.4 碱解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56

4.1.5 矿化氮的测定(生物培养法)58

4.2 土壤中硫的分析61

4.2.1 概述61

4.2.2 土壤全硫的测定—燃烧碘量法(GB7875—87)64

4.2.3 土壤有效硫的测定—磷酸盐浸提—硫酸钡比浊法67

主要参考文献68

思考题69

第五章 土壤中磷的测定70

5.1 概述70

5.2 土壤全磷的测定71

5.2.1 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磷的测定71

5.2.2 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一—HClO4—H2SO4法74

5.2.3 土壤全磷测定方法之二—NaOH熔融—钼锑抗比色法76

5.3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79

5.3.1 概述79

5.3.2 土壤有效磷的化学浸提方法80

5.3.3 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0.5mol·L-1NaHCO3法81

5.3.4 酸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A—0.03mol·L-1NH4F—0.025mol·L-1HCl法83

5.3.5 酸性土壤速效磷的测定方法B—0.05mol·L-1HCl—0.025mol·L-1(1/2H2SO4)法86

5.3.6 同位素稀释法测定“A”值87

5.3.7 同位素方法测定“E”值88

5.3.8 阴离子交换树脂法89

5.4 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测定90

5.4.1 酸性、中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测定90

5.4.2 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分级测定方法93

5.5 土壤有机磷的分离测定96

5.5.1 方法原理96

5.5.2 主要仪器96

5.5.3 试剂96

5.5.4 操作步骤97

5.5.5 结果计算(同5.3.3.5)97

主要参考文献97

思考题97

第六章 土壤中钾的测定99

6.1 概述99

6.2 土壤全钾的测定100

6.2.1 土壤样品的分解和溶液中钾的测定100

6.2.2 土壤中全钾的测定方法—NaOH熔融,火焰光度法101

6.3 土壤中速效钾、有效性钾和缓效钾的测定103

6.3.1 概述103

6.3.2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NH4OAc浸提,火焰光度法106

6.3.3 土壤有效性钾的测定(冷的2mol·L-1HNO3溶液浸提—火焰光度法)108

6.3.4 土壤缓效钾的测定—1mol·L-1热HNO3浸提,火焰光度法109

6.4 土壤供钾特性的测定—电超滤法(Electroultra filtration,简称EUF)110

6.4.1 概述110

6.4.2 电超滤法(EUF)111

主要参考文献113

思考题114

第七章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116

7.1 土壤中硼的测定116

7.1.1 概述116

7.1.2 土壤中全量硼的测定119

7.1.3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125

7.2 土壤中铜、锌的测定128

7.2.1 概述128

7.2.2 土壤中全量铜、锌的测定129

7.2.3 土壤有效铜、锌的测定132

7.3 土壤有效锰的分析135

7.3.1 概述135

7.3.2 土壤交换性锰的测定136

7.3.3 土壤易还原性锰的测定139

7.4 土壤中钼的分析141

7.4.1 概述141

7.4.2 土壤中全量钼的测定143

7.4.3 土壤有效钼的测定147

主要参考文献149

思考题151

第八章 土壤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分析152

8.1 概述152

8.2 酸性土交换量和交换性阳离子的测定154

8.2.1 酸性土交换量的测定154

8.2.2 土壤交换性盐基及其组成的测定159

8.2.3 土壤活性酸、交换性酸的测定163

8.3 石灰性土壤交换量的测定169

8.3.1 概述169

8.3.2 乙酸钠—火焰光度法(适用于石灰性土和盐碱土)170

8.4 盐碱土交换量及交换性钠的测定172

8.4.1 盐碱土交换量的测定(乙酸钠法)173

8.4.2 交换性钠的测定173

主要参考文献176

思考题177

第九章 土壤水溶性盐的分析178

9.1 概述178

9.2 土壤水溶性盐的浸提(1:1和5:1水土比及饱和土浆浸出液的制备)179

9.2.1 主要仪器180

9.2.2 试剂180

9.2.3 操作步骤180

9.2.4 注释182

9.3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183

9.3.1 电导法183

9.3.2 残渣烘干—质量法187

9.3.3 用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计算土壤或水样中的总盐量188

9.4 阳离子的测定188

9.4.1 钙和镁的测定—EDTA滴定法189

9.4.2 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91

9.4.3 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光度法192

9.5 阴离子的测定193

9.5.1 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双指示剂—中和滴定法193

9.5.2 氯离子的测定195

9.5.3 硫酸根的测定196

主要参考文献199

思考题200

第十章 土壤中碳酸钙和硫酸钙的测定201

10.1 概述201

10.2 不溶性碳酸盐总量(CaCO3、MgCO3)的测定202

10.2.1 气量法202

10.2.2 中和滴定法204

10.3 土壤石膏的测定205

10.3.1 硫酸钡质量法205

10.3.2 盐酸浸提—EDTA滴定法207

10.4 土壤石膏需要量的测定208

10.4.1 方法原理208

10.4.2 试剂209

10.4.3 操作步骤209

10.4.4 结果计算209

主要参考文献209

思考题210

第十一章 土壤中硅、铁、铝等元素的分析211

11.1 概述211

11.2 土壤矿物胶体样本的制备—虹吸法213

11.2.1 方法原理213

11.2.2 主要仪器213

