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品德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品德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1268351.jpg)
- 于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720504325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品德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李喜平1
绪论1
第一节 开设思想品德课的目的和意义1
一、思想品德课的地位2
二、思想品德课的作用3
三、开设思想品德课的意义4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特点6
一、思想品德课的内容6
二、思怒品德课的特点9
第三节 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求10
一、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原则10
二、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方法12
三、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要求13
第一章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15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5
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含义15
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及形成条件17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21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21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3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最根本问题25
第三节 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29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29
二、青年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32
三、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要求33
第二章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3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涵义3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37
三、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4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特点4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4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46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4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48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49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51
第三章 树立崇高理想55
第一节 理想的特征和作用55
一、理想的含义55
二、理想的一般结构56
三、理想的特征58
四、树立正确理怒的重要意义59
第二节 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61
一、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62
二、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怒65
三、共同理怒与远大理想的辫证统一67
第三节 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69
一、实现崇高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69
二、社会实践是把理想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72
三、实现崇高理想要提倡发扬献身精神75
四、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岗位做起,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基本要求75
第四章 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77
第一节 爱国主义的特征及作用77
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含义77
二、爱国主义的特征78
三、爱国主义的作用80
第二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82
一、古代的爱国主义传统82
二、近代的爱国主义传统84
三、现代的爱国主义传统86
第三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88
一、新时期更要弘扬爱国主义88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90
三、青年学生应成为新时期坚定的爱国主义者92
第五章 增强法制观念94
第一节 法的起源及其阶级本质94
一、法的起源及其发展94
二、法的本质96
三、法的基本特征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及其作用98
一、社会主义法律的产生98
二、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及其特征100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0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103
一、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含义103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104
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106
第四节 走依法治国之路108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108
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109
三、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111
第六章 宪法114
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14
一、宪法的概念及其特征114
二、我国宪法的产生、发展及其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116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制度118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118
二、我国的政治制度119
三、我国的经济制度121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24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24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29
第七章 刑法132
第一节 我国刑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132
一、刑法的概念和任务132
二、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133
三、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134
第二节 犯罪的特征及其种类136
一、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136
二、犯罪的种类138
第三节 刑罚的种类及刑事责任141
一、刑罚的概念和特点141
二、刑罚的种类142
三、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146
第四节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48
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治安管理处罚148
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152
第八章 民法156
第一节 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及基本原则156
一、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56
二、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58
第二节 公民、法人及其民事法律行为160
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60
二、法人的条件和分类162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和条件166
第三节 民事权利与民事责任168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种类168
二、民事责任的承担和免除171
第九章 其他主要部门法律174
第一节 经济合同法与税法174
一、经济合同法174
二、税法179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183
一、知识产权法概述183
二、著作权法184
三、专利法186
四、商标法188
第三节 婚姻法191
一、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91
二、结婚和离婚193
第十章 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196
第一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196
一、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意义196
二、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科学依据197
三、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意义201
第二节 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和时代内涵203
一、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203
二、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涵205
第三节 自觉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07
一、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207
二、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209
三、向人民群众学习…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09
四、要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磨练210
第十一章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212
第一节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212
一、集体主义的含义和道德意义212
二、社会主义道德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科学依据214
三、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216
第二节 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要求和时代内容218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1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集体主义新的内涵和特点221
第三节 反对个人主义,弘扬集体主义精神223
一、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对立的资产阶级道德原则223
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反对个人主义226
三、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227
第十二章 道德的基本理论和规范229
第一节 道德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229
一、道德的定义229
二、道德的本质和基本特征230
三、道德的社会作用235
第二节 道德的规范体系和实践活动239
一、道德规范体系的一般结构239
二、道德的实践活动241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245
一、爱祖国的基本要求245
二、爱人民的基本要求246
三、爱劳动的基本要求247
四、爱科学的基本要求248
五、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248
第四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49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和特点250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25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25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进步的关系25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道德观念的更新和发展256
二、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其原因259
第二节 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文明262
一、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文明的重要性262
二、坚持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和以正当的功利主义为现实基础的统一264
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26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270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特点、发展和构成270
一、职业道德的特点270
二、职业道德的历史发展274
三、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的构成2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作用和要求276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277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要求278
第三节 树立新的职业道德观念281
一、树立新的质量观念281
二、树立新的竞争观念282
三、树立新的就业观念283
四、在职业活动中树立法制观念284
第十五章 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285
第一节 社会公德的特征、作用和内容285
一、社会公德的特征285
二、社会公德的作用287
三、社会公德的内容要求288
第二节 爱情道德与婚姻家庭道德292
一、爱情的本质和爱情道德要求292
二、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要求296
三、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美德的内容299
第十六章 道德品质与理想人格304
第一节 道德品质的构成304
一、道德品质的含义和一般特点304
二、道德品质的构成要素306
三、跨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道德品质308
第二节 理想人格的标准310
一、理想人格的内涵和实质310
二、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311
第三节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314
一、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重在培养314
二、道德修养的一般方法316
第十七章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20
第一节 人生观的涵义和基本特征320
一、人生观的含义320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意义32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在人生观形成中的作用324
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24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形成科学的人生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328
三、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及其特征330
第三节 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31
一、反对各种错误的人生观332
二、增强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自觉性334
第十八章 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36
第一节 价值与人生价值336
一、价值和人生价值界说336
二、人生价值的形态342
三、人生价值的特征345
第二节 人生价值的评价346
一、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346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原则348
三、两种根本对立人生价值观的区别349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两种人生价值观的冲突351
第三节 价值取向及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354
一、选择和确定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354
二、在劳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355
三、自我约束和自律是实现人生价值必不可少的因素356
第十九章 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358
第一节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358
一、艰苦创业精神的涵义358
二、艰苦创业精神的重大作用359
三、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重要意义362
第二节 新时期艰苦创业的科学内涵364
一、艰苦创业的时代内容364
二、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367
三、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具体要求368
第三节 自觉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370
一、追求艰苦创业精神的崇高境界371
二、向艰苦创业的楷模学习372
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磨炼373
第二十章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375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375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375
二、心理健康的意义376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377
第二节 青年学生心理特征与心理障碍382
一、青年学生心理特征382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383
三、心理疾病386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388
第三节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390
一、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90
二、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391
三、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393
后记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