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研究
  • 刘衍永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978780250036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波普尔,K.(1902~1994)-历史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1

序二3

第一篇 个体主体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本质3

第一章 个体主体问题思考:主体哲学研究的深化3

一、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的提出3

二、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研究的必要性4

第二章 个体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能忽视9

一、个体主体及其发生9

二、现代西方个体人格发生理论的局限11

三、马克思主义个体主体发生哲学理论的基本要求16

第三章 个体主体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9

一、个体主体问题的产生和发展20

二、个体主体理论的基本问题22

第二篇 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研究的意义和方法论原则27

第四章 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研究的意义27

一、理论意义:它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驳斥了西方哲学家的攻击,纠正了传统哲学的错误观点27

二、实践意义:它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有极其现实的指导作用,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30

第五章 个体主体哲学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原则35

一、主体性原则:从主体方面理解任何“现实的个人”35

二、客观性原则:考察个体主体性时必须从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出发进行考察37

第三篇 个体主体的自觉能动性43

第六章 自觉能动性是个体主体的本质特征43

一、个体主体的意识性45

二、个体主体的自主性47

三、个体主体的实现性52

第七章 个体主体活动的客观性:受制约性、合规律性、重复性55

一、个体主体活动具有客观性55

二、个体主体活动客观性的含义56

三、个体主体活动客观性的意义59

第八章 主体系统个体与整体两个层面的有效平衡62

一、整体的含义和特征62

二、个体主体与整体主体的关系65

三、主体可以分为个体与整体两个层面71

第九章 个体主体的实践活动80

一、个体主体实践活动的内涵及特征80

二、个体主体实践活动的形式82

三、个体主体的实践活动与科技发展87

第四篇 个体主体的人格建构95

第十章 个体主体道德95

一、个体主体道德的产生95

二、个体道德建构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99

第十一章 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107

一、中国远古神话中的理想人格—“英雄”107

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君子”108

三、市场经济呼唤的理想人格—君子和强者的合二而一110

第十二章 个体主体的家庭道德观114

一、爱情是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基础114

二、维护家庭稳定是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核心116

三、社会主义家庭道德的基本要求117

第五篇 个体主体的社会价值123

第十三章 个体主体的作用123

一、个体主体作用的内涵123

二、个体主体作用的历史局限性132

第十四章 个体主体的价值136

一、人的价值及特征136

二、人的价值的评价与衡量139

三、个体主体的价值实现142

第六篇 个体主体的自由和发展149

第十五章 个体主体的自由149

一、自由与民主的关系150

二、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50

三、个体主体自由的内容151

四、个体主体自由实现的途径与条件154

五、正确处理个体主体自由的几个关系157

第十六章 个体主体的全面发展160

一、个体主体全面发展的内涵及特征160

二、个体主体全面发展的内容166

三、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的辩证统一168

四、个体主体全面发展的途径169

第七篇 个体主体的死亡意识175

第十七章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死亡观175

一、人固有一死,死是自然的必然性—人的宿命176

二、死的意义有不同,“群众自己应该明白为什么流血牺牲”—死得其所177

三、“我们一定要坚守岗位!”“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千古流芳178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182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观的基本脉络182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观的主要内容及特征185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观的现代意义187

第十九章 死亡意识与道德建构191

一、自我意识是人的存在的本质,自我意识的核心是死亡意识192

二、上帝“死”了,人也“死”了,“我”怎么办194

三、幸福在哪里?“我”为什么活着,“我”怎样活着197

第二十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死亡哲学问题的研究201

一、哲学要研究人就必然思考人的死亡201

二、马克思主义死亡哲学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分支202

三、死亡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4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视马克思主义死亡哲学问题的研究207

附录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个体主体哲学思想简介215

一、存在主义的个体主体哲学思想215

二、新实证主义的个体主体哲学思想216

三、自然主义的个体主体哲学思想216

四、新托马斯主义的个体主体哲学思想217

五、弗洛伊德主义的个体主体哲学思想218

六、现象学的个体主体哲学思想219

参考文献221

后记2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