11.2.3 试剂213

11.2.4 操作步骤214

11.2.5 注释216

11.3 样品的熔融与提取217

11.3.1 碳酸钠熔融法217

11.3.2 偏硼酸锂熔融法219

11.4 全量硅的测定220

11.4.1 概述220

11.4.2 质量法221

11.5 铁、铝氧化物总量测定—质量法223

11.5.1 概述223

11.5.2 氢氧化铵法223

11.6 全量铁的测定225

11.6.1 邻啡罗啉比色法225

11.6.2 原子吸收光谱法227

11.7 全量钛的测定229

11.7.1 概述229

11.7.2 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229

11.8 全量铝的测定230

11.8.1 差减法231

11.8.2 氟化钾取代—EDTA容量法231

11.9 土壤有效硅的测定233

11.9.1 概述233

11.9.2 乙酸缓冲液浸提—硅钼蓝比色法234

11.9.3 柠檬酸浸提—硅钼蓝比色法236

11.10 土壤有效铁的测定237

11.10.1 概述237

11.10.2 DTPA溶液浸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237

11.11 土壤活性铝含量测定239

11.11.1 概述239

11.11.2 酸性土壤中活性铝的测定—氟化钾取代EDTA容量法239

主要参考文献241

思考题241

第十二章 植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水分测定242

12.1 概述242

12.2 植物组织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243

12.3 瓜果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244

12.4 籽粒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245

12.5 植物水分、干物质的测定245

12.5.1 风干植物等含水较少试样的水分测定247

12.5.2 幼嫩或新鲜植株等含水较多试样的水分测定249

12.5.3 脱水果蔬、油料种子等富含可溶性糖或油脂试样的水分测定254

主要参考文献255

思考题256

第十三章 植物灰分和各种营养元素的测定257

13.1 植物灰分的测定257

13.1.1 粗灰分的测定258

13.1.2 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262

13.1.3 酸溶性和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262

13.2 植物常量元素的测定263

13.2.1 植物全氮的测定264

13.2.2 植株中磷的测定268

13.2.3 植物全钾的测定(H2SO4—H2O2消煮,火焰光度计法)270

13.2.4 植物全钙、镁的测定271

13.3 植物微量元素分析275

13.3.1 概述275

13.3.2 植物硼的测定276

13.3.3 植物锰的测定278

13.3.4 植物中铜、锌的测定—AAS法[5]279

13.3.5 植物中钼的测定(催化极谱仪法)281

13.3.6 硫氰酸铵比色法282

主要参考文献282

思考题282

第十四章 农产品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析283

14.1 概述283

14.2 蛋白质的测定284

14.2.1 籽粒中粗蛋白质的测定285

14.2.2 同类种子中蛋白质的测定(染料结合-DBC法)287

14.2.3 同类种子中蛋白质的测定(双缩脲法)289

14.3 氨基酸的测定290

14.3.1 全氨基酸和动植物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氨基酸分析仪法)291

14.3.2 谷物和饲料中赖氨酸的测定(染料结合赖氨酸法—DBL法)295

14.3.3 色氨酸的测定—乙醛酸法297

主要参考文献299

思考题299

第十五章 农产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析301

15.1 概述301

15.2 水溶性糖的测定302

15.2.1 水溶性糖的提取与澄清303

15.2.2 单糖(还原糖)的测定305

15.2.3 水溶性糖总量的测定二316

15.2.4 蔗糖的测定317

15.3 淀粉的测定320

15.3.1 谷物种子中粗淀粉的测定321

13.2 麸皮、小米壳、玉米、甘薯、草本植物(牧草等)的茎、叶中淀粉的测定323

15.4 粗纤维的测定—酸性洗涤剂法(ADF)325

15.4.1 原理325

15.4.2 主要仪器325

15.4.3 试剂325

15.4.4 操作步骤326

15.4.5 结果计算326

15.5 果胶物质的测定326

15.5.1 质量法327

15.5.2 比色法329

主要参考文献331

思考题331

第十六章 籽粒中油脂和脂肪酸的测定332

16.1 油脂的测定332

16.1.1 概述332

16.1.2 油料作物和谷类作物籽粒中油脂的测定333

16.2 脂肪酸的测定340

16.2.1 概述340

16.2.2 动、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41

16.2.3 油菜籽中脂肪酸的测定345

16.2.4 粮油籽粒中游离脂肪酸的快速测定350

主要参考文献351

思考题351

第十七章 有机酸和维生素分析352

17.1 有机酸分析352

17.1.1 概述352

17.1.2 总酸度的测定352

17.1.3 挥发性酸的测定353

17.1.4 有效酸度(pH)的测定354

17.1.5 水果、蔬菜等有机酸组分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355

17.1.6 有机酸组分的测定(气相色谱法)357

17.2 维生素的测定359

17.2.1 概述359

17.2.2 还原型维生素C的测定359

17.2.3 维生素C总量的测定(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363

17.2.4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测定(液相色谱法)364

17.2.5 β-胡萝卜素的测定367

主要参考文献369

思考题369

第十八章 无机污染(有害)物质的分析370

18.1 铅、镉、镍的分析370

18.1 概述370

18.1.2 土壤铅、镉、镍的测定—王水—高氯酸消煮—原子吸收光谱法373

18.1.3 土壤铅、镉的测定—王水—过氧化氢消煮—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375

