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卢德主义评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卢德主义评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263494.jpg)
- 陈红兵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02479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技术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卢德主义评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意义2
一、理论意义2
二、实践意义3
第二节 文献综述3
一、新卢德主义研究的主要资料来源3
二、国内学界对新卢德主义研究简况5
三、文献评析7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8
一、研究方法8
二、研究思路9
第二章 新卢德运动的滥觞10
第一节 狭义的卢德运动与广义的卢德运动10
一、狭义的卢德运动10
二、广义的卢德运动11
第二节 新卢德运动肇始13
一、新卢德宣言13
二、新卢德运动性质分析14
第三章 新卢德主义思想图绘19
第一节 正名“卢德意象”19
一、辩护卢德运动19
二、阐明新卢德运动合理性22
三、揭示新老卢德运动的共性23
第二节 质疑工业文明27
一、匿名爆炸者恐怖行为及其宣言28
二、匿名爆炸者的激进思想30
第三节 声讨人工物32
一、消除电视的四个理由34
二、电视导致童年的消逝37
三、电视的娱乐功能导致人的毁灭40
四、批判计算机及数字化45
第四节 批评技术对教育的影响51
一、技术教育改革的工具主义取向蕴涵社会控制的隐蔽性51
二、计算机的教育应用蕴涵经济功利性对教育的侵蚀53
三、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导致文化的毁灭54
四、计算机的教育应用导致人的毁灭56
第四章 新卢德主义思想理路59
第一节 分析新技术时代及其特征59
一、塞尔对新技术时代特征的分析59
二、曼德尔对技术系统的分析65
三、波兹曼剖析技术垄断时代的特征70
第二节 批判现代技术74
一、从机器与人的关系批评技术对人的负面影响74
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批评技术对人和环境的负面影响77
三、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批评技术对社会的负面影响79
第三节 追问技术问题的根源80
一、现代技术问题的社会根源81
二、现代技术问题的技术根源84
三、现代技术问题的文化根源90
四、现代技术问题的心理根源96
第四节 探寻拯救之路104
一、倡导对技术危害的积极反抗105
二、建议形成利于防范技术危害的技术态度108
三、通过教育变革打破技术垄断状态110
第五章 新卢德主义思想的几点思考115
第一节 新技术条件下人与技术关系的再认识118
一、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是新卢德主义思想的核心问题118
二、片面而深入地探讨了技术对人的负面影响122
三、人的技术化问题之辩证阐释123
第二节 为“卢德意象”正名阐发的深刻意蕴126
一、挑战功利主义社会进步观127
二、慎重对待技术变迁引发的社会失业问题128
三、重视技术变迁引发的文化冲突问题130
第三节 多角度认识技术垄断时代131
一、超越技术与文化关系视角认识技术垄断时代132
二、技术垄断时代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制造和维护技术垄断133
三、技术垄断时代凸现“经济—技术—国家—文化”之间的“共谋”关系134
第四节 “敌托邦”与“乌托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137
一、新卢德主义思想的“敌托邦”特征137
二、技术“乌托邦”解析139
三、超越“敌托邦”与“乌托邦”的技术态度142
第六章 结论155
参考文献158
后记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