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 第3卷 电气工程材料及器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 第3卷 电气工程材料及器件](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279703.jpg)
- 陈仲…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0837372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003页
- 文件大小:332MB
- 文件页数:1034页
- 主题词:电气工程-中国;电工材料-中国;电气器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 第3卷 电气工程材料及器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绝缘材料1
第1章 概述3
1概况3
2相关术语及定义4
2.1绝缘材料一般术语4
2.2绝缘材料电气性能术语5
第2章 漆、树脂7
1有溶剂漆9
1.1醇酸浸渍漆9
1.2聚酯浸渍漆10
1.3环氧亚胺浸渍漆11
1.4聚酯亚胺浸渍漆12
1.5聚酰亚胺浸渍漆12
1.6聚酰亚胺耐电晕漆包线漆13
1.7变频电机用耐电晕漆包线漆13
1.8聚酰胺酰亚胺耐电晕漆包线漆14
1.9硅钢片漆14
1.10漆包线漆与丝包线漆16
2无溶剂漆20
2.1不饱和聚酯亚胺无溶剂滴浸树脂20
2.2无溶剂整浸树脂——9105F级无溶剂漆20
2.3其他无溶剂浸渍树脂21
第3章 浸渍纤维制品27
1绝缘漆布27
1.1绝缘漆布的品种、组成和用途27
1.2绝缘漆布的性能27
1.3绝缘漆布底材的性能30
2浸渍纤维制品30
2.1漆(胶)布30
2.2预浸材料31
2.3 9658上胶聚芳酰胺纤维(Nomex)纸32
第4章 层压制品33
1层压制品种类及其性能33
1.1有机基材层压板33
1.2无机基材层压板36
2层压板41
2.1酚醛层压纸板41
2.2酚醛棉布层压板41
2.3玻璃布层压板42
3层压管48
3.1层压纸管48
3.2 3526酚醛层压棉布管48
3.3玻璃布层压管49
4层压棒52
4.1 3721酚醛层压布棒52
4.2层压玻璃布棒52
第5章 电工塑料54
1酚醛塑料54
1.1酚醛模压塑料54
1.2玻璃纤维增强酚醛注塑料55
2氨基模塑料55
2.1物理性能55
2.2电气性能55
2.3力学性能55
2.4热性能56
2.5工艺性能56
2.6产品特点56
2.7适用范围和应用技术56
3不饱和聚酯模塑料56
3.1不饱和聚酯团状模塑料56
3.2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片状模塑料57
3.3 9801不饱和聚酯玻璃纤维模塑板58
3.4干式不饱和聚酯模塑料58
4 GPO—3模塑料60
4.1物理性能60
4.2介电性能60
4.3热性能60
4.4产品特点60
4.5适用范围和应用技术60
第6章 云母制品61
1云母带61
1.1环氧玻璃粉云母带61
1.2 F级环氧桐马酸酐玻璃多胶粉云母带系列产品62
1.3桐马环氧玻璃粉云母带64
1.4环氧硼胺玻璃粉云母带65
1.5快固化云母带65
1.6中胶粉云母带66
1.7少胶云母带67
1.8厚型云母带67
1.9二苯醚云母带68
1.10耐火云母带68
1.11 9547—1单面玻璃少胶粉云母带69
1.12桐马环氧玻璃粉云母带69
1.13 5438—1环氧玻璃粉云母带70
1.14 9543—1 F级整浸粉云母带71
1.15 F级环氧玻璃聚酯薄膜粉云母带71
2柔软云母板71
2.1组成73
2.2物理、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73
2.3产品特点74
2.4适用范围和应用技术74
3塑型云母板74
3.1组成74
3.2物理、力学及介电性能74
3.3产品特点74
3.4适用范围和应用技术74
4换向器云母板74
4.1组成75
4.2物理、力学及介电性能75
4.3产品特点75
4.4适用范围和应用技术75
第7章 薄膜、胶粘带及复合材料76
1电工聚丙烯薄膜76
1.1组成76
1.2物理性能76
1.3电气性能77
1.4力学性能77
1.5产品特点78
1.6适用范围和应用技术78
2聚酯薄膜78
2.1透明或半透明聚酯薄膜79
2.2阻燃聚酯薄膜79
2.3录音、录像带用聚酯薄膜80
2.4行输出变压器用聚酯薄膜81
2.5薄膜开关聚酯薄膜81
2.6亚光聚酯薄膜81
2.7白板聚酯薄膜82
2.8电容器用聚酯薄膜82
2.9表面硬化聚酯薄膜83
2.10黑色聚酯薄膜83
3聚酰亚胺薄膜84
3.1物理性能84
3.2介电性能84
3.3耐化学性能84
3.4热性能84
3.5产品特点85
3.6适用范围和应用技术85
4压敏胶粘带85
4.1组成85
4.2性能86
4.3特点86
4.4应用范围86
5复合材料86
5.1 6520聚酯薄膜绝缘纸复合材料87
5.2 6630、 6630A聚酯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材料87
5.3 6641改性聚酯薄膜聚酯纤维纸复合材料89
5.4 6640聚酯薄膜聚芳酰胺纤维纸柔软复合材料89
5.5 6650聚酰亚胺薄膜聚芳酰胺纤维纸复合材料90
5.6环氧预浸渍材料90
第8章 其他绝缘材料92
1聚酯纤维非织布92
1.1物理性能92
