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5·12”汶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恢复与产业重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5·12”汶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恢复与产业重构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262978.jpg)
- 张友,肖红波,王龙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4094203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岷江-上游河段-生态环境-环境保护-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研究 基于“5·12”汶川地震灾后生态环境恢复与产业重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引论1
1.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
1.1.1选题背景2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14
1.2国内外研究动态17
1.2.1国外研究动态18
1.2.2本书所作的努力23
1.3研究的思路与方法33
1.3.1本书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34
1.3.2基本思路34
1.3.3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34
1.3.4结构框架与内容布局36
2 岷江流域界定及战略定位38
2.1岷江流域概况38
2.1.1自然概况38
2.1.2岷江中下游经济概况39
2.2岷江上游自然生态概况48
2.2.1岷江上游地区地理地貌48
2.2.2水文水利49
2.2.3生态环境55
2.2.4地质灾害61
2.3岷江上游的社会经济66
2.3.1历史文化与社会66
2.3.2人口与民族69
2.3.3岷江上游经济与产业75
2.4岷江流域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学意义83
2.4.1流域是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83
2.4.2沿岷江流域走向分布的产业带状况88
2.4.3水——岷江中下游之“经济血液”91
3 岠江上游“5·12”汶川地震灾区震前生态环境状况94
3.1区域范围94
3.2区域概况95
3.2.1自然环境95
3.2.2社会环境99
3.3生态功能102
3.3.1生态地位102
3.3.2主导生态功能103
3.3.3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105
3.3.4生态景观服务106
3.3.5保护状况107
3.4阿坝州区位战略地位108
3.4.1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108
3.4.2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109
4 “5·12”汶川地震岷江上游灾区生态环境受损状况111
4.1社会经济损失情况111
4.1.1人员伤亡111
4.2环境质量影响评估121
4.2.1对水环境影响评估121
4.2.2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估124
4.2.3对生态的影响评估125
4.2.4地震灾害对生态影响的评估130
4.3对资源的影响132
4.3.1地震对土地资源的影响132
4.3.2地震对生物资源的影响132
4.3.3地震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132
4.4地震山地灾害特点及其重灾区危险性评估133
4.4.1重灾区震前山地灾害概况133
4.4.2震后山地灾害发生趋势分析135
4.4.3重灾区次生山地灾害危险性区划及危害程度评估136
4.5生态功能受损情况139
4.6生态环境变化趋势140
4.6.1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所受影响总体评估140
4.6.2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变化趋势评估141
4.7恢复重建意义141
5 “5·12”汶川地震岷江上游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143
5.1污染防治工程恢复重建143
5.1.1饮用水源地保护143
5.1.2灾区流域水环境保护144
5.1.3城镇环境保护144
5.1.4工业污染防治145
5.1.5农村社区环境质量控制145
5.1.6污染土壤控制146
5.1.7面源污染控制146
5.2人居生态环境恢复重建146
5.2.1过渡居民安置点生态环境建设147
5.2.2新建村镇人居生态环境建设147
5.2.3受损细胞工程恢复重建148
5.3自然保护区恢复重建150
5.3.1受损设施恢复重建150
5.3.2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抢救性恢复151
5.3.3保护区受损生态服务功能恢复151
5.4自然生态系统恢复重建152
5.4.1关键地段受损生态系统恢复153
5.4.2受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恢复153
5.4.3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修复153
5.4.4受损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154
5.4.5受损自然植被生态建设示范154
5.4.6地质灾害生态治理示范155
5.5监测监管能力恢复重建155
5.5.1提高重大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155
5.5.2恢复重建受损环境监测体系156
5.5.3恢复重建受损的生态监测体系156
5.5.4提高区域生态环境监测能力157
5.5.5生态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建设158
6 岷江上游生态保护与“5·12”地震灾后产业重构159
6.1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理论159
6.1.1什么是耦合159
6.1.2系统理论160
6.1.3环境经济学理论160
6.1.4生态经济学理论169
6.1.5可持续发展理论172
6.2岷江流域上游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176
6.2.1岷江上游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耦合的总体特点176
6.2.2岷江上游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183
6.3岷江流域上游生态环境恢复与产业重构187
6.3.1地震灾害之后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恢复187
6.3.2调整产业结构,重构经济布局198
6.3.3打破原行政区划经济格局,构建岷江上游经济综合体211
7 基于上下游生态保护成本负担的博弈分析219
7.1“流域心态”探微219
7.1.1什么是流域心态219
7.1.2上游心态220
7.1.3中、下游心态220
7.2博弈论溯源221
7.2.1什么是博弈论221
7.2.2传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221
7.2.3博弈论所分析的经济重心222
7.2.4博弈论的基本组成要素222
7.2.5博弈论给我们的启示225
7.3博弈主体与心态225
7.3.1流域博弈主体构成226
7.3.2有限理性226
7.3.3机会主义倾向227
7.4岷江流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成本负担博弈模型228
7.4.1生态环境保护成本负担中的“囚徒困境”229
7.4.2基本假定232
7.4.3成本负担博弈机制设计原理234
7.4.4“囚徒困境”的破解236
7.4.5岷江流域生态保护博弈论模型241
8 “短板效应”与岷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247
8.1“木桶理论”与“短板效应”247
8.1.1“木桶理论”与“短板效应”概述248
8.1.2木桶理论的外延248
8.1.3“木桶原理”在经济发展中的启示250
8.2岷江流域中下游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54
8.2.1中下游水资源利用现状254
8.2.2中下游产生水荒的原因255
8.2.3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259
8.3岷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260
8.3.1发展观新解260
8.3.2总部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68
8.3.3加大专项投入,普及可持续发展观教育272
9 构建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274
9.1岷江上游现阶段运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274
9.1.1上游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274
9.1.2现阶段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面临的挑战277
9.1.3对现阶段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评价279
9.2建立岷江流域协作机制实现上游生态环境保护280
9.2.1构建岷江流域协作机制280
9.2.2推行岷江上下游水资源补偿机制283
9.2.3在岷江中、下游建立岷江上游专属经济区289
9.3退电还水290
9.3.1退电还水292
9.4退牧还草303
9.5退耕还林304
9.6以中下游产业集群拉动上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305
9.6.1岷江中下游产业集群发展新趋势305
9.6.2流域协作与产业反哺并举307
参考文献309
后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