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原良志,管黎荔,杨生新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42570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总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开辟2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力开辟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入推进9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拓展1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1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1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布局1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目标2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22
(一)继续解放思想23
(二)坚持改革开放24
(三)推动科学发展25
(四)促进社会和谐27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8
第一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3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过程30
(一)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3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初步开拓32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发展和完善3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提出的依据3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内容42
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52
(一)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52
(二)健全金融市场,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54
(三)坚持国家政策导向,避免市场配置资源的盲目性56
第二专题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59
一、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59
(一)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的准确把握60
(二)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做出的重大抉择61
(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62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64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65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及目标67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68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主要任务70
(一)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71
(二)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72
(三)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74
(四)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76
第三专题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78
一、中国的工业化历程78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阶段79
(二)结构纠偏、轻重工业均衡化的工业化阶段80
(三)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产业结构明显高度化阶段81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和内涵83
(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83
(二)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84
三、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问题与战略选择86
(一)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问题86
(二)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89
第四专题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97
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97
(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98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99
(三)实现农业现代化是适应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需要的重要战略举措102
二、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3
(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处于较低水平103
(二)我国农业的科技化水平较低104
(三)我国农业的经营方式有待于改善106
(四)我国农业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107
(五)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待加强109
三、走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110
(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110
(二)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体制112
(三)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推广力度,培养高素质农民113
(四)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115
(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117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119
一、城镇化是世界各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20
(一)城镇化的内涵120
(二)工业化现代化推动城镇化122
(三)世界城镇化的趋势123
二、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25
(一)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25
(二)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要性127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特点130
三、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原则和途径132
(一)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原则133
(二)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途径136
第六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4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44
(一)新中国成立前党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144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和完善146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48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历史必然选择和现实的必然要求148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152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15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完善15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169
第七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173
一、文化是民族进步的持久动力173
(一)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174
(二)树立全球发展视野,制定中国文化发展战略175
(三)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极构筑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177
二、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178
(一)加快知识生产180
(二)坚定理想信念180
(三)提升道德素养181
(四)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182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183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184
(二)建设和谐文化,大力培育文明风尚188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93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197
第八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201
一、注重社会建设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新发展20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两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20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20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和确立205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207
(一)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207
(二)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8
(三)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209
(四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209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10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10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13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15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217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19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221
第九专题 中国特色国防和军队建设道路224
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224
(一)充分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225
(二)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228
(三)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231
二、努力提高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233
(一)牢固树立党的军事理论的指导地位233
(二)全面把握军队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内涵236
(三)努力提高军队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240
三、全面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242
(一)加强革命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242
(二)加强现代化建设,坚持科技强军,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245
(三)加强正规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完善军事法规、加强科学管理249
第十专题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254
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的战略选择254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255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259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267
(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267
(二)以合作者、建设者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268
(三)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268
(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269
(五)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269
(六)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力量270
三、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艰巨性和根本任务270
(一)和平发展的艰巨性271
(二)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任务274
参考文献278
后记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