1.2力学性能92
1.3热性能92
1.4产品特点92
1.5使用范围和应用技术92
2无机绝缘材料92
2.1绝缘子材料93
2.2高压电器瓷套98
2.3套管99
2.4低压线路绝缘子101
2.5玻璃绝缘子及材料102
2.6有机复合绝缘子及其材料102
2.7电器设备及电子装置用陶瓷103
参考文献111
第2篇 磁性材料113
第1章 概述115
1磁性材料的分类和特点115
2磁性材料的磁学基础115
2.1磁学基本量及其单位制115
2.2磁滞回线117
2.3磁畴和相互作用能118
2.4技术磁化118
2.5磁性材料技术磁性参量119
3磁性材料的矫顽力机理简介120
3.1畴壁位移过程中的应力和掺杂理论120
3.2磁矩不可逆转动—高各向异性理论120
3.3形(成)核理论120
3.4钉扎理论121
3.5形核与钉扎机制比较121
第2章 永磁材料123
1永磁材料的种类、发展历史及其应用领域123
1.1永磁材料的种类123
1.2永磁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其应用123
2铸造金属永磁材料124
2.1铸造金属永磁分类、结构及磁特性124
2.2应用基本知识126
3铁氧体永磁材料126
3.1铁氧体永磁材料的结构及磁性126
3.2钡铁氧体材料127
3.3锶铁氧体材料129
3.4铁氧体永磁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131
4 烧结稀土永磁材料131
4.1 SmCo5稀土永磁材料131
4.2 Sm2Co17型稀土永磁材料135
4.3 Nd—Fe—B稀土永磁材料139
5其他永磁材料145
5.1 Fe—Cr—Co系永磁材料145
5.2 (Fe,Co)—Pt系永磁材料147
5.3永磁薄膜149
第3章 软磁材料150
1电磁纯铁150
1.1牌号及其用途150
1.2电磁纯铁化学成分150
1.3电磁纯铁的制取150
1.4电磁纯铁性能150
1.5成品尺寸要求150
1.6国内主要生产厂家151
2无取向电工钢152
2.1冷轧无取向电工钢152
2.2冷轧无取向硅钢薄带160
2.3热轧硅钢160
3冷轧取向硅钢163
3.1 CGO钢(普通取向硅钢)164
3.2 Hi-B钢(高磁感取向硅钢)166
3.3全工艺冷轧取向电工钢产品性能166
3.4冷轧取向硅钢薄带168
4 软磁合金170
4.1铁镍系软磁合金170
4.2铁钴系合金184
4.3铁铝系合金186
4.4耐蚀软磁合金188
4.5软磁合金的供货方式及铁心系列191
4.6软磁合金特性总览和材料选择194
5软磁铁氧体204
5.1锰锌铁氧体204
5.2镍锌铁氧体205
5.3主要软磁铁氧体生产公司的锰镍铁氧体、镍锌铁氧体产品性能介绍206
6非晶及纳米晶软磁材料211
6.1铁基非晶合金211
6.2铁基纳米晶合金212
第4章 新型磁功能材料216
1磁制冷与磁蓄冷材料216
1.1磁卡效应热力学基础216
1.2磁制冷的原理和磁制冷技术的特点216
1.3磁制冷材料216
1.4 磁蓄冷材料和磁蓄冷器217
1.5磁制冷系统与装置218
2稀土巨磁致伸缩材料219
2.1磁致伸缩现象219
2.2磁致伸缩的理论基础及原理219
2.3磁致伸缩材料的发展219
2.4磁致伸缩材料的特性219
2.5 Tbx Dy1-x Fe2材料的制备与生产220
2.6 Tb-Dy-Fe材料的应用领域220
3磁光存储材料222
3.1磁光存储技术的发展进程222
3.2磁光存储的物理基础和对材料性能的要求222
3.3磁光存储材料223
3.4未来磁光记录技术的发展224
4巨磁电阻材料225
4.1巨磁电阻材料类型及其特点225
4.2巨磁电阻材料的制备技术226
4.3巨磁电阻材料及其器件的应用227
5庞磁电阻材料228
5.1钙钛矿锰氧化物的庞磁电阻效应228
5.2 CMR效应的特点228
5.3晶体结构228
5.4 相互作用和磁结构229
5.5锰氧化物系统的理论模型229
5.6低温铁磁态性质229
5.7高温铁磁态性质229
5.8锰氧化物系统的相分离229
5.9新型CMR材料230
5.10锰氧化物CMR材料的应用230
6稀释磁性半导体材料230
6.1稀释磁性半导体材料230
6.2几种典型的稀磁半导体材料230
6.3基于稀磁半导体材料的自旋功能器件231
第5章 其他磁性材料233
1微波铁氧体材料与器件233
1.1微波铁氧体的非互易效应233
1.2微波铁氧体材料235
1.3微波铁氧体非互易器件241
2磁记录材料245
2.1磁记录材料的性能特征245
2.2制备工艺246
第6章 磁性材料测量248
1磁特性参数248
1.1剩磁248
1.2矫顽力HcB248
1.3内禀矫顽力Hcj248
1.4最大磁能积248
1.5回复磁导率248
1.6方形度249
1.7饱和磁化强度249
1.8磁特性参量的温度系数249
2闭磁路测量249
2.1闭磁路测量基本设备249
2.2闭磁路测量方法251
2.3稀土永磁材料的测量特点253
2.4高温测量及温度系数的确定255
2.5闭磁路测试系统的校准256
3开磁路测量257
3.1振动样品磁强计(VSM)257
3.2亥姆霍兹(Helmholtz)线圈测量261
3.3交变梯度磁强计(AGFM)262
3.4脉冲磁场测量仪(PFM)263
参考文献267
第3篇 导体材料及其制品269
第1章 概述271
1金属导体271
1.1导体种类271
1.2导体名称271
2有关金属共用的数据、单位换算和导体的强化271
2.1金属的物理性能271
2.2导体公制直径、面积表示法和英、美线规的换算273
2.3导体电阻、电阻率、电导率及有关换算275