18.1.4 农产品中铅的测定—双硫腙比色法377

18.1.5 农产品中铅、镉的测定—碘化钾—MIBK萃取—原子吸收光谱法380

18.2 汞的分析383

18.2.1 概述383

18.2.2 土壤汞的测定—硫酸—五氧化二钒消煮—冷原子吸收法383

18.2.3 农产品中汞的测定—硫酸—硝酸消化—冷原子吸收法385

18.3 砷的分析386

18.3.1 概述386

18.3.2 土壤砷的测定—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387

18.3.3 农产品中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银盐法)389

18.4 铬的分析391

18.4.1 概述391

18.4.2 土壤铬的测定—氢氟酸—高氯酸—硝酸消煮—原子吸收光谱法392

18.4.3 农产品中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比色法394

18.4.4 农产品中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96

18.5 氟的分析398

18.5.1 概述398

18.5.2 土壤水溶性氟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399

18.5.3 农产品中氟的测定401

主要参考文献402

思考题403

第十九章 无机肥料分析405

19.1 概述405

19.2 无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和制备406

19.2.1 样品的采集406

19.2.2 样品的制备407

19.3 氮素化肥的测定408

19.3.1 尿素和铵态氮肥总氮含量的测定408

19.3.2 尿素中缩二脲的测定412

19.3.3 肥料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氮试剂重量法)414

19.4 磷素肥料的测定416

19.4.1 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的测定(磷钼喹啉重量法)417

19.4.2 过磷酸钙中游离酸含量的测定419

19.5 钾素肥料的测定420

19.5.1 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中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钾重量法)421

19.6 复混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422

19.6.1 复混肥料中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422

19.6.2 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的测定425

19.6.3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四苯硼钾质量法)428

主要参考文献429

思考题430

第二十章 有机肥料的分析431

20.1 概述431

20.2 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和制备432

20.2.1 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432

20.2.2 有机肥料样品的制备432

20.3 有机肥料中氮的测定433

20.3.1 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硫酸—水杨酸—催化剂消化法)433

20.3.2 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硫酸—铬粒—混合催化剂消煮法)435

20.3.3 有机肥料中速效氮的测定(1mol·L-1NaCl浸提-Zn-FeSO4还原蒸馏法)435

20.4 有机肥料中全磷、钾的测定436

20.4.1 有机肥料全磷的测定(H2SO4—H2NO3消煮—钒钼黄比色法)437

20.4.2 有机肥料全钾的测定(HSO4—H2NO3消煮,火焰光度法)437

20.5 腐殖酸类肥料的测定438

20.5.1 腐殖酸类肥料的采集和制备438

20.5.2 腐殖酸总量的测定439

20.5.3 游离腐殖酸含量的测定440

主要参考文献440

思考题440

第二十一章 分析质量的控制和数据处理442

21.1 概述442

21.2 采样误差及其控制443

21.2.1 采样误差443

21.2.2 采样误差的控制443

21.3 分析误差及其控制445

21.3.1 分析误差的来源及表示方法445

21.3.2 分析误差的控制447

21.3.3 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449

21.4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452

21.4.1 实验室内自控中对所用分析方法特征参数的测定452

21.4.2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方法455

21.4.21 实验室控制样品的应用455

21.4.22 质量控制检查样品的应用456

21.4.23 “双盲”试样应用456

21.4.24 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457

21.4.25 精密度控制图的应用458

21.4.26 准确度控制图的应用464

21.5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464

21.5.1 实验室质量考核464

21.5.2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方法468

主要参考文献473

思考题473

附表475

附表1 国际原子量表(1979年)475

附表2 纯水制备用的几种国产离子交换树脂475

附表3 电阻或电导之温度校正值表(ft)478

附表4 二氧化碳密度表(μg·mL-1)479

附表5 浓酸碱的浓度(近似值)480

附表6 几种洗涤液的配法480

附表7 常用基准试剂的处理方法480

附表8 化验室的临时急救措施481

附表9 作物营养诊断的采样方法482

附表10 作物营养诊断组织分析全氮、磷、钾、钙、镁的参考指标484

附表11 不同组成形式的换算因素表490

附表12 元素的电离电位、分析线波长、激发能和灵敏度491

附表13 各种磷矿粉磷的含量492

附表14 氮、磷、钾化肥的含量标准493

附表15 有机肥的养分含量(%)4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