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信息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信息论
  • 樊平毅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868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0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信息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信息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网络信息论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1

1.2网络信息论的发展历史3

1.3网络信息论的应用4

1.4网络信息论的未来发展方向9

习题11

参考文献12

第2章 信道容量分析13

2.1信息熵理论13

2.2链式法则与信息处理18

2.3互信息的链式法则19

2.4离散信道的容量20

2.4.1离散信道的容量20

2.4.2信道容量的计算理论22

2.5微分熵与连续信道的容量公式25

2.5.1微分熵的定义25

2.5.2微分熵与离散熵的关系26

2.5.3相对熵与互信息26

2.5.4微分熵的极值问题29

2.5.5加性高斯噪声信道的信道容量公式31

2.5.6 Shannon信道容量公式33

2.6 Fano不等式与信道编码定理35

2.7信道容量的迭代算法38

习题41

参考文献43

第3章 图论与网络信息流44

3.1图的基本概念44

3.2树图45

3.2.1树的基本性质45

3.2.2图的支撑(生成)树46

3.2.3最小支撑(生成)树及其算法47

3.3最短路径问题及算法48

3.3.1狄克斯拉(Dijkstra)算法48

3.3.2福特-摩尔-贝尔曼(Ford-Moore-Bellman)算法50

3.4网络最大流51

3.4.1基本概念与定义51

3.4.2最大流的计算——Ford-Fulkerson算法54

3.5最小代价最大流问题55

3.6信息流理论介绍56

习题58

参考文献60

第4章 简单网络的信道容量61

4.1引言61

4.2并行高斯信道的容量61

4.3有色高斯噪声信道的容量63

4.4基于反馈机制的高斯信道的容量65

4.5广播信道的容量68

4.5.1几个典型广播信道的例子68

4.5.2广播信道的一些基本定义70

4.5.3几个广播信道的容量域分析72

4.5.4改进的广播信道的容量界75

4.6接力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75

4.7非完全信息的接力模式的容量77

4.8合作模式的传输容量79

4.9有待研究的问题82

习题83

参考文献84

第5章 多址信道的容量分析85

5.1引言85

5.2高斯多址信道的容量85

5.3中心控制模式的多址系统88

5.3.1固定用户发送功率的时分多址系统88

5.3.2固定系统内平均发送功率的时分多址系统88

5.3.3频分多址系统89

5.3.4码分多址系统89

5.4高斯多址信道容量的实现模式讨论90

5.5多信源编码问题91

5.6随机多址信道的容量分析92

5.6.1多址接入系统的模型93

5.6.2单时隙可实现的传输容量的定义94

5.6.3基本的编码与解码策略94

5.6.4公平准则下系统的最大可实现速率97

5.7随机多址衰落信道的容量分析100

5.7.1 Rayleigh信道模型的基本特征100

5.7.2可实现传输速率分析101

5.7.3公平准则下系统的最大可实现速率104

5.8未来的研究方向106

习题107

参考文献108

第6章 网络编码109

6.1引言109

6.2网络编码的存在性111

6.3网络编码的增益113

6.4网络编码的构造方法114

6.4.1线性网络编码方法114

6.4.2代数型网络编码方法117

6.4.3随机网络编码方法120

6.5网络编码的复杂度分析121

6.5.1有线组播网络中编码节点的数目分析121

6.5.2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编码节点数目分析126

6.6网络编码的实现问题126

6.6.1网络编码的容量性能分析126

6.6.2网络编码的延时模型129

6.7网络编码的机会调度策略133

6.7.1机会调度策略的原理133

6.7.2机会调度网络编码的性能分析134

6.8物理层网络编码138

6.9应用层网络编码139

6.10网络编码的应用140

6.11网络编码与业务保密144

6.12网络编码的发展趋势146

习题147

参考文献148

第7章 数字喷泉技术151

7.1引言151

7.2数字喷泉码的设计策略151

7.3随机线性数字喷泉编码153

7.4 LT码154

7.5 Raptor码158

7.6信道的喷泉容量159

7.7 Turbo喷泉编码161

7.7.1并行Turbo喷泉162

7.7.2 Multiple Turbo喷泉163

7.7.3 Turbo喷泉的性能比较164

7.8数字喷泉技术的应用165

7.9数字喷泉码的发展166

习题166

参考文献167

第8章 通信网络的跨层设计理论168

8.1网络的分层结构168

8.1.1应用层168

8.1.2表示层169

8.1.3会话层169

8.1.4传输层169

8.1.5网络层170

8.1.6数据链路层171

8.1.7物理层172

8.2网络的跨层设计模式介绍172

8.3跨层设计技术的应用174

8.4无线网络的信息容量178

8.4.1网络的传输容量179

8.4.2网络的信息流容量179

8.4.3网络的吞吐量180

8.5无线网络的路由选择与优化180

8.5.1纯路由处理技术180

8.5.2干扰控制路由处理技术182

8.6合作通信185

8.7无线网络的空间处理188

8.7.1 Rayleigh衰落信道下的网络模型189

8.7.2数据传输层模型189

8.7.3几个基本概念与应用190

8.8未来的研究方向192

习题195

参考文献1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