2.4导体的强化277
3高纯铝及其应用278
3.1铜、铝导体的低温电阻率和在超导体稳定化材料中的应用278
3.2高纯铝标准278
4导体的金属加强材料279
4.1架空绞线用镀锌钢线279
4.2架空地线用镀锌钢绞线281
4.3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丝、钢绞线282
4.4美国标准钢芯铝绞线用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线286
4.5美国标准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用高强度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线287
4.6美国标准架空地线用锌—5%铝—混合稀土合金镀层钢绞线288
5导体的腐蚀与保护289
5.1在橡皮绝缘线缆中铜线的发黑发黏和防护289
5.2铜线在空气中发黑和保护289
5.3钢芯铝绞线在空气中局部发黑及其试验289
5.4钢芯铝或钢、铝混绞线在大气中的腐蚀和保护291
5.5架空导线用防腐油特性293
6架空导线的型式试验296
6.1架空导线(相导线)的型式试验296
6.2光纤复合(组合)架空地线的型式试验299
第2章 铜导体301
1铜导体的原材料——阴极铜301
1.1高纯阴极铜(Cu—CATH—1)301
1.2标准阴极铜(Cu—CATH—2)301
1.3加工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303
1.4关于电工用铜线锭标准304
2杂质元素对铜性能的影响304
2.1杂质元素对铜导体电导率(电阻率)的影响304
2.2杂质元素对铜综合性能的影响304
3铜的性能309
3.1物理性能309
3.2力学性能309
3.3化学性能309
3.4磁性能309
4电工用铜杆生产311
4.1低氧(韧)铜杆和无氧铜杆的区别312
4.2低氧(韧)铜杆生产313
4.3无氧铜杆生产316
5废杂铜的直接再生应用322
5.1废杂铜直接再生铜导体的应用322
5.2废杂铜在低氧光亮(韧铜)铜杆生产中的应用323
5.3废杂铜在无氧铜杆生产中的应用326
6电工铜线生产327
6.1电工铜线生产的可轧性、可拉性和可退火性327
6.2铜杆的分等328
6.3电磁线生产的特殊要求和专用试验方法328
6.4杂质对再结晶行为和断头率的影响331
6.5铜杆的质量监控335
6.6铜拉线润滑剂及其系统的正确使用335
6.7制线装备的发展338
7铜导体的制品及其应用338
7.1铜排在母线槽上的应用339
7.2铜(铜合金、铜—钢、铜—铝、钢—铝)导体在接触导线(电车线)上的应用339
7.3铜导体在电机、变压器、开关上的应用340
8铜和铜合金的专用试验方法341
8.1硝酸亚汞试验341
8.2氢脆试验342
8.3氧化膜黏附性试验344
8.4平均晶粒度测定345
8.5高电导率铜的螺旋伸长试验346
第3章 铜合金导体348
1铜合金导体的要求、合金元素的选择和导体的加工工艺348
1.1铜合金导体的要求348
1.2合金元素的选择348
1.3铜合金导体的加工工艺349
2铜合金导体的标准和公司牌号349
2.1美国铜合金导体国家标准349
2.2英国、欧洲铜合金导体国家标准350
2.3中国铜合金导体国家标准350
2.4铜合金导体公司牌号350
3铜合金导体及其应用352
3.1银铜(Cu—Ag)及其应用352
3.2锡铜(Cu—Sn)及其应用354
3.3镁铜(Cu—Mg)及其应用355
3.4铜合金接触线及其在电气化铁道和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357
3.5稀土及其在铜合金中的应用362
3.6其他导电用铜合金及其应用363
4铜合金导体及其在特种电线电缆中的应用365
4.1含有微量锡的铜线在超微细铜线中的应用365
4.2铜—锡—铟合金线在要求高弯曲疲劳寿命电线电缆中的应用365
4.3半软化(退火)铜—锡—铟合金线在负荷—应变范围广、且弯曲应变很高的柔软电缆中的应用365
4.4直径0.016mm铜—锡—铟(NN)线在超微型同轴电缆中的应用366
4.5铜—锡—铟和铜—锌合金在放电高速切割和精密加工用镀层电极线上的应用367
5镉铜导体及其代用368
第4章 铝导体370
1铝导体的原材料370
1.1电工铝导体用铝锭及其正确的选用370
1.2铝锭的牌号(铝的总含量%)、应控杂质元素的个数和数量371
1.3我国电缆工业对电工用铝锭化学成分的要求371
1.4电缆工业关于GB/T 3954—2001《电工圆铝杆》的说明372
2杂质元素对铝导体性能的影响373
2.1铝的性能373
2.2杂质元素的影响374
3电工铝杆生产375
3.1电工铝杆生产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装备375
3.2铝液精炼、过滤及其效果377
3.3电工铝导体的稀土优化综合处理技术379
3.4稀土对提高铝电导率的作用机理383
4电工铝线生产384
4.1电工硬铝线制造384
4.2电工铝线与电工稀土铝线的性能比较385
4.3影响铝线退火行为的因素385
4.4铝拉线装备的新进展386
4.5拉铝线的润滑剂及其过滤387
5细铝线生产389
5.1铝漆包线的生产流程及对细铝线生产的技术要求389
5.2细铝线生产的特点390
5.3拉细铝线的滚筒选择392
5.4拉细铝线的润滑及过滤系统392
5.5细铝线拉线机393
6电工铝线的应用393
6.1长江三峡送电工程±500kV主干线路用大截面钢芯铝绞线(ACSR—720/50)393
