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规划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规划学
  • 章家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4667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环境规划-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规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

一、规划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二、规划的主体和客体1

三、规划的类型2

四、规划学的概念4

第二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与发展4

一、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4

二、生态规划的形成与发展5

三、生态规划在我国的发展8

四、生态规划的类型8

第三节 生态规划学及其主要内容9

一、生态规划学的基本概念9

二、生态规划学的研究内容10

三、生态规划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11

参考文献12

第二章 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13

第一节 地域分异规律13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内容13

二、地域分异规律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13

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理论15

一、生态适宜性理论的基本内涵15

二、生态适宜性概念的拓展15

三、生态适宜性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17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理论17

一、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17

二、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基本内容18

三、生物多样性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19

第四节 生态位理论20

一、生态位的基本概念20

二、生态位理论的基本内容20

三、生态位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21

第五节 生态演替理论22

一、生态演替的基本概念22

二、生态演替理论的基本内容23

三、生态演替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24

第六节 环境容载力理论24

一、环境容载力的基本概念24

二、环境容载力的基本内容25

三、环境容载力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25

第七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26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26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类型26

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27

第八节 生态经济平衡理论27

一、生态经济平衡理论的基本内容27

二、生态经济平衡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28

第九节 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理论29

一、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概念29

二、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理论的基本内容29

三、景观格局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31

第十节 区位论理论31

一、区位的基本概念31

二、农业区位理论32

三、工业区位理论34

四、中心地理论36

五、区位论中的行为学理论38

第十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39

一、平衡发展理论39

二、不平衡发展理论39

三、区域分工贸易理论40

四、梯度转移理论40

五、增长极理论41

六、点轴开发理论41

七、网络开发理论41

第十二节 循环经济理论42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42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42

三、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43

第十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44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与内涵44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45

第十四节 生态伦理学理论45

一、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概念45

二、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基本内容46

三、生态伦理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47

第十五节 生态美学理论47

一、生态美学的基本概念47

二、生态美学的意义48

三、生态美学理论在生态规划中的指导作用49

参考文献50

第三章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方法51

第一节 生态调查的基本程序与方法51

一、生态调查准备阶段51

二、野外调查实施阶段52

三、资料编辑与加工处理阶段54

四、生态调查报告的编写阶段54

第二节 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55

一、自然生态环境背景特征与自然资源状况调查55

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调查55

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56

四、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分布格局调查59

五、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59

六、重点生态区调查59

七、农村与城市化发展状况调查60

八、人口状况调查60

九、交通状况调查60

十、风土人情等人文资源状况调查60

十一、其他相关资料的收集与调查60

第三节 生态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法61

一、问卷的组成部分61

二、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61

三、调查问卷的类型62

四、调查问卷的提问方式63

五、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和编排技巧65

六、调查问卷的预测试65

七、调查问卷的信息处理65

第四节 生态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与规范66

一、生态调查报告的基本类型66

二、生态调查报告的基本结构67

三、生态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67

参考文献68

第四章 生态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69

第一节 生态评价概述69

一、生态评价的概念与类型69

二、生态评价的标准69

三、生态评价的基本方法70

第二节 生态适宜性分析70

一、生态适宜性分析的概念70

二、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一般步骤70

三、生态因子的选择与指标体系的确定70

四、生态适宜性分级标准的制定71

五、生态适宜性的分析方法72

第三节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74

一、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概念74

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容75

三、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方法75

第四节 生态风险性评价79

一、生态风险评价相关的概念79

二、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80

三、生态风险评价的类型80

四、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与内容81

第五节 生态安全评价83

一、生态安全相关的基本概念83

二、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与步骤84

三、生态安全评价实例85

第六节 生态环境容量分析86

一、生态环境容量的概念86

二、生态环境容量体系的构建87

三、生态环境容量的分析方法87

四、生态环境容量分析的新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92

第七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93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93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93

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方法94

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实例介绍94

第八节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96

一、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类型96

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方法96

第九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99

一、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基本概念99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与基本原则100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100

四、现行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101

五、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与程序103

第十节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104

一、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概念104

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104

三、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流程104

参考文献106

第五章 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07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基本工作程序107

一、生态规划任务落实与拟议阶段107

二、生态规划大纲编制与评审阶段108

三、生态调查与资料收集阶段108

四、生态分析与生态评价阶段109

五、生态规划报告编制阶段109

六、生态规划报告的征求意见与修改阶段109

七、生态规划报告送审与论证阶段109

八、生态规划的批准与实施阶段109

第二节 生态规划成果编制的基本内容110

一、生态规划文本编制的内容110

二、生态规划图件编制的内容112

第三节 生态规划编制的基本技术规范113

一、基本体例与格式113

二、规划文本的基本要求115

三、规划图件的基本要求116

第四节 生态规划的过程管理119

一、生态规划的前期管理119

二、生态规划的中期管理120

三、生态规划的后期管理121

参考文献122

第六章 生态区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23

第一节 生态区划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123

一、生态区划的基本概念123

二、生态区划的基本原则124

三、生态区划的基本类型124

四、中国生态环境综合区划方案介绍125

第二节 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28

一、生态功能区划的目标128

二、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128

三、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方法128

四、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程序与内容129

第三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内容与任务134

一、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概念134

二、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意义134

三、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35

四、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任务136

五、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别与联系138

第四节 生态功能区划案例介绍139

一、区域环境基本特征分析139

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140

三、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40

参考文献142

第七章 生态示范区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43

第一节 生态示范区规划的基本任务与规范143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性质和任务143

