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论
  • 罗宗火分册主编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38187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轨迹及基本经验1

一、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轨迹1

(一)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1

(二)10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3

(三)“文革”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5

(四)改革开放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6

二、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14

(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15

(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5

(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公民的主体性作用16

(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17

(五)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18

第一章 公民素质及其培育19

一、公民内涵的演变及我国语境中的公民概念19

(一)公民内涵的演变过程19

(二)中国语境中的“公民”含义21

二、公民素质的内容23

(一)公民政治素质24

(二)公民法治素质29

(三)公民道德素质32

三、公民素质的培育39

(一)公民教育的内涵39

(二)公民教育兴起的原因探析40

(三)公民教育的重点对象43

(四)公民教育在公民政治素质培育中的作用44

第二章 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46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回顾46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46

(二)新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49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特征51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51

(二)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53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55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及第二课堂作用55

(二)进行国情教育和加强实践教育56

(三)开展近现代史和改革开放成就教育57

(四)利用网络优势,注重爱校教育57

四、结合民族区域的特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58

(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58

(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59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思想基础63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63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63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64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价值67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69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69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70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71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72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72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构成部分74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社会和谐建设75

第四章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77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77

(一)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77

(二)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78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79

(一)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相适应79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与时代发展相适应84

三、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86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制度保证86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88

第五章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95

一、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95

(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95

(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97

二、改革开放时期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99

(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99

(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103

三、21世纪初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106

(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107

(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109

第六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历程及实施116

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沿革116

(一)思想政治课在高校设立的曲折道路116

(二)“两课”形成及其改革时期117

二、“两课”98方案的组织与实施118

(一)确定“两课”98方案的依据119

(二)“两课”98方案实施的效果121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确定与实施129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确定129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及其特点133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与“两课”98课程方案之比较137

第七章 “慎独”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139

一、网络社会特点与网络“慎独”道德的界定139

(一)网络的基本特性139

(二)儒家“慎独”道德及其现实价值140

(三)网络“慎独”道德的界定、要求和教育意义142

二、网络“慎独”道德缺失的典型表现及其危害143

(一)网络“慎独”道德缺失的典型表现143

(二)网络“慎独”道德缺失的危害145

三、大学生网络“慎独”道德缺失的根源分析146

(一)大学生自身的因素146

(二)网络德育的缺位147

(三)网络环境的因素148

四、大学生网络“慎独”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149

(一)防止网络“慎独”道德缺失的关键要素149

(二)网络“慎独”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151

第八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及其成效156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和开展156

(一)西方心理卫生思想的传播157

(二)心理卫生在我国的开展159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163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164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167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169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施172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阶段172

(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成效177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在反邪教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82

一、当代中国邪教现象再度出现的原因分析182

(一)国际背景182

(二)历史根源183

(三)社会根源184

(四)文化根源186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反邪教斗争的有力武器188

(一)反邪教斗争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斗争188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反邪教斗争的有力武器193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取缔和打击邪教中的作用196

(一)取缔和打击邪教是反邪教斗争的首要措施196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取缔和打击邪教中起着重要作用198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帮教转化邪教受害者中的作用202

(一)帮教转化邪教受害者是反邪教斗争的难点202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对邪教受害者的帮教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204

五、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邪教中的作用208

(一)在全社会开展防范邪教的教育是反邪教斗争的根本任务208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防范邪教教育中起着基础性作用210

(三)筑建起一道坚实的防范邪教的守护线215

第十章 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明建设的反思及探索221

一、反思当代西方传统发展模式的文明进程221

(一)经济发展观及其主要特征222

(二)综合发展观及其主要特征223

(三)可持续发展观及其主要特征224

二、透视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样文明共存229

(一)全球化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229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明多样性230

(三)积极吸纳世界上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235

三、探索当代中国转型时期和谐文明的建设237

(一)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前提238

(二)必须明确我们建设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和谐社会238

(三)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是当代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基本内容239

参考书目244

后记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