6.2架空线路用扩径导线394
6.3变电站用扩径导线396
6.4型线同心绞架空导线397
6.5自阻尼导线和含有一层或多层自支持层的同心绞架空导线397
6.6光纤组合(复合)架空相导线(OPPC)398
6.7复合碳纤维加强的铝(或耐热铝合金)组合导线398
第5章 铝合金导体401
1不同用途对铝合金导线的要求401
2导电用铝合金线的合金系、合金主要组成和牌号401
3高强度铝合金线401
3.1高强度铝合金线制造404
3.2高强度铝合金线标准405
4中强度铝合金线405
4.1非热处理加工硬化型KAI中强度铝合金406
4.2半热处理半加工硬化型中强度铝合金407
4.3中强度铝合金线标准407
5绝缘电线电缆导电线芯、电磁线及细线用铝合金线407
5.1铝合金线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409
5.2耐热性410
5.3振动疲劳特性410
5.4蠕变特性和松弛特性410
5.5接续性能410
5.6耐蚀性能411
6耐热铝合金线412
6.1耐热铝合金线的特性412
6.2耐热铝合金线的制造414
6.3耐热铝合金线的标准和性能415
7电缆屏蔽编织用铝合金线418
7.1铝镁合金线418
7.2铝镁硅合金线420
7.3电缆编织屏蔽用铝合金圆线标准(JB/T 8998—1999)420
8耐蚀铝合金线420
9铝合金导线的应用422
9.1高强度铝合金导线的应用422
9.2中强度铝合金绞线标准423
9.3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应用423
9.4铝—镁—锌—稀土合金在贯通地线护套上的应用429
第6章 双金属复合导体和镀层导体430
1双金属复合导体430
1.1铝包钢线430
1.2铜包铝线及铜包铝排(母线)442
1.3铜包钢线447
1.4其他双金属包复制品457
2镀层导体461
2.1高温绝缘金属导电线芯用镀层线461
2.2镀锡铜线和镀锡铜包钢线463
2.3镀银铜线和镀银铜包钢线467
2.4镀镍铜线和镀镍铜包钢线469
第7章 超导体473
1电力和磁体技术对超导体的要求473
2低温超导体(LTS)473
2.1铌钛合金超导体473
2.2铌三锡超导体475
2.3二硼化镁(MgB2)超导体476
3高温超导体(HTS)477
3.1 BSCCO—2223超导体477
3.2 BSCCO—2212超导体479
3.3 DI—BSCCO—2223(CT—OP—BSCCO—2223)超导体479
3.4钇钡铜氧(YBCO)镀膜超导体480
第8章 特种导体485
1单晶铜及其在音响线缆上的应用485
1.1音响线缆用导体及其发展485
1.2单晶铜及其性能487
2键合线(Bonding Wire)及其在半导体封装上的应用488
2.1金键合线489
2.2铜键合线490
2.3铝—1%硅合金键合线490
2.4大功率器件封装用铝键合线491
3新一代玻璃膜微细磁性线和导电线及它们的应用491
3.1玻璃膜微细线制造工艺492
3.2玻璃膜微细线的特点492
3.3玻璃膜微细和超微细线的应用492
3.4新一代玻璃膜微细线的开发和应用正在继续493
参考文献495
第4篇 电气功能材料505
第1章 电触头材料507
1电触头与电接触507
1.1电触头分类507
1.2电接触的基本概念507
1.3材料技术及主要元素的物理性能508
2轻负载电触头材料509
2.1银及银合金509
2.2金基合金510
2.3铂族合金511
2.4轻负载电触头材料的选用原则514
3低压电器用电触头材料514
3.1低压电器用银基电触头材料514
3.2低压电器用电触头材料的电气性能特点和用途523
3.3低压电器用电触头材料的选用原则524
3.4低压电器用电触头的规格、形状及尺寸524
4中高压电器用电触头材料529
4.1高压断路器用触头材料530
4.2铜钨电触头材料的牌号、成分及其主要性能531
4.3铜钨电触头材料的制造532
4.4粉末性能对铜钨电触头材料的影响533
4.5整体触头(自力型)533
4.6 CuW触头材料的应用535
4.7国外中高压电触头材料的发展动态536
5真空开关用触头材料537
5.1真空开关触头材料的工作环境与要求537
5.2真空开关触头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538
5.3改进CuCr触头材料性能,满足真空开关发展的要求545
第2章 热双金属546
1热双金属的组元合金546
1.1热双金属的主动层合金546
1.2热双金属的被动层合金546
1.3热双金属的中间层合金547
2热双金属的性能指标547
2.1热敏感性指标547
2.2电阻率548
2.3线性温度范围548
2.4可用温度范围549
2.5最高使用温度549
2.6弹性模量549
2.7最大负荷应力549
3国内外热双金属的相近牌号549
3.1 GB/T4461—1992《热双金属带材》标准549
3.2美国ASTM B388—2000《热双金属带材》标准551
3.3德国DIN 1715《热双金属带材》标准551
3.4佛山精密电工合金有限公司(FEPAC)热双金属带材部分牌号的性能参数551
3.5法国IMPHY公司部分热双金属带材的性能551
3.6日本SUMITOMO公司部分热双金属带材的性能555
3.7美国PMC公司部分热双金属带材的性能555
3.8美国TI公司部分热双金属带材的性能555
3.9国内外部分热双金属牌号对照555
4热双金属的应用561
4.1热双金属材料的选择原则561
4.2工作温度和温曲率561
4.3电阻率562
4.4热双金属元件的成型与安装562