二、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143

三、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144

四、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的基本依据144

五、生态示范区规划的时限要求144

六、生态示范区规划目标的确定145

第二节 生态示范区规划的编制内容与方法150

一、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150

二、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150

三、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的基本方法151

四、生态示范区规划编制的基本手段151

第三节 生态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案例介绍151

一、规划区域生态环境概述151

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识别152

三、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153

四、重点建设领域153

参考文献156

第八章 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58

第一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内容与特点158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158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158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159

四、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160

第二节 生态城市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61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161

二、生态城市的特点162

三、生态城市的标准163

四、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概况163

第三节 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63

一、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163

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164

三、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程序165

四、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166

第四节 城市生态规划案例介绍170

一、规划区背景概述171

二、规划区生态环境优劣势分析172

三、生态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172

四、生态规划指标体系173

五、生态环境功能分区173

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73

参考文献177

第九章 生态村与新农村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78

第一节 我国农村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78

一、当前我国村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78

二、当前我国农村与村庄建设的主要任务179

第二节 生态村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规范179

一、生态村的概念与发展概况179

二、生态村规划的基本内容180

三、生态村(镇)规划的技术规范181

四、生态村的建设考核标准1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规范18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与内涵184

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必要性185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程序与内容185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考核指标186

第四节 新农村生态规划案例介绍188

一、规划区概述189

二、发展条件分析189

三、建设用地规划189

四、村居民点整治规划191

参考文献192

第十章 产业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93

第一节 产业类型及产业生态规划层次193

一、产业类型划分193

二、未来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方向194

三、产业生态规划的类型与层次194

第二节 区域产业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95

一、区域产业生态规划的基本程序与内容195

二、区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方法195

三、产业发展趋势预测200

四、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201

五、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201

六、区域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划方法202

七、区域生态工业产业发展的规划方法205

八、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规划方法207

第三节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10

一、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210

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211

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211

四、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范围要求211

五、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期限要求211

六、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依据211

七、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程序211

八、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212

第四节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12

一、生态农业园区的概念212

二、生态农业园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213

三、生态农业园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213

四、生态农业园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214

五、生态农业园区规划编制的一般程序214

第五节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案例介绍215

一、生态工业园区概况215

二、园区发展战略定位215

三、园区建设规划216

四、园区建设效益分析217

第六节 生态农业园区规划案例介绍217

一、规划背景217

二、规划园区概况217

三、规划思路218

四、规划目标定位与基本原则218

五、分区规划方案与设计特色219

参考文献220

第十一章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21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规划的内容与方法221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与类型221

二、自然保护区设置的基本条件221

三、自然保护区设计的基本原则222

四、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要求222

五、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223

第二节 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内容与方法224

一、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概念224

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类型224

三、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26

四、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226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规划案例介绍228

一、保护区的生态特征分析228

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方案229

参考文献233

第十二章 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34

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234

一、景观的基本概念234

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235

第二节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原则与步骤237

一、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与内涵237

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形成与发展238

三、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趋势239

四、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240

五、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241

六、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241

七、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步骤242

第三节 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方法243

一、捷克的LANDEP模型243

二、McHarg的“千层饼”规划模型244

三、E.P.Odum的分室模型及其区域生态系统模型245

四、德国的析分土地利用系统模型246

五、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规划模型247

六、日本的城乡融合系统设计模型247

参考文献248

第十三章 3S技术及其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249

第一节 3S技术的基本原理249

一、RS的基本原理249

二、GPS的基本原理252

三、GIS的基本原理253

四、3S技术集成256

第二节 3S技术的应用领域258

一、3S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258

二、3S技术的分析方法与手段262

第三节 3S技术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领域266

一、在生态功能分区上的应用267

二、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面的应用267

三、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面的应用269

四、在景观生态分类方面的应用271

五、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方面的应用271

六、在区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方面的应用274

参考文献275

第十四章 数学方法及其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276

第一节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276

一、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76

二、层次分析法在生态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实例279

第二节 聚类分析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282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步骤282

二、聚类分析在景观生态分区中的应用实例285

第三节 主成分分析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286

一、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86

二、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287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288

四、主成分分析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例288

第四节 模糊综合评价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291

一、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模型291

二、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292

三、模糊综合评价在生态评价中的应用实例294

第五节 灰色综合评价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296

一、灰色评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97

二、灰色综合评价在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实例299

第六节 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302

一、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302

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生态评价中的应用实例304

第七节 可拓学方法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306

一、可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07

二、可拓学方法在农用土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实例309

参考文献310

热门推荐