4.5热双金属元件的稳定化处理563
4.6热双金属元件的防护563
4.7热双金属元件的计算563
4.8闪动式碟形元件564
第3章 电瓷材料566
1电瓷原料566
1.1电瓷材料的分类566
1.2黏土原料566
1.3瘠性原料571
1.4熔剂原料575
1.5其他原料577
2坯釉砂配方577
2.1坯料577
2.2釉料578
2.3瓷砂料580
3瓷材料581
3.1瓷材料分类及其性能581
3.2瓷、釉的显微结构582
3.3提高瓷材料性能的途径584
4电瓷的材料、坯釉性能及测试方法586
4.1电瓷材料化学分析586
4.2原料性能试验589
4.3坯料性能试验607
4.4釉料性能试验617
4.5瓷材料性能试验621
第4章 压电材料630
1压电效应与压电晶体630
1.1压电效应630
1.2压电晶体630
1.3铁电体631
2单晶体压电材料633
2.1仅有压电性的单晶体材料633
2.2压电热释电单晶体材料(铁电晶体、反铁电晶体、非铁压电热释电单晶体)634
2.3压电半导体单晶体材料636
3多晶体压电材料636
3.1铁电陶瓷636
3.2反铁电陶瓷637
3.3铁电半导体陶瓷638
4薄膜压电材料638
4.1压电薄膜与压电半导体薄膜638
4.2铁电薄膜639
5压电复合材料640
5.1压电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复合效应640
5.2晶态聚合物/铁电陶瓷材料641
5.3非晶态聚合物/铁电陶瓷材料642
6压电聚合物材料642
6.1晶态压电聚合物材料642
6.2非晶态压电聚合物材料643
第5章 焊料644
1焊料的型号和牌号的表示方法644
1.1焊料的型号644
1.2焊料的牌号644
2焊料的选用原则644
3电气工程常用焊料644
3.1锡铅焊料644
3.2锡基无铅软焊料647
3.3金基软焊料655
3.4铟基焊料655
3.5铋基焊料655
3.6铝用锌基焊料656
3.7其他软焊料656
3.8铜基焊料657
3.9银基焊料657
参考文献663
第5篇 电线电缆665
第1章 电力电缆及其附件667
1中低压电力电缆的基本结构667
1.1导体667
1.2绝缘669
1.3屏蔽670
1.4缆芯的内衬层与填充物671
1.5护套671
1.6铠装672
1.7外护层的适用场合673
1.8常用原材料的技术要求673
2电力电缆的品种和技术指标678
2.1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挤包绝缘电力电缆678
2.2额定电压110kV及以上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683
2.3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不滴流油(包括黏性油)浸纸绝缘金属套电力电缆685
2.4额定电压110kV及以上自容式充油电缆687
2.5海底电力电缆689
2.6直流电力电缆690
2.7高温超导电缆691
3电力电缆附件692
3.1电力电缆附件常用的绝缘材料和半导电材料及其部件692
3.2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黏性油(含不滴流油)浸纸绝缘电缆的附件694
3.3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挤包绝缘电缆附件695
3.4额定电压110kV及以上自容式充油电缆附件697
3.5额定电压66kV及以上交联聚乙烯电缆附件698
4电力电缆和低压配电用电线电缆连续负荷载流量699
4.1聚氯乙烯绝缘电缆载流量699
4.2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载流量701
4.3自容式充油电缆载流量703
4.4室内配电用电线和移动电缆载流量704
4.5电缆载流量的修正系数705
5电力电缆常用试验方法705
5.1局部放电试验705
5.2冲击电压试验706
5.3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707
5.4交流电压试验708
5.5直流电压试验709
5.6绝缘电阻试验710
5.7表面电阻试验711
第2章 架空绝缘电缆713
1架空绝缘电缆的基本结构及其材料713
1.1导体713
1.2绝缘714
1.3导体屏蔽半导电料714
2架空绝缘电缆技术要求714
2.1 1kV架空绝缘电缆714
2.2 10kV架空绝缘电缆716
3架空绝缘电缆的特殊试验方法718
3.1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方法718
3.2耐磨性能试验方法718
3.3粘附力试验719
3.4绝缘耐漏电痕迹试验方法719
4架空绝缘电缆的载流量719
第3章 输配电用架空导线720
1绞线的绞合规则720
1.1简单绞合720
1.2组合绞合720
1.3复合绞合720
1.4特殊绞合720
2圆形单线的参数及性能721
2.1铜单线721
2.2铝单线721
2.3铝合金线721
2.4铝包钢线721
2.5铜包钢线722
2.6镀锌钢线722
3输电架空导线的参数及性能723
3.1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723
3.2关于GB/T 1179—1999《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标准的补充文件734
3.3型线同心绞架空导线739
3.4其他架空导线、地线740
4架空导线的试验742
4.1试验项目742
4.2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部分型式试验方法简述743
第4章 绕组线744
1绕组线的结构744
1.1绕组线的导体744
1.2绕组线的绝缘745
2绕组线品种及性能746
2.1漆包圆绕组线746
2.2漆包扁绕组线751
2.3玻璃丝包线752
2.4纸包线754
2.5丝包线755
2.6纸绝缘漆包换位导线756
2.7潜水电机绕组线757
2.8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绕包圆铜线760
2.9 200级聚酰亚胺—氟46复合薄膜绕包铜扁线761
2.10无机绝缘绕组线761
3绕组线的试验762
第5章 电气装备用电线及电缆763
1电气装备用电线及电缆的基本结构763
1.1导体763
1.2绝缘764
1.3金属屏蔽765
1.4护套765
1.5铠装765
1.6加强构件765
1.7常用的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选择和比较765
2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品种及技术指标766
2.1通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电缆767
2.2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尼龙护套电线电缆771
2.3通用橡皮绝缘电线电缆772
2.4电焊机电缆777
2.5电梯电缆777
2.6电机绕组引接软电缆和软线779
2.7矿物绝缘电缆及火灾模拟试验780
2.8生活用恒功率加热电缆782
2.9工业用伴热电缆784
2.10高层建筑用预制型分支电缆784
2.11矿用橡套软电缆785
2.12潜油泵电缆788
2.13承荷探测电缆791
2.14热电偶用补偿导线791
2.15控制和信号电缆及其技术进步792
2.16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线和电缆792
2.17公路车辆用高压点火电线794
2.18机车车辆用电缆794
2.19航空航天电缆797
2.20船用电缆803
2.21变频电机用馈电电缆806
2.22核电站用1E级电缆806
2.23直流高压小电流(包括瞬间脉冲大电流)软电缆807
2.24耐高温电缆808
2.25环保电缆的发展808
3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的试验810
3.1试验种类810
3.2试验项目汇总810
第6章 通信电缆和通信光缆813
1通信电缆的基本结构及常用性能参数定义813
1.1通信电缆的导体813
1.2通信电缆的绝缘814
1.3线对和线组的绞合816
1.4线对和线组的屏蔽816
1.5缆芯的结构(成缆)816
1.6通信电缆的护层817
1.7通信电缆的铠装817
1.8自承式结构819
1.9通信电缆常用性能参数的定义819
2通信电缆的品种、规格和性能指标820
2.1市内通信电缆820
2.2长途对称通信电缆822
2.3电话用户通信线825
2.4电信设备装置用通信电线电缆826
2.5同轴综合通信电缆826
2.6射频电缆(同轴型)828
2.7数字通信电缆832
2.8海底通信电缆834
3通信电缆的选用、敷设和测试834
3.1通信电缆的选用834
3.2通信电缆的敷设方式及其结构的选择835
3.3通信电缆敷设时的注意事项835
3.4通信电缆接续时的注意事项835
3.5通信电缆的测试835
4通信光缆836
4.1光纤的基本概念836
4.2光纤的分类836
4.3光纤的特性837
4.4光缆的结构837
4.5光缆按敷设和用途的品种分类838
4.6光缆主要品种的型号和名称839
4.7光缆的光学和传输特性839
4.8光缆的力学性能840
4.9光缆的环境性能840
4.10几种常用光纤的性能数据841
4.11光缆的接续841
4.12光缆的试验842
参考文献843
第6篇 电池845
第1章 概述847
1电池和电池组的组成847
2电池的分类847
2.1原电池847
2.2蓄电池847
2.3贮备电池847
2.4燃料电池847
3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及相关术语847
3.1容量847
3.2电压848
3.3能量和比能量849
3.4功率和比功率850
4影响电池性能的因数850
5电池的选择和应用850
5.1电池的选择850
5.2电池的应用850
第2章 原电池852
1电化学体系和特性852
2性能价格比853
3国际标准体系854
第3章 锌负极电池855
1锌/二氧化锰电池855
1.1化学原理855
1.2电池的电化学体系类型855
1.3电池结构856
1.4工作特性857
1.5电池的型号、尺寸及其特性857
2碱性锌/二氧化锰电池857
2.1化学原理858
2.2电池结构858
2.3工作特性859
2.4电池的型号、尺寸及其特性860
2.5高级碱性锌/二氧化锰高放电率电池860
3锌/氧化银(扣式)原电池861
3.1化学原理861
3.2电池结构861
3.3工作特性861
3.4扣式锌/氧化银电池的型号和尺寸及其特性862
4其他锌负极原电池862
4.1锌/氧化汞电池862
4.2锌/空气电池863
4.3锌/氧化镍(Oxyhydroxide)电池863
第4章 金属/空气电池864
1锌/空气电池——扣式电池864
1.1化学原理864
1.2电池结构865
1.3工作特性865
1.4电池的尺寸、型号与特性866
2锌/空气电池——方形和圆柱形电池866
2.1便携式锌/空气原电池866
2.2工业锌/空气原电池866
2.3混合空气/氧化锰原电池867
2.4负极可更换式锌/空气电池867
3铝/空气电池868
3.1中性电解质铝/空气电池868
3.2碱性电解质铝/空气电池868
4镁/空气电池869
5锂/空气电池869
第5章 锂原电池870
1锂原电池的分类与安全注意事项870
1.1锂原电池的分类870
1.2锂原电池的安全注意事项870
2锂二氧化硫(Li/SO2)电池871
2.1化学原理871
2.2电池结构871
2.3工作性能871
2.4电池产品的型号和尺寸872
3锂/亚硫酰氯(Li/SOCI2)电池872
3.1化学原理872
3.2电池结构873
3.3工作性能873
3.4电池的型号、尺寸及其特性874
3.5 Li/SOCI2电池的衍生产品系列875
4锂/二氧化锰(Li/MnO2)电池875
4.1化学原理875
4.2电池结构875
4.3工作性能876
4.4 Li/MnO2电池的型号、尺寸和特性877
5锂/氟化碳[Li/(CF)n]电池878
5.1化学原理878
5.2电池结构878
5.3工作性能878
5.4锂/一氟化碳[Li/(CF)n]电池的型号、尺寸与特性878
6锂/二硫化铁(Li/FeS2)电池879
6.1化学原理879
6.2电池结构879
6.3工作性能879
6.4电池型号与应用880
7固体电解质锂原电池880
7.1锂/碘固体电解质电池880
7.2 Li/LiI(AI2 O3)/金属盐固态电池881
第6章 贮备电池882
1贮备电池882
1.1贮备电池的基本特点882
1.2贮备电池的分类与应用882
2水激活电池882
2.1镁/氯化银贮备电池882
2.2镁/氯化亚铜贮备电池883
3电解质激活电池883
3.1自动激活锌/氧化银贮备电池883
3.2自动激活双极性锌银贮备电池884
3.3安瓿型贮备电池884
4热电池885
4.1镁/五氧化二钒热电池885
4.2钙/硫酸铅热电池885
4.3钙—铬酸钙热电池885
4.4锂合金—硫化铁热电池885
5 LAN/硫化物热电池885
第7章 蓄电池886
1蓄电池的类型和基本特性886
2不同蓄电池体系的特性比较887
2.1不同蓄电池体系的电压和典型放电曲线比较887
2.2不同蓄电池体系的温度特性的比较888
2.3不同蓄电池体系的荷电保持能力的比较888
2.4不同体系蓄电池的循环寿命比较888
2.5不同蓄电池体系的充电特性比较888
2.6不同蓄电池体系的成本比较889
第8章 铅酸电池890
1铅酸电池的类型和特征890
2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890
2.1铅酸蓄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890
2.2铅酸蓄电池电解质密度选择及其在电池中的作用891
2.3铅酸蓄电池自放电产生的机理891
3电池结构和主要部件891
3.1电池结构类型891
3.2电池的典型内部结构892
3.3电池的关键部件892
4电池制造工艺流程简介893
5起动型(SLI)电池893
5.1结构及关键组成893
5.2工作性能894
5.3 SLI铅酸电池和电池组型号、尺寸894
6牵引型铅酸蓄电池897
6.1电池结构897
6.2工作性能897
6.3电池型号和尺寸898
7固定型铅酸蓄电池898
7.1电池结构898
7.2工作性能899
7.3电池及电池组型号和尺寸899
8阀控式铅酸蓄电池900
8.1工作原理与分类900
8.2电池结构901
8.3工作性能901
8.4电池型号和尺寸903
9维护与安全运行903
9.1工业开口型铅酸电池维护903
9.2备用阀孔式密封铅酸电池使用中的注意事项904
9.3安全问题905
第9章 碱性蓄电池907
1镉镍蓄电池907
1.1化学原理907
1.2有极板盒式开口电池908
1.3纤维镍基体电池(简称FNC电池)909
1.4开口烧结式镉/镍电池910
1.5密封镉/镍电池911
2氢镍电池915
2.1工作原理915
2.2电池结构915
2.3电池分类915
2.4电池应用915
3金属氢化物/镍电池915
3.1工作原理916
3.2电池结构916
3.3关键材料、关键部件及电极的工艺917
3.4工作性能918
3.5充电方法和充电电路920
3.6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应用及前景921
4铁镍蓄电池924
4.1工作原理924
4.2结构与组成924
4.3工作性能925
4.4电池产品尺寸与特性925
5锌氧化银蓄电池926
5.1工作原理926
5.2电池结构和分类926
5.3工作性能926
6锌镍蓄电池927
6.1工作原理927
6.2电池结构与组成927
6.3工作性能928
第10章 锂蓄电池与锂离子蓄电池929
1锂蓄电池929
1.1锂蓄电池体系分类929
1.2特定的锂蓄电池品种及其特性930
1.3正在发展和具有应用前景的锂蓄电池体系933
2锂离子电池934
2.1工作原理与电池反应935
2.2电池结构、关键材料和电池制造工艺流程936
2.3锂离子电池的性能939
2.4聚合物锂离子电池942
2.5大容量和高功率锂离子电池944
2.6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分析与注意事项949
3固体薄膜锂蓄电池950
3.1固体薄膜锂蓄电池的结构与组成950
3.2固体薄膜锂蓄电池的制备方法951
3.3固体薄膜锂蓄电池的基本特性951
3.4固体薄膜锂蓄电池的应用与发展前景951
第11章 钠/硫电池953
1工作原理953
2典型结构953
3基本特性954
4典型产品的尺寸、主要特性与应用955
4.1典型产品的尺寸和主要特性955
4.2应用领域及典型应用范例955
5使用注意事项957
5.1电池的串并联957
5.2热控制管理系统957
5.3电池安全性958
第12章 其他新型电化学贮能装置和器件959
1电化学电容器959
1.1电化学电容器的原理、分类与发展简史959
1.2电化学电容器的结构和基本组成以及组合形式960
1.3电化学电容器的特性960
1.4电化学电容器的应用与发展前景962
2液体流动氧化还原贮能电池962
2.1液体流动全钒氧化还原贮能电池的基本原理与发展简史962
2.2液体流动全钒氧化还原贮能电池的基本结构与组成962
2.3液体流动全钒氧化还原贮能电池的特点与典型性能963
2.4液体流动全钒氧化还原贮能电池的产品开发与应用963
第13章 燃料电池964
1燃料电池的原理、构成、分类与特性964
1.1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964
1.2燃料电池的发电单元与体系构成964
1.3燃料电池基本分类965
1.4燃料电池的基本特性965
2碱性电解质燃料电池965
3质子交换膜电解质燃料电池966
3.1氢氧或氢空气质子交换膜电解质燃料电池966
3.2甲醇直接燃料电池968
3.3再生式燃料电池(RFC)969
4 磷酸燃料电池969
5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970
6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970
6.1工作原理970
6.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结构和主要组成971
6.3关键部件及材料971
6.4电池和电池组的性能971
7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972
第14章 太阳电池973
1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与种类973
2基本知识974
2.1太阳辐射974
2.2晶体结构974
2.3能带结构974
2.4载流子浓度及连续性方程974
2.5 PN结975
3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975
3.1太阳电池的电路模型975
3.2短路电流与开路电压976
3.3光谱响应976
4太阳电池效率限制因素977
第15章 单晶硅太阳电池979
1硅太阳电池的发展简史979
2硅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及种类979
2.1硅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979
2.2硅太阳电池的种类979
3硅太阳电池的制造工艺简介980
3.1硅材料制备980
3.2衬底准备980
3.3掺杂981
3.4 减反射膜981
3.5绒面及陷光结构981
3.6电极981
3.7工艺过程982
3.8薄型太阳电池简介982
4硅太阳电池的基本特性982
4.1伏安特性982
4.2光谱响应特性983
4.3光电转换效率983
4.4 温度特性983
第16章 砷化镓太阳电池984
1砷化镓太阳电池的发展简史984
2砷化镓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及种类984
2.1单结砷化镓太阳电池984
2.2双结砷化镓太阳电池984
2.3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985
3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的组成985
3.1 GaInP太阳电池985
3.2 GaAs电池985
3.3锗电池985
3.4异质结986
3.5隧穿结986
4 MOCVD设备986
5砷化镓太阳电池的基本特性986
5.1伏安特性986
5.2光谱响应特性986
5.3太阳电池效率986
5.4温度特性987
第17章 薄膜太阳电池988
1非晶硅薄膜电池988
1.1发展简史988
1.2电池结构988
1.3工艺过程988
1.4电池性能989
2 CIS电池989
2.1发展简史989
2.2电池结构989
2.3工艺过程989
2.4电池性能991
3 CdTe电池991
3.1发展简史991
3.2电池结构991
3.3工艺过程991
3.4电池性能992
第18章 温差发电器993
1温差发电器的特点及应用993
1.1温差发电器的特点993
1.2温差发电器的分类993
1.3温差发电器的应用993
2温差发电基本理论993
2.1温差电效应993
2.2温差发电原理994
3温差电材料995
3.1重要的温差电材料995
3.2温差电材料制备工艺998
4温差电换能器的设计1000
4.1一般考虑1000
4.2温差电换能器参数设计1000
5温差发电器的结构1001
5.1温差发电组件1001
5.2中温温差发电器1001
5.3高温温差发电器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